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桂珍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大學管理的重要載體,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同時也要借鑒應用國內外管理科學中的先進理念及經驗。本文以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哈爾濱華德學院為例,論述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借鑒應用行為科學“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具有民辦應用型高校特點的“13452”即“一個整體建設理念”“三個切入點”“四育人”“五大品牌”“兩個尖子培養” 的校園文化體系;應用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構建“五大文化激勵平臺”,即課前五分鐘演講、升國旗手資格狀、 華德霓裳、華德雪藝、華德創造,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推動了校園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行為科學理論;激勵機制;校園文化建設;民辦應用型高校
大學管理即文化管理,維護大學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是現代大學制度的根本取向,而校園文化建設則是大學文化管理的重要載體的理念,已逐漸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探索民辦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方法、途徑是各民辦應用型高校在加強學校管理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哈爾濱華德學院,自創建以來就很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借鑒應用國內外管理科學中的先進理念及經驗,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華德”校園文化即“13452” (即“一個整體建設理念”“三個切入點”“四育人”“五大品牌”“兩個尖子培養”)校園文化體系。本文就“華德”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借鑒應用行為科學理論作以論述,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行為科學理論為高校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行為科學理論是20世紀40年代末繼古典組織管理理論和人際關系學說在西方興起的一種管理理論。行為科學以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的理論為依據,通過研究人的行為的動力,行為產生的原因,影響行為的因素和激勵、控制行為的方法途徑的規律來激勵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在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實現管理目標服務的一門管理理論。行為科學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管理哲學原則,認為行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動上的表現,管理要充分發揮人的工作興趣和工作效率,關鍵在于建立能持續激發并滿足人的合理需要的激勵機制來調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借以把人的潛力發揮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行為科學的創立,一是引起管理對象重心的轉變,由以“事”為中心的管理,改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由原來對“規章制度”的研究發展到對人的行為的研究。二是引起管理方法的轉變,由原來的制度監督管理轉變為調動人積極性的人性化的管理,對管理學的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貢獻。
行為科學創立以來,給美國、日本、瑞典等很多西方國家的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基礎,促進了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20世紀80年代中期,行為科學傳入我國,行為科學理論研究在我國逐漸開展。近年來,在我國,行為科學不僅在企業管理中,而且在教育、醫療、體育等許多領域的管理中進行了探索和應用,為科學教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行為科學重視人的因素和挖掘人的潛能以及人的動機的研究,認為搞好人的管理是搞好管理的核心,從而強調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制度,為高校管理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教育學是人學”,學校管理過程是調節學校各人際因素的互相作用,共同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在高校管理中堅持“以人為中心”,就必須在管理活動和管理行為中融入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突顯大學管理的文化特性。怎樣來彰顯大學文化管理的特性呢,近年來,高校改革的實踐證明,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是協調學校人際關系的紐帶,是學校進行文化管理的重要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借鑒應用行為科學,收到較好的成效。
二、應用“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設具有民辦應用型高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應用行為科學“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而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差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具有一般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共性,又具備其自身比較鮮明的特征。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與民辦應用型高校特殊性、學生特點相適應,要與學院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相適應。
哈爾濱華德學院起步于1992年,誕生于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中,學院根植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沃土,經歷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邊遠地區短缺人才培訓大專班、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本科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經黑龍江省政府批準,建立本科獨立學院,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德應用技術學院; 2011年,經國家教育部評估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哈爾濱華德學院。盡管辦學時間不長,文化積淀不深厚,但繼承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教學風格和治學傳統,給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學院成立以來,既重視對母體哈爾濱工業大學“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校風的傳承,又清醒地認識到學院必須根據民辦本科高校的特殊性,尤其是其教育對象學生的特殊性來創建適合自己特點的校園文化。民辦本科高校的學生除部分來自職業高中外,大部分是高考“三表”錄取生。這種層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不僅文化素質、理論素質存在著差距,而且在思想修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卑心理,上進心不強,人生目標不明確,一部分學生個性張揚、紀律松懈,集體觀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特點。面對著這種實際情況,學院建院22年來,在艱辛探索中,秉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才,人才的培養必須遵循教育對象的不同層次、特點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學院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側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側重個性培養、全員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和“兩個尖子培養”(即百名研究生計劃和專業技能尖子)的目標。并借鑒應用行為科學“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人的因素作為管理的首要因素,重視人的因素和人的潛力的挖掘,形成了“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導功能,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整體建設思路。遵循立德樹人為先的教育原則,倡導全院學生“先成人、再成才”,把理想、信念、志向教育,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引導和以教學為中心圍繞成才、就業開展學生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三個切入點”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同時,融入實踐養成,開設“養成教育”課、勞動實踐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特長,學院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及其專業設置,創建了“五大文化品牌”(即課前五分鐘演講、升國旗手資格狀、 華德霓裳、華德雪藝、華德創造)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逐步形成了具有民辦應用型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endprint
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不僅陶冶了師生情操,規范著師生的行為,更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形成了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大愛、責任、榮譽、合力、堅韌“為內涵的華德精神在師生中得到發揚,努力學習、努力實踐,刻苦成才成為學生的共同追求。在“兩個尖子培養”計劃實施以來,每年都有40名左右的學生在學院的支持鼓勵及提供條件的幫助下,經過努力考取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重點大學,“三表”學生到重點大學深造不再只是夢想,已成為可能。2003年至今,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競賽近3 000余人次,累計獲獎800余項。1998年至今,學院為社會輸送了近2萬畢業生,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因“進入角色快,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給學院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學院發展成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強省111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黑龍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示范單位單位,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首批民辦教育雙優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35所理事單位。華德學院成為向國內一流高校輸送研究型人才的生源基地和為各行業輸送應用型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
三、應用激勵理論,創建民辦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
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的核心內容。行為科學認為人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有一定的動機,而動機又產生于人類本身內在的強烈的要求——也就是需要,所以說人的行為是由需要決定的。當滿足了某種需要的時候,由這種需要而引起的行為即可減弱或者消退。但是另一種尚未得到滿足或者更高一級的需要,又會激勵新的動機,促使采取新的行動來滿足新的或更高的需要。而動機能引起行動,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作為刺激。所以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要正確地去誘發需要,去激發動機,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使人們因措施的刺激而產生一種行為動機,即采取激勵手段去調動人的積極性。激勵的本質就是激發人的動機的過程,針對管理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激勵方式,去激發人的動機、挖掘人的潛能,是應用行為科學激勵理論取得成效的關鍵。
哈爾濱華德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借鑒行為科學激勵理論的原理,依據民辦高校學生的特點,學院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及其專業設置,構建了激勵的平臺—— “五大文化品牌”,即課前五分鐘演講、升國旗手資格狀、 華德霓裳、華德雪藝、華德創造,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
“課前五分鐘演講”是指在每天早晨上課前利用五分鐘的自習時間,按照每個班級學生的學號由一人上臺演講的活動。當今社會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而語言及文字表達是綜合能力中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依據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顧德庫院長在建院之初就倡導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學生查找資料,精心準備,針對大學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處理同學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愛國等內容發表演講。22年來,該活動以100%的學生參與率,正規、嚴格的監督考核體系和完善的激勵機制,已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陣地。通過這一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開闊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膽量和見識,更成為學生進行自我啟發、自我教育的好平臺。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中鍛煉、成長,并在各類演講比賽中取得突出成績。
“升國旗手資格狀”是指在每逢周一和重大節日的升旗儀式上,由院領導經過遴選、確定,對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或作出突出貢獻的升旗手(包括學生、教職員工)頒發學院特別制作的榮譽證書“升國旗手資格狀”的活動。該活動于2003年由顧德庫院長倡議發起,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學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的勵志平臺,成為學風院風、大學精神文化的展示平臺,成為表彰那些始終堅持傳承、踐行華德精神的優秀師生員工的榮譽平臺。據不完全統計,該品牌活動舉辦以來,已為1 000余名師生員工頒發了“升國旗手資格狀”?!吧龂焓仲Y格狀”活動,已成為激勵全院師生員工不斷進取,創優爭先的動力。
“華德霓裳”是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系學生在每年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中,自行設計制作極具特色的精美系列服飾,并由訓練有素、演出經驗豐富的“夢故事”學生模特隊,通過大型服裝專場表演對服飾進行展示與詮釋活動的統稱。它誕生于2001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與歷練,如今“華德霓裳”已成為塑造學院形象、發揚學院精神、落實學院辦學理念的窗口,不僅在學院的專場表演均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同學們的設計作品多次在國家和省的大型賽事上獲獎,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受到中央電視臺、哈爾濱電視臺、哈工大電視臺,《黑龍江畫報》《生活報》《晨報》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華德雪藝”是指由藝術系學生組成的學生團體,以華德精神為靈魂、以藝術系專業發展方向為背景,以日益興起的黑龍江省冰雪文化為展示場所,以豐富的學生活動、參加各類冰、雪雕比賽為載體而創建的學生文化活動品牌?!叭A德雪藝”自2005年正式創立至今,不僅在各類國際、國家級、省級大賽中多次取得金獎、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已成功實現了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及學生活動的有機統一,成為鍛煉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
“華德創造”是指學生在各類大賽和科技節中設計制作的各類作品命名的統稱。此品牌活動是繼“華德霓裳”“華德雪藝”后,圍繞教學開展學生活動的又一實踐創新活動。這一活動,是依據學院的工科優勢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舉辦華德學院科技節系列活動和定期開展科技作品展示活動而創建成的。這一活動,以專業競賽為抓手,以學生科技節為載體,在學院各級領導的有力支持和專業教師的具體指導、各系學生創新小組積極的參與下,得到健康的發展。近5年來,在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模擬設計網絡大賽、“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比賽、“畢昇杯”杯全國電子創新設計競賽、“龍江杯”大學生先進制圖技術與技能大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等賽事中,我院學生均多次取得了一、二等獎或金獎、銀獎等佳績?!叭A德創造”品牌活動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的實踐創新活動,既調動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又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成為又一個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
五大學生文化品牌活動覆蓋全體學生,輻射整個校園,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到專業學習和創新活動中去,成為和教風、學風、院風建設凝結在一起的校園文化載體,從而對學生性格的塑造,潛能的挖掘,視野的拓展,乃至就業、創業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經過22年的努力,哈爾濱華德學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借鑒應用行為科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進一步根據民辦應用型高校的特點,借鑒應用行為科學的管理理念來建設更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
編輯∕高 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