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軍
《幾何畫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是適用于數學、物理教與學的動態幾何軟件。它操作方便,容易上手,每一步作圖都體現了我們的數學思考,能夠體現我們的設計和想法,是學習數學的良好工具。
【活動目標】學習使用《幾何畫板》軟件作出一次函數 的圖像;借助于動態圖形,理解k和b的幾何意義。
【活動準備】一間計算機教室,電腦需預裝《幾何畫板》5.0或更高版本;在此前的課堂學習中,同學已經學會軟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熟悉“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會熟練地手工作圖。
【活動過程】
1.小組分工:為提高學習效率,共同提高,每4~5名同學分成一組,并按小組就近在計算機教室入座,以便合作討論,及時總結。
2.教師課前設計好本節課的教學案,本節課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學會用《幾何畫板》畫出某個具體的一次函數圖像,例如 ;
(2)學會用《幾何畫板》畫出含參數k、b的一次函數圖像,并能改變k、b的值,理解它們的幾何意義,并藉此理解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
(3)借助畫板工具,理解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圖形求解方程組的解,利用圖形的幾何意義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同學們需要帶著教學案進入機房,并熟知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3.問題和探索
問題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 的圖像,并和手工作圖的圖像進行比較,溫習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
基本操作:(1)打開《幾何畫板》軟件,在“編輯”菜單中點擊“參數選項”,選中“文本”選項卡,并勾選所有復選框。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作圖過程中自動加上點的字母,并讓函數關系式自動呈現為 的形式,免得后面重復這一操作。
(2)打開“繪圖”菜單,選中“繪制新函數”,并在打開的“新建函數”選項卡中,按照運算順序輸入“2*x-1”,在輸入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界面上的函數式也同步變化,輸入完成后,確定。會看到頁面上出現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這就是 的圖像。
作圖技巧:我們把坐標原點用O表示,拖動圖中的點A可以改變坐標軸的單位長度,在默認情況下,我們選用的坐標系是“方形網格”,如果需要,可以在“繪圖”菜單中改成“矩形網格”.例如,我們要畫出函數 ,我們可以在矩形網格中,先輸入函數式,然后拖動坐標軸上的A和B點,讓圖像呈現在屏幕的合適位置。
問題2:用《幾何畫板》畫出含參數k、b的一次函數圖像,改變的k、b值,觀察函數的圖像隨著k、b的變化如何改變。
基本操作:在x軸上任作兩點A、B,過這兩點作x軸的垂線,在垂線上各選一點C、D,度量出C、D的縱坐標的數值,改變數值的標簽分別為k、b。打開“新建函數”選項卡,輸入 (其中k和b分別用鼠標點擊剛才的標簽),確定。出現如下的圖形。
問題2的操作比較復雜,如果有同學發生困難,教師可以利用教師機給同學先展示,再由學生自己操作。個別問題,教師單獨解決。
作圖技巧:作好圖形后,拖動C,可以改變k的值,拖動D,可以改變b的值,由此觀察直線的位置、傾斜程度、經過的象限隨著k和b如何發生變化的。
問題3: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 和 的圖像。(1)觀察它們有無交點,并嘗試讀出交點的坐標;(2)根據圖像,說出使 的x的取值范圍.
基本操作:如圖所示,按照要求作出兩個函數圖像,為了區分,可以用紅色、藍色分別標記。可以發現它們有一個交點,直接用鼠標點中交點P。可以直接觀察出P(3,5).對于不能直接看出交點坐標,或坐標不是整數的情況,可以選中點P,利用“度量”菜單中的“坐標”工具,直接度量出交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
活動啟示:本題其實給出了方程組 的圖像解法。進一步地,根據圖像的位置關系,可以知道,當x>3時, ;反之,當x<3時, .
作圖技巧:可以在y1上任選一點M,并過M作y軸的平行線,看這條直線與y2的交點N與M的位置關系,由此感受y1和y2的大小關系是如何變化的。
【活動總結】
每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解決以上3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新的想法,還有沒有疑問和困惑?
【活動評價】
本節課的學習,既要動手,也要動腦。在計算機房學習數學,在“玩”的同時,不要忘了學習目標的完成。請每個同學對照教學案的目標要求,反思本節課有沒有順利完成任務。對于學有創建的同學,教師可以適當創造條件,讓其展示。對于合作較好的小組,老師要予以肯定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