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嘉興市婦幼保健院,浙江嘉興 314000)
眾所周知,斷臍方式及時間對新生兒影響較大,目前較多研究支持延遲斷臍,2014年WHO 已建議延遲斷臍作為操作標準,可促進臍帶早期脫落[1-2]。胎盤端延遲30s斷臍既可使新生兒獲得一定量臍血灌輸,彌補從胎兒到新生兒轉變時的低血容量狀態,又可避免斷臍過遲過量回輸胎盤血液導致的高膽紅素血癥[3]。延遲斷臍在自然分娩中已有應用[4-5],但是,在剖宮產時延遲斷臍國內外研究甚少,為探討延遲斷臍對剖宮產新生兒潛在益處,本院手術室在剖宮產手術中引入近胎盤端延遲30s斷臍,并嘗試抬高臍殘端以排空臍血液,現將該法的應用及效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母兒無以下狀況(剔除標準)及不宜進行胎盤輸血的擇期和急癥剖宮產者均可作為觀察對象。剔除標準:孕期有糖尿病、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易導致胎兒高血黏度風險,母親有乙肝、梅毒、HIV 等母嬰垂直傳播疾病;臍帶真結、臍帶繞頸過緊過多,臍帶斷裂,臍帶過細,簽署留臍帶或臍血入庫等無法回輸臍帶血者;母親O 型血或RH 陰性血,新生兒為A 型或B型,容易導致新生兒溶血病;胎兒孕期查出先天性心臟病等,短時接受胎盤血液灌輸,導致新生兒心負荷過重風險;高度懷疑胎母輸血綜合征,出生后必須快速斷臍阻斷胎兒向母親輸血;胎糞樣羊水,出生后30s快速評估需直接喉鏡下吸羊水,或需要立即給氧人工通氣的重度窒息新生兒。選取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剖宮產且符合入組標準的新生兒200例,根據住院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46例、女54例;胎齡36~41周,平均(38.61±1.57)周;出生體質量2 500~4 000g,平均(3 069.13±206.35)g;出生時Apgar評分8~10 分,平均(9.56±0.38)分。對照組男51例、女49 例;胎齡36~41 周,平均(37.58±1.57)周;出 生 體 質 量2 600~4 000 g,平 均(3 122.08±189.68)g;出 生 時Apgar 評 分7~10分,平均(9.35±0.46)分。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出生時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斷臍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胎兒娩出后,常規位置(偏新生兒端)即刻斷臍,主刀醫生清理新生兒呼吸道后立即交給巡回護士,巡回護士用干紗布擦干新生兒、用洗耳球吸羊水等,Apgar評分良好,直接用臍帶夾斷臍殘端。臍帶殘端處理:用0.5%碘伏消毒臍根部、臍斷端及周圍皮膚,無菌紗布吸干外露臍部,遵循WHO 自然干燥法不包扎回病房。
1.2.2 觀察組 采取靠近胎盤端延遲30s斷臍。胎兒娩出后將其置低于子宮平面的產婦雙腿處,主刀醫生先用組織鉗夾子宮兩側閉合血管,臺上醫護配合初步處理新生兒,清理呼吸道,洗耳球吸羊水,干紗布擦干,新生兒啼哭,距娩出約30s,近胎盤端立即斷臍,交給巡回護士,新生兒Apgar評分良好,60s內將臍帶遠端抬高,臍靜脈血自體灌輸,血液入新生兒體內,臍血管閉鎖,平整上臍帶夾夾殘端,盡量貼近臍輪部。臍帶殘端處理方法同對照組。
1.3 評價指標 參考王惠娟等[6]研究新生兒出生后10min內心率、SpO2情況評價良好和差。正常新生兒心率在出生后逐漸上升,至160次/min的中位數時間為5 min,隨后趨于平穩,此類新生兒為良好,反之為差。正常新生兒SpO2上升至90%的中位數時間為5 min,此時能維持在90%~100%為良好,<90%為差。觀察兩組新生兒臍帶殘端干燥情況,臍炎發生情況,臍帶殘端脫落時間,血清膽紅素情況。臍帶殘端創面在2d 內干燥,無滲血滲液為良好;殘端正常在7d內脫落,超過7d為異常;新生兒臍炎表現局部紅腫,有滲血滲液,有異味,臍部細菌培養陽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出生后7 d 內血清膽紅素>221μmol/L已達到光療指征為異常[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
2.1 兩組新生兒臍帶殘端情況及殘端脫落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臍帶殘端情況及殘端脫落時間比較
2.2 兩組新生兒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相關指標比較
3.1 排空臍帶內血液可促進臍部干燥脫落 良好的胎盤循環是以充分的血液供應和粗直的臍帶為基本條件的,沒有經歷產道擠壓,剖宮產新生兒出生后臍帶血液還非常充盈,立即斷臍浪費臍血影響脫落,排空殘存臍帶內血液可促進臍部愈合。對照組傳統臍帶處理法,殘留臍帶中動、靜脈殘存的血液多,臍帶華通氏管水分多,使臍帶在自然壞死脫落過程中炎性血性分泌物產生多,干燥脫落時間長,血液還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易導致臍炎的發生。觀察組采取剖宮產近胎盤端延遲30s斷臍,使臍靜脈內的血液全部回輸到新生兒體內后再斷臍殘端,結果證實臍帶殘端良好100%,殘端脫落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符合國內對晚斷臍促進臍帶殘端早期脫落的研究[8-9]。
3.2 剖宮產新生兒獲得胎盤血液灌輸對心肺相關指標的影響 初生新生兒在啼哭后建立第一次肺擴張,初建的肺循環要消耗循環血量的45%,獨立呼吸、啼哭、活動、泌尿、維持體溫等都要消耗能量,都需要通過胎兒期獲得的血液灌注短期內給新生兒供能[10-11]。常規快速斷臍會立即切斷胎盤輸血,剖宮產延遲斷臍回輸臍血后的新生兒,其臍帶內豐富血氧可以得到延續供應,剛好彌補未經產道擠壓的弊端,幫助從胎兒向新生兒過渡。本研究兩組新生兒在心率和SpO2方面尚未發現明顯差異,但也未增加高膽紅素血癥發生,且已有研究證實晚斷臍獲得胎盤血液灌輸可降低新生兒貧血發生[10-11]。可見,適當延遲斷臍對剖宮產新生兒具有安全性和實用性。
3.3 剖宮產斷臍延遲30s臨床應用特點和展望 剖宮產不同于自然分娩,子宮切口要求在新生兒出生后盡快縫合以恢復子宮收縮極性,因此剖宮產新生兒延遲斷臍的研究應以不干擾正常手術進程,不影響處理子宮切口為原則。本研究改進剖宮產新生兒的斷臍時機和模式,于近胎盤端延遲30s斷臍,在短短黃金30s內促進有效臍血自體回輸。這一時間必須保證胎盤臍帶高胎兒低,形成高低壓力差,并隨新生兒啼哭使中心靜脈壓驟降形成對臍靜脈的單向抽吸,且手術臺上醫護人員同期完成清理新生兒呼吸道和初步擦干,鉗夾子宮兩側宮壁組織,再剪斷臍帶,不影響手術和新生兒窒息復蘇。如新生兒出生時狀況不好,臍帶還可作為搶救時臍靜脈穿刺給藥、輸液擴容的天然重要通道。實際工作中碰到延遲30s后臍帶血流還十分充盈,因此保留盡可能長的臍帶在新生兒端,借重力和臍帶搏動繼續回輸臍帶內血液,直至臍靜脈完全干癟斷臍,如此既回輸臍血又促進臍殘端愈合。當然,剖宮產中正常新生兒或窒息兒的不同,適宜的臍帶護理方法也有差異,提倡在臍帶護理中遵循自然規律[12],探尋更安全、更方便、更適合剖宮產母嬰的方式仍是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1]The World Heath Organization.Cord clamp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n infants:optimal timing[EB/OL].(2014-02-05)[2014-02-08].http://www.who.int/elena/titles/cord_clamping/en/.
[2]林可珊,溫小玲,吳烈.延遲斷臍對新生兒臍部護理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3):37-38.
[3]張惠欣,張宏玉,張曉麗.延遲斷臍對新生兒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10):716-717.
[4]陳慧娟,吳蕾,顧紅.延遲結扎臍帶對早產兒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5):97-103.
[5]劉風萍,童建明,李潔,等.近胎盤端30s內斷臍法對新生兒血膽紅素及血紅蛋白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11):1550-1552.
[6]王惠娟,羊蕓,陸澄秋.健康足月新生兒生后10分鐘內血氧飽和度及心率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3):206-209.
[7]安剛.嬰幼兒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58-759.
[8]鄧華艷,王波,鄭琳.兩種晚斷臍時機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2B):53-55.
[9]黃建輝,袁秋影.新生兒晚斷臍聯合自然干燥法的護理效果[J].護理學報,2014,21(9):42-44.
[10]胡小黎,徐鑫芬,馬冬梅.延遲結扎臍帶對新生兒和產婦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862-866.
[11]章曉紅.兩種斷臍法對新生兒黃疸和血紅蛋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8,7(4):278-279.
[12]張宏玉,蒙莉萍,謝春麗,等.臨床臍帶護理方式現狀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