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094-01
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最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對每屆新生都會布置他們寫一次對以往英語學習的心得。從學生的記錄中我體會到了絕大多數學生在初中學習英語時的痛苦:大量做題和考試,讓他們越學越疲憊,越考越沒有信心。學生現在希望的是:老師能在完成教材學習的前提下,給他們看看英文電影、唱唱英文歌、舉行一些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豐富英語教學。同時,每一屆都有兩極分化的情況存在,一少部分學生覺得很難學,而另一少部分學生覺得過于容易,對此,我都給學生進行了一一回復。在批改學生心得的時候,我盡量給學生寫些評語,以此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在職校是可以學好英語的。我還在各個班把學生的心得進行了總結性的敘述,增強了同學間對英語學習的相互了解。而針對兩極分化的情況,我也提出了要求:覺得英語難學的同學,要注意上課認真,按時交作業,盡量提高平時分;同時給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些額外的練習或資料作為補充。
二、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首先是要學生對英語感興趣。讓學生拿自身真實的“產品”來學習相關英語內容,并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多談論和自己相關的話題,就是很好的英語教學和學習方法。
如在課前可以準備與生活相關的諺語,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還有練習對話時,讓學生記住角色扮演的句型。課后我布置每位學生在下次課至少帶一張相關的相片到校,并且于課前和同桌用課本中相應的句型作對話練習。到上課的時候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相片,讓學生操練對話和進行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同學們帶來的相片和讓他們做對話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集中注意力,還不時發出陣陣歡笑聲。教師現場點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展示和表演熱情不減,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應對“倦怠”期
英語是一門需要學生開口說、課堂上積極參與的課程,可如果學生狀態不好,出現“倦怠”期,開展的課堂活動效果就不好。這時就得改變教學方法,而只要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的方法就是成功的。
如有一次是長假周的前幾天,學校開運動會,這讓許多學生更加興奮不已。當我看到學生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況后,我利用英語課的時間給學生看電影《憨豆先生》。可我同時給他們提了要求。于是我問學生:“下節課你們愿意看電影,還是上課啊?”學生的目光“刷”地全集中到我身上,異口同聲地回答:“看電影!”我就說:“那這節課我們把下節課的內容也完成。”為了在下節課得“好處”,學生上課都很認真。過后在布置學生寫一篇觀后感的作業里,很多學生寫老師能給他們看電影、名著讓他們十分高興,可以讓他們了解西方文化,覺得英語課會有意外驚喜。
四、創設“5S”的英語學習活動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我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差異大、興趣廣、愛表演、好操作等特點,大膽創新中職英語教學內容。每學期除完成教材外,我們還創設了5個實用的英語學習活動,包括:1.看一部電影(See a Movie);2.開展一次英語書法比賽(Spelling Competition);3.演講比賽(speech competition);4.唱一首英文歌曲(Sing an English Song);5.表演秀(Showings)。
此活動每學期開學初就布置和陸續開展。第1項為教師選擇一部優秀英文電影給全班學生觀看,學生對能集體觀看一部全英文電影表現得非常珍惜和高興,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充分領悟了純正的英語口音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第2項為全班參與競賽,此活動的目的強調了英語學習要有耐心及書寫規范,也讓學生體會到了英語書寫并不難。第3至第5項為學生選擇項,每位學生任選2項作為自己的英語才藝展示,可以個人參加,也可以組合參加,于每學期期末統一時間進行全班性表演,教師根據學生表現記平時分,并評出優秀者若干名進行獎勵。第3項演講比賽,讓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與展示,對于聽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第4項唱一首英文歌曲,讓有歌唱特長的同學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和認可,此項活動不僅參與者積極,聽眾也很投入,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第5項表演秀主要針對那些有英語特長及愛好英語的同學,可以自行定一個難度較大的或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練習和展示自己的英語技能或才藝,出現過的有小品、相聲、講故事、電影配音、模仿秀等精彩節目,不拘一格,形式多樣,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個活動。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