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發展,學生的精神發展得到普遍關注。音樂作品是作者生活經歷、生活感悟的一種表達,充滿著情感色彩,是培養情感的重要素材。同時,優秀的聲樂作品也只有對生活有深刻感悟的人才能夠唱出情感。因此,注重情感培養即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提高聲樂教學效率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聲樂教學 情感培養 課堂氛圍
一、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分析
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個重要目標,由傳統聲樂教育只關注學生技能的提高向能力和情感的多元發展轉變。音樂是一種生活體驗的展示,只有賦予情感的音樂作品,才能唱出音樂作品的文化、意境、氣勢,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情感是聲樂作品創作的源泉,也是聲樂作品感受的基礎。
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一方面包括學生對聲樂學科的學習興趣,聲樂不同于當下的流行音樂,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文化性,學生只有在情感上認同聲樂,才會產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包括,文化的學習中體驗的愛國主義、不怕艱難的堅強品質等等,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反應,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情感體驗的不斷養成。
二、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情境氛圍,促進情感體驗
只有在充滿情感的環境中,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情感的認同和深化,才能促進學生正情感的不斷表現,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情感的培養首先需要塑造情感氛圍。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真正信任教師才能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相信教師傳遞的道理,這就是說良好的情感氛圍首先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積極的班級文化。師生關系是自教育和課程開展以來就提出的問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師生關系的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新課程實施后,雙主體的理念不斷滲透在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關系,在知識上是授受關系,在情感上相互依賴關系,教師既是課堂上嚴肅教學的老師,又是生活中的朋友和幫手。同時,在班級文化上,也以合作互助、團結友善、敢于質疑、職務輪流為主題,以為學生塑造情感豐富而積極地學習環境。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師要塑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對于作品中所抒發的情感,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鼓勵不同情感體會的表達,及時是獨特但偏離主題的情感,教師也要以積極地態度加以引導,對學生敢于發言和獨立的思維視角予以肯定。
三、挖掘教材內容,促進情感培養
新課程背景下,任何一門課程都是在綜合背景下的分科,也就是說聲樂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基本的大聲技巧,而且要實現認知、情感、能力等的綜合發展,這就要求聲樂課堂不僅要著眼于作品的曲調、編曲、發聲等專業音樂技能的教學,而且要挖掘音樂作品中的內涵,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故事,音樂作品創作的背景等,以促進學生的整體感知。音樂作品同其他文學作品、美術作品、書法作品一樣,都是作者對生活現象,生活故事以及自己親身親歷的一種表達,是充滿情感和領悟的。因此,聲樂教師要不斷地挖掘音樂作品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
例如:在《我愛梅園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展示梅花綻放的視頻,引導學生感受梅花的獨特。不同色彩的梅花、不同開放狀態的梅花都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這時教師提出導學問題,你最喜歡梅花的什么?梅花上有什么獨特的精神讓你喜歡?你認為哪些人物具有梅花的品質?教師通過導學問題,引導學生由欣賞梅花的視覺美向知識背景轉化,引導學生了解周總理的梅花品質,感受作品所抒發的情感。然后,有班級學生一名學生參觀周總理故里的經歷,結合圖片,對大家進行講解。帶領學生走入周總理的生活中,更加細致地感受周總理的精神,并說出作品是怎樣表達的,應該怎樣唱出周總理的品質,堅持、堅韌,勇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作品的互唱,在感性經驗支持下,學生通過不同的語音、重心、不同情感的輸入,來表達自己感受的作品,體會作品的情感。
四、廣泛利用資源,促進情感培養
情感的形成和發展不是階段性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課余生活也影響著學生的情感發展,因此情感的培養也不能單純地依靠聲樂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生活。生活是情感認同不斷深化、情感意志不斷堅定以及情感行為不斷養成的重要基地,在聲樂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語文資源、家庭教育資源、家鄉的自然環境對學生繼續開展情感教育。
例如:在《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教學完畢后,教師組織學生參觀自然風光,了解祖國賦予我們美麗的大山大河,這些風景給我們的生活創造的快樂;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本地區的不同行業,了解不同行業的人們為了祖國的強大,在自己的崗位上辛苦的工作;通過視頻看到在祖國遇到危難時,全國人民的團結,98洪水解放軍戰士的晝夜奮斗,汶川地震不同地區自愿者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全國人民紛紛捐錢捐物,想讓祖國盡快度過危難;再次,教師引導學生走進祖國的歷史,搜集為祖國作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每個學生搜集一個人物,以小組為單位講述人物故事,并通過小組之間的分享,實現全班同學的學習。在學生對祖國產生感情的基礎上,教師展開歌頌祖國相關聲樂作品的展示,每個學生自選作品,介紹自己選擇該作品的原因,作品表達的情感,然后進行演唱,由班級學生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衍生,將聲樂作品與不同的學科內容、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促進學生情感的認同。
綜上所述,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是時代的重要需求,也是聲樂教學發展的必然之舉。聲樂教學中情感的培養,一方面要通過塑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實現,包括師生關系、班級文化和課堂氛圍,另一方面要不斷挖掘教材的情感內容,促進學生情感認同的產生,利用各種資源,促進學生的情感延伸和情感深化,促進學生情感認同和情感意志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情感教育論》與情感教育理論建設[J].教育科學,1995,(04).
[2]付莉.聲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大眾文藝,2013,(07).
[3]吳志華,鄒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課程目標[J].教育科學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