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軍 蘇英振 薛碧峰
摘要:搶險救災是指當天災人禍發生時或發生后,國家動用一切力量對受困人員進行解救、疏散、轉移,對重要物資、目標進行運送保護等的重要措施。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搶險救災指揮人員科學全面的指揮,才能保證搶險救災過程的順利進行,保障社會群眾的安全。本文簡要對新時期搶險救災指揮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搶險救災;新時期;指揮人才
在搶險救災行動過程中,不僅要有相關的程序流程,還要有指揮員的指揮組織;不僅要有專業隊伍的搶險行動,還要有與其相關的保障措施;不僅要有對群眾的轉移和保護,還需考慮在轉移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等等。而要將這些工作做好全面科學的開展,最重要的是對其的組織指揮。科學合理的組織指揮需要指揮員的準確判斷、正確決策,而搶險救災行動的開展也需要指揮員通過對災情的準確分析,進而提供出準確的數據,做出相應的處理方案等[1]。由此可見,指揮人員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責任重大,因此國家需重視對組織指揮人員的選拔和培養。
一、我國搶險救災人員現狀
搶險救災人員是組成搶險救災隊伍的主體,我國搶險救災人員資源并不豐富,且在對專業人員的選拔與培養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是隊伍中文化層次分布不均衡,對專業人員重視程度不一。低文化層次人員都集中在了搶險救災的第一線,而高文化層次的人員都分布在了機關,造成了搶險的工作重心發生了偏移,搶險工作人力資源的配置失衡。搶險人員轉崗的年輕化,造成了后備力量的短缺,嚴重限制了搶險救災隊伍的發展;其次,吸納人才的渠道不暢。搶險救災的隊伍急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加入,但由于吸納人才的渠道不通暢,致使隊伍中專業人才匱乏。且搶險人員工作量大,性質危險,待遇卻不盡如意,從而留不住人才;最后是綜合型人才的匱缺。在搶險救災隊伍中,雖說他們專業技術懂很多,但明顯缺乏法律、管理等綜合知識,在救援過程中偏重技術,而在協調溝通等方面明顯欠缺。
二、新時期搶險救災指揮人才的培養模式
(1)新時期指揮人才應是掌握扎實理論的知識型人才
新時期指揮人才的知識構成主要包括:第一,要掌握最新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是現代科學、消防科學、思維科學,尤其是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專業知識;第二,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科學文化知識;第三,掌握與指揮專業相關的知識。新時期指揮人才應盡可能的掌握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在搶險過程中,從戰略的高度來把握全局,從國家政治的高度來掌握進程,以便在扎實的知識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決策,保障搶險救災行動的進行。
(2)新時期指揮人才應是具備開拓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現代人才學》中提到人與人才之間最基本的區別在于:人才是一群具有創新能力和素質的人。人才所進行的實踐活動是具有創造意義的,其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是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同樣,傳統指揮人才與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根本區別也在于開拓創新能力。在搶險過程中指揮員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敢于向科學標準提出懷疑和批判,有創新的信心和魄力,這對于打造一支高效率、高質量的搶險救災隊伍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3)新時期指揮人才應是具備謀劃統籌能力的謀略型人才
在搶險救災爭分奪秒的過程中,指揮員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的多少。然而,在災害現場的各類情況瞬息萬變、各種事故層出不窮的條件下,指揮員要及時準確的做出判斷與決策決非易事,所以指揮員必須具備以下素質:1.觀察細致、判斷準確。指揮員要善于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捕捉各種細微、稍縱即逝的信息,為做出正確的決策和統籌提供可靠依據;2.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科學預測。在搶險救災支離破碎的災害現場,利用捕捉的信息加以連貫處理,得出全面的結論,科學預測將可能發生的事故,提前做好防災準備,減少傷亡損失;3.果斷決策、靈活應對。在災害現場,必須“先計劃后出動”,不能在對災害現場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救援,這種情況下時間就是生命,指揮員必須果斷快速的做出正確決策,靈活應變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
(4)新時期指揮人才應是具備優秀身體心理素質的堅實型人才
新時期指揮員必須要具備堅硬的體質和強健的體魄,這樣才能夠經受住惡劣環境和巨大壓力的雙重考驗。美國西點軍校考夫曼校長強調:“身體素質在緊要關頭決定著人的生死存亡”。在進行救援過程中,指揮員必須要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盡可能的減少寒熱、疲憊、饑渴等因素帶來的生理影響,保證在惡劣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統籌;除了具備優秀的身體素質外,新時期指揮員還必須具備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與自然戰斗的過程中指揮員需要面對迷茫的信息環境、猝不及防的打擊、無法預料的二次災害等一系列因素帶來的沖擊,這就對指揮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管環境多么惡劣、條件多么艱苦、任務多么復雜,指揮員都必須時時刻刻承受住巨大的壓力,坦然面對,保證其決策的果斷性和正確性。
(5)新時期指揮人才應是具備堅強意志毅力的精神型人才
要想成為新時期的指揮人才,堅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是其必備的首要品質。心理專家曾指出,在重大災害和戰爭中,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以及持續傳來的死亡消息等慘烈場景,許多指揮員都會心理壓力驟然加大,甚至還有部分指揮員會出現抑郁、恐懼、厭倦、急躁等心理反應[2]。雖說這些反應是正常的,但作為隊伍的核心領導力量,這些負面情緒很容易在隊伍中引起傳染,從而影響隊伍的整體戰斗力。相反,若指揮員可以將其熱情、意志及毅力灌注到隊伍之中,就會激發出隊員高昂的戰斗熱情。
三、結束語
總之,指揮人員在搶險救災中責任重大,搶險救災的效率高低不僅可以直接反應出當地政府的能力水平,還關系到黨和政府在國民群眾心中的威信和威望。因此,要想加快搶險救災隊伍的發展腳步,最大程度上減少自然災害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損失,必須站在新時期的角度上培養新型搶險救災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飛.武警部隊搶險救災指揮保障探析[J].武警工程大學學報,2015,(01):15-16
[2]賴巧霞,邱俊才.搶險救災行動中恐懼心理的疏導[J].今日健康,2014,(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