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游艾青++劉凱++楊國才++陳志軍++李天佑++李三和++周雷++閘雯俊
摘要:粳兩優7619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N95076S與R19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粳稻新品種,具有產量高、抗逆性強、稻米品質較好、株型適中、熟期轉色好的特點,云南省保山市明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引進試種,2008年申報云南省區試試驗,2011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滇特(保山)審稻2011030號,適宜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600~1 750 m的粳稻區種植。
關鍵詞:兩系雜交稻;粳兩優7619;特征特性;栽培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1.0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1-2574-02
雜交粳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多年來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缺乏好的雜交粳稻組合,選育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雜交粳稻新組合是當務之急[1-3]。為了選育適應云南種植的高原粳稻,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出帶有適宜性廣、耐寒性強、高抗稻瘟病的合系41血緣的R19為父本配組的兩系雜交稻粳兩優7619,經多年在保山種植表現生育期適宜,抗病、高產。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產量表現
粳兩優7619,2008—2009年參加云南省保山市雜交粳稻新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每公頃產量9 482.25 kg,較對照滇雜31增產2.46%,增產點(次)率100%。生產試驗平均每公頃產量9 066.0 kg,較對照滇雜31增產1.15%,增產點(次)率80%。2007年在湖北省農業科院試驗田進行晚稻產量比較試驗,每公頃產量8686.5 kg,比鄂粳雜1號增產11.2%,增產顯著。2007年云南省騰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引進試種,5個試種點,平均每公頃產量8 814 kg;2008年6個試種點,平均每公頃產量9 663 kg;2009年在騰沖15個展示品種中居第3位,平均每公頃產量10 891.5 kg;2011年騰沖縣農科所和騰越鎮農科站共同在騰越鎮洞坪村建成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區7.47 hm2,粳兩優7 619平均每公頃產量9 885 kg,每公頃最高產量10 455 kg。經多年大面積的試驗示范,該品種抗逆性強,成熟期轉色好,產量高,綜合性狀好,適宜云南海拔1 450~1 750 m區域種植。
1.2 農藝性狀
粳兩優7619在云南保山種植,全生育期161 d左右。株高93.3 cm,每公頃有效穗數420萬左右,分蘗力強,整齊度好,鐮刀穗型,穗長18.5 cm,穗總粒數143粒,穗實粒數116粒,結實率81.12%,千粒重23.5 g。株型適中,葉色淡綠,葉姿挺直,谷粒短圓型、有淺褐色短頂芒、穎尖淺紫色,熟期轉色好,落粒性中等。
1.3 抗逆性
2008—2009年參加云南省保山市雜交粳稻新品種區域試驗,抗性鑒定:中感稻瘟病(6級),中感白葉枯病(6級)。在云南大面積試種未發現白葉枯病,個別地方有零星稻瘟病發生,抗倒伏性強,綜合抗性較好,適宜在云南稻瘟病發病較輕的區域種植。
1.4 稻米品質
云南省保山市雜交粳稻新品種區域試驗點提供米質樣品檢測:出糙率79.9%,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4.8%,堊白粒率48.0%,堊白度3.8%,直鏈淀粉含量14.4%,透明度1.0級,堿消值7.0,膠稠度65 mm,粒長5.0 mm, 谷粒長寬比1.9。稻米品質較好,米飯松軟適宜,適口性好。
1.5 適宜種植范圍
粳兩優7619近幾年在云南騰沖、龍陵、施甸等地種植,其綜合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表現好,是接替鄂粳雜1號的理想組合。適宜在保山市海拔1 450~1 750 m區域種植。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嚴格控制適宜種植區域
粳兩優7619適宜在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450~1 750 m稻瘟病發病較輕的粳稻區域推廣種植。近幾年在與保山市生態環境相似的云南其他區域試種效果也很好,可適度推廣種植。
2.2 適時稀播,培育壯秧
粳兩優7619云南作一季稻種植,視海拔的高低不同,可在3月底或4月上、中旬播種,大田每公頃用種量22.5 kg。浸種時用強氯精殺菌消毒,秧苗1葉1心期,每公頃用15%多效唑1.50~2.25 kg對水葉面噴施,控高促蘗。2葉1心期適施“斷奶肥”,移栽前3~5 d追施“送嫁肥”。力爭移栽時單株帶蘗2~3個,帶蘗率90%以上。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培育適齡多蘗壯秧是獲得高產的基礎[4]。壯秧新根、白根、分蘗多,秧苗均勻整齊,葉色濃綠,葉片肥厚而挺立,沒有病蟲危害,移栽后返青快,分蘗快。培育適齡多蘗壯秧,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選擇土質好,肥力中上等,背風向陽,排灌方便,遠離村莊,禽畜不易危害的田塊做秧田。秧田要做到田平、溝直;泥融。1.6 m開廂,溝寬17 cm、深10 cm,四周開好圍溝。秧田要多施有機肥,在播種前10~15 d,每公頃施豬牛糞或人糞尿15 000~18 000 kg作基肥,播種前一天,每公頃再施600~750 kg磷肥、357 kg鉀肥、150 kg碳酸氫銨作面肥。
二是浸種前要搶晴天將種子翻曬1~2 d,以增加種子的活力。篩選種子,除去混雜于種子中的發芽谷粒、泥塊、病粒等。浸種時先用鹽水選種,除去秕谷,再用20%的強氯精300倍稀釋液進行種子消毒,浸種消毒時間12~24 h,然后用清水洗凈藥液后再進行浸種。在催芽時一定要把握好溫度,做到高溫(35~38 ℃)破胸,恒溫(25~28 ℃)催芽,當芽長到半粒谷長、根長到一粒谷長時,就可搶晴播種。
三是稀播勻播,秧田播種量的多少對秧苗素質影響極大。稀播勻播能提高秧苗素質,培育出多蘗壯秧。秧田每公頃播種量以187.5 kg為宜,播種時要帶秤下田,按每公頃播種量分廂過秤,分次播種,先少后補,落谷均勻,疏密一致,播后壓種,蓋好蓋種肥,以種子不見天為度。endprint
2.3 合理密植,規范條栽
5月初至5月中旬移栽,每公頃用種量22.5 kg,秧齡控制在40 d內移栽。株行距根據大田養分的豐缺而定,推廣l m栽3帶6行寬窄行條栽,寬行20.0 cm,窄行13.2 cm,株距13.2 cm,每公頃插30.0萬~37.5萬穴,基本苗75萬~90萬苗[5]。
2.4 施足底肥,配方施肥
要搭好高產苗架,必須適氮、高磷、高鉀栽培,氮、磷、鉀的比例約為為1.0∶0.6∶0.8,粳兩優7619穗大粒多,抗倒伏性強,需肥較多,一般每公頃施農家肥15 t,尿素150 kg,過磷酸鈣450 kg,硫酸鉀150 kg作底肥。
早施分蘗肥。插秧后5~7 d每公頃追施尿素(分蘗肥)120~150 kg;插秧后12~15 d每公頃施氯化鉀120~150 kg并及時中耕除草。
看苗補施穗肥。前期肥料不足,群體長勢偏弱、落黃早的田塊,每公頃可補施尿素60~90 kg、鉀肥75 kg,長勢旺盛的田塊,只施鉀肥,不施尿素。
2.5 科學管水
大田做到淺水插秧,寸水活棵,返青后淺水勤灌,干濕交替,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氣,促發新根,促進低節位分蘗。適時曬田,曬田應掌握苗夠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肥田、秧苗長勢旺的田、爛泥田、冷浸田要重曬,反之則輕曬。曬田復水后要淺灌勤灌,插穗揚花期如遇高溫干旱,要適當灌深水。灌漿至成熟階段淺水間歇灌溉,以促進根系的活力,防治早衰。
2.6 注意病蟲防治
秧田注意防治稻薊馬,秧苗期3~4葉期和移栽前7~10 d各施1次藥,每667 m2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75~100 mL,加水50 kg噴霧;或20%的三唑磷乳劑75 mL,加水50 kg噴霧;大田各防治螟蟲2~3次,每公頃用48%毒死蜱乳油675~1050 mL或每公頃用3%阿維菌素微乳劑300~375 mL噴霧;抽穗前10 d用愛苗防治稻曲病,抽穗初期用愛苗和75%三環唑防治稻曲病和穗頸瘟。
參考文獻:
[1] 鄧華鳳,何 強,舒 服,等.中國雜交粳稻研究現狀與對策[J].雜交水稻,2006,21(1):1-6.
[2] 湯述翥,張宏根,梁國華,等.三系雜交粳稻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J].雜交水稻,2008,23(1):1-5.
[3] 周國華,李錚友,李本遜,等.優質滇型雜交粳稻組合滇雜86的選育[J].雜交水稻,2010,25(5):22-24.
[4] 盧興桂.雜交水稻制種與栽培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5] 李天佑,胡 剛.雜交粳稻新品種粳兩優55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2014(7):2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