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愛麗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畢節 551700)
貴州省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鍛煉動機的相關研究
齊愛麗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畢節 5517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貴州省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鍛煉動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為高校有關部門指引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鍛煉動機提供科學依據。
貴州 大學生 體育鍛煉 動機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對其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多次視察國內的高校并關心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鍛煉動機可驅使體育鍛煉的發生,體育鍛煉產生的效益能強化鍛煉動機,形成良性循環互動,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貴州省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鍛煉動機為研究對象,以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中醫學院等貴州省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參考大學生體育鍛煉和鍛煉動機方面的體育學術書籍和期刊資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水平以及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從而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對貴州省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鍛煉動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鍛煉動機采用Frederick 和Ryan 1997年修訂的《身體活動動機測量》(MPAM-R)量表。量表測量了7類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外貌動機、健康動機、社交動機、制度動機、服從動機[1]。所有題目采用Likert 5級量度,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動機越強。采用隨機抽樣法發放3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52份,有效率84%,男生152人,女生100人。
表1 體育鍛煉與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比較大學生鍛煉行為和鍛煉動機的差異及關系。
表2 大學生鍛煉動機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
2.1 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
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顯示,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是3次以上35.9%,3次34.2%,3次以下29.9%。每次鍛煉時間是30-60分鐘30.8%,其次30分鐘以內和60-90分鐘的分別為29.2%和25.8%,120分鐘以上僅3.3%。每次參加鍛煉時的運動強度是中等出汗的占36.7%,其次是微微出汗30%、大汗淋漓22.5%,最后是微微發熱10.8%。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的時間調查中,從未有規律鍛煉的占56.3%,其次是6個月以下18.5%、6-12個月10.1%,再次是1-2年7.6%、3年及以上的5.0%、2-3年的占2.5%。大學生參加鍛煉的組織形式根據參與人數排列是:體育課56.7%、與同學朋友一起參加39.2%、個人鍛煉29.2%、自發形成的群體15.0%、校俱樂部5.0%、其它4.2%。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形式根據參與人數排列是:自覺自愿參與60.0%、在別人動員下開始參與24.2%、自己主動參與并號召和帶領更多的人參與15.8%。
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為: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3次或3次以上的占70.1%,每次鍛煉時間30分鐘以上的占70.8%,每次鍛煉強度中等程度以上(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的占59.2%。貴州省大學生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未能達到標準的占30%左右,鍛煉強度未能達到要求的占40%左右。與同學朋友一起參加和個人鍛煉是大學生除體育課以外最重要的鍛煉組織形式,同學朋友對帶動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學具備濃厚的體育氛圍,會吸引更多大學生自覺自愿參與鍛煉。
2.2 大學生鍛煉動機情況及體育鍛煉、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
從7種鍛煉動機強度的排序可以判斷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動因。大學生鍛煉動機根據強度排序為:健康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社交動機、外貌動機、制度動機和服從動機。保持健康和獲得樂趣是大學生最主要的鍛煉動機,能力動機、社交動機、外貌動機也依次對其鍛煉起著促進作用。制度動機和服從動機的得分是最低的。制度動機中作為必修課的體育課和服從動機中朋友家人的施壓,對于大學生參與鍛煉的作用并不大。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見表1),男女生在體育鍛煉的四個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每周鍛煉次數比女生多,堅持有規律的鍛煉時間和每次鍛煉的時間比女生長,鍛煉強度比女生大。存在差異一方面是男女在生理和體能上的差別,使得男生會傾向于參與運動量大、時間長的對抗性強的項目;另一方面男生有更多條件參與運動及有更多的同伴。男生的能力動機和外貌動機比女生強,且性別差異具有顯著性。男生更期望學習新的運動技能和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貴州大學男生比女生改善自己的體態和外表的動機更強烈,期望擁有更高大強壯的體形[2]。
2.3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鍛煉動機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與能力動機之間有相關關系,群組之間的顯著性差異是0.023,每周鍛煉1次不到和1次以上的選項都有顯著差異,1次和部分選項產生了顯著差異。運動強度與能力動機、外貌動機有相關關系(見表2),能力動機和外貌動機上大汗淋漓與微微發熱、微微出汗存在顯著差異。堅持有規律體育鍛煉的時間與社交動機之間有相關關系,從未有規律鍛煉與6-12個月、3年及以上存著顯著差異。
大學生能力動機越強的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越多,多練習才能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為了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鍛煉強度就會越大甚至經常大汗淋漓。為了改善自己的體態和外表,大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加大鍛煉強度以達到鍛煉目的。大學生在進行3年及以上的有規律鍛煉的同時,結交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維系了友情,對體育鍛煉的社交功能有深入的體會和更強的社交動機。6-12個月有規律鍛煉的大學生剛剛發展了自己的體育生活方式,也慢慢有了固定的共同鍛煉的朋友,開始重視起鍛煉的社交功能。而從未有規律鍛煉的大學生無法體會到社交動機[3]。
3.1 大學時代是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增長本領的黃金時期。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并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氛圍,健全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鍛煉動機并投入其中。加強對體育社團和學生體育鍛煉群體的建設,使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豐富多彩的鍛煉項目。
3.2 多渠道多角度地對大學生普及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知識,使大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豐富功能,進而激發其鍛煉的各種動機。不同的鍛煉動機又推動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兩者形成良好的循環互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陳善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4):135-138.
[2]陳善平,張中江.鍛煉行為和鍛煉動機的性別差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9):45-48.
[3]孫美佳.鍛煉動機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影響的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
G80
A
2095-2813(2015)08(a)-0000-00
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QN064;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項目編號:2013B123;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原畢節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資助,項目編號:JG20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