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麗
【摘 要】作業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為了讓作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作用,初中英語的作業設計應綜合聽說讀寫,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作業設計應體現分層原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業設計應遵循教育學原則,做到高質高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實踐與思考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學生學知識的檢測,作業質量的高低是衡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體現。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英語作業應改變傳統模式,合理地布置英語作業,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
一、作業設計應綜合聽說讀寫,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1.口頭訓練類作業的布置
當前雖然英語教學中聽力占據很大比重,但英語教學以筆試作為導向,作業也以書面為主,老師為了應付考試,多布置書面作業為主,而抄寫單詞與詞組,作業內容不僅忽略了語言特點,而且內容枯燥乏味。作業要具有實際意義,重在實踐。作業中包含的內容是繼續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或是受到課堂上所發生事情的啟發,學生只有享有自主權才可以促進有意義的學習。受到此教學理念的影響,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除了在課堂內學習,平時很少有機會用它來進行交流。所以,課堂外的作業布置應該多讓學生接觸地道純正的英語環境。
筆者就嘗試在上課之前安排學生自己主導的“DailyReport”環節。在這個環節中,筆者要求每次由一位學生負責講一個與要求材料內容和本單元主題相關聯的英語小故事,時間限定在5分鐘以內,鼓勵學生勇敢地用英語與漢語夾雜著去表達。比如在《WhatsthisinEnglish》單元中,很多學生除了表達自己已學會的詞匯外,還積極拓展課外詞匯。在準備“DailyReport”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自己選題、找素材、設計PPT。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與此同時,還鼓勵學生在課后跟讀瘋狂英語、慢速VOA等英語,鼓勵學生張口說英語。
2.語言書面部分作業的布置
詞匯教學是英語知識學習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避免出現如抄單詞、聽寫等含金量極低的作業,筆者嘗試讓學生堅持每日收集課外新詞,整理成集,作為個人的學習檔案保存,每周按時上交,檢查交流。在這種競爭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激情得到了激發。
為了讓學生重視平時的英語單詞積累,為下階段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筆者在班級內開展了“詞匯達人”競賽,每月舉辦一次,并根據比賽結果設置不同級別的詞匯達人,對優秀選手進行表揚獎勵。與此同時,為了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動筆習慣,筆者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
如在上完模塊三第一單元(七年級下冊)后,筆者適時安排學生結合課文中提到的有關食物的介紹,通過課外搜集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關于食物的英語海報。這項新穎而富有挑戰性的作業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個性化與自主性學習。在分組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小組的海報。通過同學們參與,每個成員都從其他的成員身上學到了很東西,合作意識等能得到培養。
二、作業設計應體現分層原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
作業的設計要體現共性與個性的結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建立多層次的作業結構,把握好難易度,增加作業彈性,讓學生在作業“自選超市”中自由選擇。目前,初中英語教師所教班級多,課時重,為了方便,統一布置作業,但學生的英語基礎與個人興趣不一樣,統一的作業不能提升教學效果。
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應給予不同評價。如果教師的評價簡單,甚至評價不當,會挫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評價時要客觀,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學習過程。筆者就做過嘗試,對作業完成情況很好的學生,在寫評語時,用Outstanding!(非常棒!)、Perfect!(完美至極!)等予以表揚;而對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多采用鼓勵性評語。如:Ibelieveyoucandobetter!(我相信你下次做地會更好!)、youaregettingbetter!(你在進步!)等。這種評價可以使學生產生心理優勢,增強自信,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鼓勵學生通過作業相互學習
層次性的安排指的是作業既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說能夠給所有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在布置作業時,筆者就嘗試分組布置:將作業氛圍三組,第一組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第二是是基礎中等的學生,第三組是學有余力的學生。第一組同學,筆者讓其完成一些詞匯、短語、語法等比較單一的鞏固性練習,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對于第三組同學,筆者讓其多完成課外作業,重點為理解、想象、運用等綜合性強的作業;而對于介于兩者間的第二組學生,則以課內作業為主,課外作業為輔。
與此同時,筆者讓讓第一組的學生擔任“小老師”,讓其帶領班級同學朗讀課文。在作業批改時,由教師于課代表及第一組同學同學歸納典型錯誤,在全班討論,以達到改正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筆者就曾抽取第一組與第二組的作業各一部分批改,列出典型錯誤,然后交給第一組學生,讓他們根據老師的指導相互批改。在講到“therebe”與“have/has”句型時,就讓同學們相互之間來探討舉例說明“therebe”與“have/has”的區別與聯系。
三、作業設計應遵循教育學原則,做到高質高效
1.巧用心理學規律,讓作業發揮更大成效
當前,教師布置作業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作業的形式單一,缺乏分層。這致使很多學生完成作業成效低下,作業與作業之間不具備銜接性,學生是“記住了今天的英語單詞,同時也忘記了昨天的英語單詞”,學生的大量學習只能停留“識記”水平上,遠遠不能運用。
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以前學過的內容,在之后的教學中重現時,學生已“還給教師”。因此,需要設計相應作業,來增強記憶。心理學上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對所學知識只有在遺忘之前,及時進行鞏固復習、重現和運用,才能強化記憶的效果。筆者就嘗試讓學生不斷識記,比如在講到第三單元時,會安排學生對第一與第二單元門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加深對詞匯的印象,不至于學了后面忘了前面。
2.激發趣味性與互動性
教師設計富有情境的作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此不疲地完成作業。如閱讀理解題,可安排一些故事性強、幽默、與所教課文密切相關的練習。作業設計的高效與否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不重視作業設計,僅僅依賴詞匯或語篇的背誦,或是直接套用手頭現有的各種練習冊,導致學生疲于應對、敷衍了事。為了幫助學生重拾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如果學生對作業都沒有興趣,那么作業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作業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化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作業質量的重要條件。初中英語作業不能僅要求學生抄寫幾遍單詞或句子,而應注重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應倡導實踐、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業方式。
參考文獻:
[1]何霞.淺談初中英語作業講評內容的改進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4(04)
[2]陳月芹.靈動英語作業設計,推進學生自主學習[J].內蒙古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