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聰
【摘 要】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特別緊,在校時間是16個星期,其中考試時間(市教科所安排的一次診斷、兩次模擬考試)、放假時間、學校的各項活動等要占去3個多星期,這樣,上課的時間就剩下不到13個星期了。而九年級第二學期的語文課程安排和前一學期一樣,內容絲毫沒有減少。在這僅有的不到13個星期里要完成17個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而學習新課、復習舊課、迎接中考的任務又相當重。要干好九年級的教學,首先就是要安排好中考復習。何來的時間?怎樣完成呢?時間再沒辦法擠了,這就只能必須搞整合了,將教科書的內容與中考復習進行整合,新課與復習互相穿插,同時進行,既完成了新課的學習,又對中考進行了有效的復習。要做好整合的話,作為教師首先要把握中考語文的命題趨向,就得研究歷年的中考試卷。研究發現,中考的語文試題重點考查的是同學們的語文知識運用與語文素養。全套題有四大類,即積累應用、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那教科書的內容與中考復習的整合也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材教學;中考復習;整合
去年8月底,新學年伊始,剛送走九年級畢業班的我,又繼續接任了九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這是我已經第四年擔任九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有喜有憂,喜則是課程熟悉,工作起來相對輕松,憂則是九年級第二學期的中考復習,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特別緊,前后才不過三個來月,而學習新課、復習舊課、迎接中考的任務又相當重。
要干好九年級的教學,首先就是要安排好中考復習。中考,是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的選拔,堅持既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要堅持考查考生的學科能力的原則。所以做好中考復習也至關重要,中考復習應當確定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復習工作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夯實基礎,逐步提高”。復習工作應當是在回歸的基礎上進一步求得提高。
無論是新課教學,還是整體復習,教師始終是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思想觀念、教學理念、知識儲備、對新課程的認識、對中考信息的把握,都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效,影響著學生的中考成績。
中考在即,教師就必須而且只能腳踏實地,直面現實。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切實改變過去那種“先趕教材,再徹底復習”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課堂教學中教材教學與中考復習整合的新途徑,讓九年級語文課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途中的新的一個驛站。
九年級第二學期的在校時間是16個星期,其中考試時間(市教科所安排的一次診斷、兩次模擬考試)、放假時間、學校的各項活動等要占去3個多星期,這樣,上課的時間就剩下不到13個星期了。而九年級第二學期的語文課程安排和前一學期一樣,內容絲毫沒有減少。在這僅有的不到13個星期里要完成17個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還要加上中考前的復習,何來的時間?怎樣完成呢?時間再沒辦法擠了,這就只能必須搞整合了,將教科書的內容與中考復習進行整合,新課與復習互相穿插,同時進行,既完成了新課的學習,又對中考進行了有效的復習。
要做好整合的話,作為教師首先要把握中考語文的命題趨向,就得研究《蘭州市中考改革方案》和歷年的《蘭州市中考考試說明》,以及歷年的中考試卷。研究發現,中考的語文試題重點考查的是同學們的語文知識運用與語文素養。全套題有四大類,即積累應用、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那教科書的內容與中考復習的整合也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與積累運用整合
積累運用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小到字的音形義,大到句或者段的語感,更有古詩句的積累。這道題的分值占全套試的20%左右。在學習教科書內容時,要求學生注意細節知識,同時進行一些典型題例的分析與訓練,如可滲入詞的運用、病句的題型、形近字的區分、文學常識的識記等等。
二、與古詩文閱讀整合
此道題的分值占全套題的15%左右,且又分為兩部分,一是古詩欣賞,二是文言文閱讀。古詩欣賞考查的是學生對作者感情基調的理解,所以,在學習古詩時,重點引導學生如何讀出詩人的感情基調。文言文閱讀最簡單了,中考中文言文的題是九年級上下兩冊課文中節選的,在學習時,只要幫助學生將文言知識細化、消化便可。
三、與現代文閱讀整合
這道題就稍稍有些難度了,分值比重也大,占25%左右,也是同學們容易失分的地方,不過也是有法可尋的。在課文的學習中,教會學生用文體知識去閱讀,用常識或概念去分析,用一些“套語”去答題,將閱讀訓練與新課學習相結合,這樣,中考復習實際也在進行。如散文講究的是語言和一些描寫方法,說明文重在說明方法,議論文重在論證方法;又如散文的用語主要是形象生動,說明文重在科學準確,議論文重在嚴謹說服力等等。實際語文的答題也是有格式的,只要把閱讀常識與新課學習有效的整合起來,那何愁中考中提高不了分數。
在學習“戲劇人生”(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這一單元時,我只用了一個星期。我把作文水平高的學生編為一組,讓他們負責劇本的改編;把善于表演的學生編為一組,讓他們負責演出;把擅長美術的編為一組,讓他們負責場景、服裝、道具的設計與制作;把有組織能力的編為一組,讓他們負責指揮協調;把專于評論電影的編為一組,讓他們擔任評委。這一個單元就這樣“演”完了,在這過程中,同學們既感受了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又展示了自己的個性特長,更把握了戲劇的基本常識。
四、與作文訓練整合
作文是一套試題的重心所在,占40%,所以有“成也作文,敗也作文”之說。作文的訓練,不只是幾次作文作業,在新課的學習中,也可以將作文訓練穿插于其中,仿寫幾句話、詩歌的改寫、文言文的翻譯、課文的續寫,甚至是回答問題的語言組織也可以利用,“無處不作文”,這樣,作文也就簡單了。
在探究《故鄉》(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的人物個性時,我將“書寫人生百態”的小練筆穿插其間,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拓展訓練寫作水平的機會。
另外,每一周再抽出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做往年各地的中考真題,學生當堂做,教師現場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這樣既讓學生能更清晰的認識中考的題型,又能訓練學生的做題意識和實戰能力。
九年級語文教科書內容與中考復習的整合,有效的解決了教科書內容多與上課時間少的矛盾、中考復習與無時間復習的矛盾、教科書內容與中考復習等矛盾,更有效的提高了同學們的應答能力和語文成績,也相應的提高了畢業班的升學率。
九年級語文教科書內容與中考復習的整合,能讓復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復習效率。中考本身也是緊緊圍繞著新課程實驗的宗旨展開的,因此,應該以《課程標準》為綱,以《蘭州市中考改革實施方案(實行)》與《蘭州市2015年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說明》為緯,找準教學的坐標點,認真研讀,抓住根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個性化地體驗語文學習資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最終為學生具備優良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人文素養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