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勤+陳哲銘+王儀春+夏友超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大氣環境,各級地方環保部門也相繼建立了完善的大氣質量監控體系,但是,大氣環境質量卻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了大氣污染風險源控制及其應急管理措施,希望通過相關研究能夠減少因風險控制體系缺失而造成的大氣污染,進而為大氣污染物的消除和綜合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大氣污染;風險源;應急管理;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X8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5.061
文章編號:2095-6835(2015)15-0061-02
大氣污染是與人們生活和生產聯系最為緊密的環境要素之一。針對大氣污染的污染物,主要可以分為懸浮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溫室氣體等。其中,與人們關系最為密切、也是人們關注度最高的就是以PM2.5為代表的固體顆粒懸浮物。以北京市為例,全年空氣質量在良以上的天數不足30%,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中度及以上大氣污染水平,被人們戲稱為“霾都”。面對這個問題,環保工作者需要分析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除了生活排污外,更多的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尤其是當工業生產中出現了生產風險時,污染物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嚴重破壞了大氣環境,因此,需要分類和控制大氣污染物的風險源,并制訂相關的應急管理措施來緩解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
1 大氣污染風險源分類
大氣污染源可以分為風險源和固定源2種。其中,風險源在未產生風險時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或者污染物的排放量在相關規定或環境承載總量之下。針對這類污染源,需要采取加強管理的方式控制其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從來源特征層面分析,可將其分為以下3種:①區域敏感。所謂“區域敏感”,是指相關的工程建設是在敏感區域內,即周邊有醫院、學校等重點環境保護區域,或是處于市區的上風向等規劃區域內。一旦產生環境風險,大氣污染物會迅速影響周邊的空氣質量,進而對敏感區域或者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的區域內的空氣質量造成影響,造成瞬時惡化的后果。因為缺乏緩沖區域,所以,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②類型敏感。所謂“類型敏感”,是指出現環境風險后,在其釋放的大氣污染物中,除了常規大氣污染物之外,還存在高致病性,甚至有毒、致命的大氣污染物。比如,如果部分化工廠發生安全事故,除了基本的大氣污染物之外,還會釋放包括氯氣、氨氣、鹽酸甚至放射性污染物,會嚴重影響周邊人群的健康。③總量敏感。在正常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并不會超標排放污染物,但是,當發生風險時,污染物是以一種非人為控制的途徑釋放的,并且釋放規模與相關標準和企業正常生產水平相比,總量嚴重超標,使得大氣污染更加嚴重。
2 大氣污染風險源控制措施
文中簡要闡述了大氣污染風險源的種類及其危害,從具體的控制措施層面入手,應從防患未然、積極應對2個層面做好風險源的控制。
防患于未然是大氣污染源風險控制的指標辦法,只有通過嚴格的審批和風險論證才能夠將大氣污染風險降到最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主要分為3點:①在建設項目的審批中引入環境風險控制指標。在環評審批、批復和驗收環節中,要重點強調環境風險和防范措施的建設與運行,從而將環境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②在項目建設風險預判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建設位點,避免敏感區域和敏感類型的項目審批,嚴格控制環境風險發生時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而保障大氣污染風險源的總量,降低控制難度,保障控制效能。③以政府環保部門為主導,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企業應急預案管理的通知》為指導,以各個環境風險源企業為抓手,加強風險源應急預案的管理和日常檢查。
積極應對是指當環境風險源出現大氣污染時,采取積極的態度將污染降到最低的應對手段。在具體的應對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3點:①事前建立完整、有效的環境應急預案,當風險發生時,根據應急預案進行有序、快速的處置;②現場處置應該保證科學性和合理性,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影響;③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入新科技和新技術,從而實現最好的防御效果。
3 大氣污染源應急管理優化
現階段,各個地方環保局在企業應急預案和相關應急事件處置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優化。
3.1 建立一源一檔的基本管理制度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和環保部的相關要求,建立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體系,要求企業基于自身生產特點編制環保應急預案,地方環保部門要給予編制好的應急預案以科學的輔助和指導,切實保障環保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加大監管力度
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的日常巡查監管力度,檢查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制訂情況和相關物資的準備情況,保障應急措施和設備的正常運行,有效預判環境應急事件發生時可能會產生的后果。與此同時,要采取合理的應急演練保障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運行的順暢度。
3.3 科學、合理的應急處置
當發生環境應急事件時,要迅速組織人力落實應急預案,并采用先進的方法和方式消除影響。綜合運營與氣象、消防、安監等部門的橫向聯合,避免部門間協作的不順暢而造成的環境二次污染。同時,要結合當地的水文、氣象、環境等各方面的情況做完備的應急處置,將環境污染控制在最低。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闡述了大氣污染風險源分類及其控制方式和方法,并針對其管理和控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優化建議。希望通過相關研究能夠為今后的應急管理和風險源控制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大氣污染防控體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邵超峰,鞠美庭,張裕芬,等.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的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06):200-205.
[2]邱慶.基于物聯網的工業園區大氣污染事故防范與應急系統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2.
[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課題組.重金屬污染風險防范與應急法律機制研究[J].中國環境法治,2012(02):143-193.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