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莉麗
【摘 要】學習環境在英語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英語學習的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圖從英語教育理念、地域環境、語言環境、教學設施和教師素質五個方面對我國英語學習環境進行論述,同時討論各種環境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英語學習 環境因素 影響
我國英語教學研究領域曾經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論戰:一是我國的英語教學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二是我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過程是“學得”還是“習得”。在這場大討論中,以包天仁教授為首的研究者們認為, 中國的英語教學應該是“外語教學”,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主要是“學得”,其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環境在語言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學習環境決定學習類型,決定語言的地位及語言學習的目的。英語學習環境,指的是影響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一切外在因素的總和。影響英語學習的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結合我國社會現實情況分別從五個方面對我國英語學習環境進行討論。
一、英語教育理念
我國英語教育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變革,這種英語教育理念的轉變給我國英語的學習環境帶來了很大影響。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了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英語教育理念。要求英語教育打破從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接受對象,以英語知識為本的局面,逐步轉變為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發展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的現代英語教育理念。
英語教育理念影響著我國英語教學的方向和力度,對我國英語教育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第一,決定著課程標準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教材的編寫。第二,它促使教師進行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深入嘗試用語言做事情的教學途徑和教學形式,形成一些適合中國教育情景的具體做法。第三,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重要變化,使“任務型學習”“合作學習”等現代英語學習方式深入人心。
二、地域環境
我國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即使是同一地區范圍內,也存在著城市、鄉鎮和農村發展水平的巨大落差,英語學習環境顯然也存在著地域性差異。 同樣執行著國家統一的英語教育政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偏遠地區的鄉鎮農村具體的學習環境顯然有著天壤之別,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的不同帶來了英語學習條件和師資水平的地域差距。就學習條件來說,無論是學校環境、家庭環境,還是社會環境,發達地區都有明顯優勢。發達地區的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學習資料豐富,對英語學習起到一定輔助作用;而在欠發達地區,教學設備匱乏落后。大城市的家長大多受教育程度高,重視子女的英語學習;而在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多數農村家庭的家長對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如城市家長。在諸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比較多,比如在廣播、電視、網絡,在圖書、報紙、廣告中都可以接觸到英語,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和外國人直接接觸交流,形成了一個較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而在邊遠地區,除了一些發展較好的城市外,學習英語的場所就僅限于學校,出了校門,學生很難接觸到英語。就師資水平來說,發達地區的教師擁有開闊的教育視野和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欠發達地區師資數量不足,教師學歷不高,少有機會接受各種高水平的科研、教研活動,教學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以上種種差異不同程度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結果。在學習目標上,大城市的學生視野更為開闊,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更為多樣化,可能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英語,也可能為了出國深造、工作或旅行;偏遠地區學生學習英語多是因為應對升學考試。在學習方式上,大城市的學生有較多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學習,如外語角、英語夏令營、網絡課程等;多數偏遠地區學生則主要以教材和習題為學習手段。在學習結果上,城市學生思維更為敏捷,學習更為靈活,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往往高于農村學生。
三、語言環境
英語學習中的語言環境是指使用英語的環境和與英語有關的環境。語言環境分自然環境與創造環境。在自然環境下學習語言,效果是最好的。我國既不是英語的母語國家也不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不具備學習英語的自然語言環境,只是把英語當作外語來學習。因此缺少英語語言環境是我國英語學習者面臨的最大困難。隨著國際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國際交流手段,人們使用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多,卻遠沒有讓人滿意的英語語言環境。雖然來華外國人的數量與日俱增,但相對于我國龐大的英語學習者群體來說,作用微乎其微。
不利的英語語言環境決定了我國的英語學習類型是“學得”,即主要通過課堂來學習英語。“學得”注重語言的規則和形式,如語音、詞匯、搭配和語法成分等,它可以讓學生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獲得基礎知識。通過“學得”掌握的語言基礎知識更加牢固,然而由于缺乏豐富的語言環境,在真正運用英語的時候,中國學生往往缺乏語言的流利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的基礎上,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語言環境,通過交際活動引導學生把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轉變為交際能力。
四、教學設備
英語教學屬于對教學設備依賴較大的一種活動。 它需要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和手段,如錄像設備、語音實驗室設備、網絡和多媒體設備等,還需要廣播、電視設備,以及目的語國家的原版資料等。
先進的教學設備對英語學習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一,多媒體技術能同時呈現聲音、文本、圖像等,把學習內容直觀快捷地傳輸給學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再現知識,進而運用知識,這是傳統的板書和教材不能比擬的。其二,多媒體設備提供給學生更多標準的發音、規范的書寫、豐富新穎的語言材料,使學生獲得大量正確的文字和語音的語言輸入。其三,多媒體設備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促進學習資源的共享。然而,先進的教學設備對英語學習的輔助作用固然明顯,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缺少師生間的直接交流;有的教師在多媒體素材挑選上不夠慎重,使素材中的內容與教學目標脫節,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發揮它們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五、教師素質
雖然先進的教學設備能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但它替代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我們可以沒有多媒體設備,但是不能沒有教師。
英語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應具備深厚的英語語言功底,掌握相應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還應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素質都對英語學習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是影響學生的語言基礎。打好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基礎是我國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這要求教師本人一定要具備深厚的英語語言功底,還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來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二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職責不單是傳授知識和解答疑惑,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監控,對學習方法、學習策略進行指導,使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信心改正錯誤,而過于苛責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厭學。對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勇于參與要及時給予肯定,防止學生因為怕犯錯、怕挨批評而產生畏懼心理,挫傷了學習積極性。這對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有一定要求。
近年來,我國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還是不能適應現代英語教育的需求,加快提高我國英語教師素質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本文從英語教育理念、地域差異、語言環境、教學設施和教師素質五個方面對我國英語學習環境進行了簡要論述。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一)由于我國國情、教育現狀的特點,我國英語學習環境有其特殊性。(二)環境與英語學習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良好的環境有利于英語學習,而不利的環境則會妨礙英語學習。為了取得令人滿意的英語學習效果,我們不但要適應環境,還要積極主動地對現有英語學習環境進行改善、加以創造、充分利用,從而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的質量。(三)影響英語學習的環境因素十分復雜,各因素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要把英語學習環境作為一種立體的系統來對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宋瑩,王湘錦. 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與英語學習[J]. 現代企業教育, 2010(18).
[3]劉蘭香. 我國英語是“學得”還是“習得”[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