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法 張鮮杰
(安順學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利川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李仰法 張鮮杰
(安順學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當今的中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急速轉型,城鄉居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人們的觀念改變,廣大居民努力追求生活的質量,認知水平越來越高,對體育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日益發展的全民健身浪潮中,社區體育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為了利川市市社區體育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利川市社區居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此次調查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薄弱,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不強,社區體育活動形式單一,社區體育場地建設的不平衡、經費短缺。
利川市 社區體育 開展現狀 調查 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質量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社區體育開展也日益火熱,人們以體育為紐帶,進行交流,增強友誼,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社區事業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平臺。而利川市位居于湖北省、重慶省、四川省的交界地方經濟發展緩慢,因為受到經濟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社區體育的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因此,如何改變利川市社區體育的開展現狀,是討論和分析重點。此次調查通過對利川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推動利川市社區體育的開展進程,促進利川市社區體育的建設,為利川市社區體育的開展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1 研究對象
以利川市都亭街道、東城街道、解放路步行街、清江大道、東城街道亭街社區體育鍛煉者為研究對象。

表1 利川市社區體育鍛煉參與者的性別與年齡結構統計表 n=455

表2 利川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統計表 n=455

表3 利川市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項目選擇及持續鍛煉時間統計表 n=455

表4 利川市居民參與鍛煉場地統計表 n=455

表5 社區體育指導員現狀統計表 n=455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安順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搜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撰寫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采用不記名作答,對利川市社區體育鍛煉者進行了問卷的發放和回收,發放回收形式采用讓安順學院來源地利川市的同學代為發放回收形式。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75份,有效問卷45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
1.2.3 專家訪談法
到利川市體育局對社區體育相關領導進行訪談,了解利川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并對社區體育指導員進行訪談。
1.2.4 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數據處理,對調查問卷統計分析。
2.1 利川市社區體育鍛煉者性別與年齡結構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男性占31.43﹪,女性占68.57﹪,女性人數比男性人數多。其原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女性更加注意自己的身材與容顏;50歲以上占大部分,約占65.49﹪,中青年占21.54﹪,兒童占12.97﹪,原因是50歲以上的人群健康水平下滑、空余時間多,經常參加鍛煉可以保持健康延緩衰老;中青年為生活奔波,而兒童由于學習負擔重沒有時間去參加鍛煉。
2.2 利川市居民體育鍛煉的目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利川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很多,強健體魄、緩解壓力分別占27.91℅、21.32 ,人際交往和美容減肥分別占19.56℅、17.14 ,興趣愛好及其他占7.69℅、6.38 ,調查發現年齡不同的人群對健康的關注不一樣,中老年人最為重視健康。
2.3 利川市社區居民進行體育活動項目選擇及持續鍛煉時間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在活動項目的選擇上,選擇散步與各類舞蹈分別占27.03﹪、21.76﹪,武術、球類、跑步各占18.68﹪、17.14﹪、11.21﹪。其它的最少,其原因也許是人們能選擇的項目少,就干脆不進行體育鍛煉了;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一般為1小時以內,所占比例為40.66﹪,1—2小時約占27.69﹪,2—3小時約占20.22﹪,活動3小時以上的約占11.43﹪。結果表明利川市社區體育的開展與社區居民的習慣和鍛煉方式等因素有關。
2.4 利川市社區居民參與鍛煉的場地及經費狀況分析
利川市社區居民對在選擇體育場所的時候,多數選擇在不收費的體育場所進行體育鍛煉。
調查顯示,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場所以社區免費的體育場地、公園廣場、學校、街頭巷尾等居多。收費的場地設施完善,但居民消費不起;利川市社區體育鍛煉者主要通過自籌資金和繳納會費,來參加體育鍛煉;各級政府在全民健身的投資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對社區體育開展的影響因素中發現大部分人認為是“資金問題”。
2.5 利川市社區體育指導員現狀分析
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了社區體育的開展水平,他可以科學的指導居民進行鍛煉身體。
調查顯示,專業社區體育指導員占19.34﹪、 業余體育指導員占24.84﹪、退休體育積極分子39.12﹪、其他占16.70﹪,結果表明利川市社區專業體育指導員不能滿足體育需要。
2.6 利川市居民經濟收入與體育消費分析
調查顯示,體育鍛煉者月收入3000—4000元的占29.45﹪,1000元以下的占12.31﹪,高于4000元的占13.19﹪。居民的體育消費情況也不樂觀,無體育消費的占11.65﹪,1—100的占43.08﹪,100—200的占33.84﹪,200以上的占11.43﹪。其原因是利川市參與體育鍛煉的社區居民大多數是工薪階級,月收入比較低,自己繳納經費去進行體育鍛煉不切實際。
3.1 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薄弱,完善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
利川市的社區體育指導員數量較少,并且有不少的是退休的體育積極分子。隨著社會體育的發展,人們對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利川市體育局要加強對社會指導員的培養與培訓。
3.2 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不強,加強社區體育健身意識的宣傳力度。
調查顯示,利川市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要加強體育的宣傳力度,讓居民明白健身的重要性。
3.3 社區體育活動形式單一,開展各種形式的社區體育活動
調查顯示,健身活動種類少、活動項目單一,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建議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活動,使社區居民積極的參加。
3.4 社區體育場地建設的不平衡、經費短缺,增加社區體育經費的投入
利川市的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經費少,而且不穩定。應多渠道籌資,擴大經費來源,不僅要加大企業和政府的投資力度,還要讓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資源共享。
[1]龐爾江,程麗茹.山西省懷仁縣社區體育的開展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3):116-117.
[2]張宏,朱志敏.貴陽市白云區小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2014,5(7):46-47.
[3]汪洋,王桂英.鄂州市城市小區體育開展現狀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4)25-26.
[4]董立群.寧波市農民工體育開展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3):21-25.
[5]馬亞軍.平頂山城市小區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5):48-49.
[6]吳秋林,繆洲生.江西省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1):73-75.
G852.9
A
2095-2813(2015)08(a)-0000-00
李仰法,1986年5月,籍貫:山東鄆城,性別:男,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張鮮杰,1978年8月12日,籍貫:河南汝州市,性別:男,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