王富進
摘 要 小學作文是衡量小學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是聽、說、讀的重要測評。閱讀是獲取,說話是過濾,寫作是表達,評改是汲取精華。只有堅持對各方面的不斷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讓學生喜歡寫作,愛上寫作,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 小學生 作文水平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073-01
作之進步,乃文之標準。小學作文不僅是聽、說、讀的思維延續,更是字、詞、句、段的綜合反映,所以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快樂習作,提高作文水平呢?我現將自己的一點體會與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
一、讀
即讀教材、讀課外書籍、讀生活。閱讀是獲取,寫作是表達。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所以特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把寫作指導有意識地滲透到閱讀與講解中。課文是寫作的最好借鑒,學習課文要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也就是對課文結構與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每一段都采用總分的寫作方式,文章主次分明,每一段都以中心句開頭。學習此文時,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分析學習此文的寫作特點及方式。這樣在教學中持之以恒,長期的潛移默化,定能對寫作有所幫助。
在學習課文之余,應提倡學生多讀課外書。教導學生學習課外書所寫的內容、方式、讀后的感想,好的句段可摘抄在采集本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認真閱讀,細細品味,方能受益無窮。
課內與課外的閱讀是學習寫作的結構特點、方式方法及采集妙詞佳句,而作文的源泉卻來自于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觀察與體驗,寫作便有生活可寫。如在學習寫有關環境保護的作文時,我先要求學生們為環境保護做一點事,有的同學約著去山上植樹,有的約著為學校的草坪寫廣告牌,有的約著給教師大掃除,我便告訴學生們留意活動中的每個細節。第二天我叫學生寫作時,發現學生們都寫得很好,就是平時不愛寫作文、害怕寫作文的學生都寫了很多。
二、說
即說話。說中有聽,聽后便談。說話訓練便是口頭作文的訓練,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邏輯的訓練,加強說與聽的訓練,不失為一種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好方法。在教學中可采用很多方法進行說話訓練:如我會在語文課前或課后,讓學生自愿走上講臺練習說話,可講自己所見過的、聽過的、體驗過的事,也可講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名句,或是最受啟發的一則故事,或是電視上最重要的一則新聞、一個笑話。講的好的給以表揚,講得不完整通順的給以最大的鼓勵,時間久了,平時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慢慢地也學會了觀察生活,喜歡表達了。要求聽的學生認真傾聽,不完整的地方加以補充,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聽完后可談自己的感受,從而養成學生善于傾聽的好習慣。
三、練
即寫的訓練。可仿寫、續寫、寫感受。課文是寫作的例子,在學習課文時,適當仿寫,仿中求創。例如在寫景時,就可模仿《錫林郭勒大草原》一文,開頭一段點明了草原的廣闊、美麗,第二段具體從野草、湖水、野花來寫出草原的美。第三段承上啟下:“草原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接著又從不同的動物寫了草原的歡騰。如寫動物可以模仿《翠鳥》一文,先通過從上到下的順序介紹翠鳥的外形特點,接著通過捕魚寫出了翠鳥的生活習性,最后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學生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的個性特色,模仿中尋求創新。續寫,就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開拓自己的思維,大膽動筆,開懷抒寫。寫感受就是寫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寫聽別人發言后的感受,寫對生活的感受。還可以在日記本上寫下一天自己難過高興的事情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在后面寫上自己的內心活動,也就是對生活的感受。
四、評
即作文的修改、批改及講評。養成認真修改的好習慣,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寫完草稿后,應認真修改,要知道作文是寫三分,改七分,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草稿自己修改以后,可同桌之間、小組之間進行交替修改,或老師與學生進行修改,老師可粗略看一遍,分別選好、中、差各幾篇在課堂上評改,表揚好的地方,提出不恰當的地方以改正,寫得不好的還要重寫。作文的講評不是批評學生,而是表揚好的與有進步的,鼓勵后進生,對于有一點點進步的學生和作文中僅有一點閃光地方的學生,都應給予最大的鼓勵與表揚。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