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嫄嫄
摘要:公共文化的建設直接涉及到我國居民思想認知、價值觀念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穩定性、和諧性也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黨建工作在公共文化建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不僅能夠保障文化建設、發揮主心骨作用,同時還能從機制等多個角度入手,為公共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服務。本文就在整合黨建工作與公共文化關系的基礎上,突出了黨建工作的引導價值,并且從如何發揮黨員干部感召力、完善現有機制等多個角度入手,探討了黨建工作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引導作用的發揮對策。
關鍵詞:黨建工作;公共文化;引導;制度
一、黨建工作與公共文化的關系
(一)黨建工作與公共文化的概念闡述
黨建指的是黨的建設,包括思想方面、組織方面、作風方面、制度方面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思想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構成,其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囊括了黨的性質、宗旨以及指導思想等多個文化層面的內容,因此黨建工作的開展本身就不能脫離文化層面的支持,其與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公共文化又可以被稱為是大眾文化、群眾文化,這種文化的主體為公眾,在社會主義推動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凝聚力、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
在當前階段,黨建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我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黨建工作的引導,這樣才能找到文化前行的方向。
(二)黨建工作對公共文化的引導作用
黨建工作對于公共文化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這一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黨建工作為公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黨建工作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具有較為強大的包容性,不僅可以為公共文化建設、發展處于一種和平共處的狀態。同時,在整合公眾意識形態的過程中,黨建還能從思想、認知等多個方面給予公共文化建設積極的引導,使得正向的價值觀能夠融入到公共群體之中,否則將會造成社會、公共文化的發展喪失其應有的目標。
另外,我黨在黨建工作中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能夠從公共文化建設目標的確定、長遠的規劃等多個角度入手提供更為多元的引導,在公共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向性。公共文化可以根據黨建工作的要求對現有的目標、文化建設的途徑發展等進行糾正與完善,提高公共文化建設的總體水平。
除此之外,黨建工作還能促使公共文化在建設內容上更加豐富,能夠讓文化建設的主體——公共群體進一步了解我黨的發展歷程,樹立文化自信,更為廣泛的接受先進的文化思想、學習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達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拔高,從而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圍,帶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黨建工作在公共文化中引導作用的發揮對策
黨建工作在公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規范作用與帶動作用,在公共文化建設發展中,需要確定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從多個角度入手,發揮黨建工作應有的價值作用。
(一)以黨建為“根”,為公共文化建設保駕護航
在公共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樹立黨建工作的先導地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應該積極利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結果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文化發展上的先進性,從根本上保證公共文化建設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對此,必須要提高黨建工作的全面覆蓋程度,將這項工作落實到社區、企業、學校等人員集中的區域,從而筑牢黨建工作所引導的公共文化發展體系。而黨委等部門也應該積極加入到公共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好自身的職責,大力弘揚先進文化,通過總體規劃的制定確定、把握公共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在此過程中,黨委等黨組織還應該積極聯系基層的文化窗口,從多個方面加強緊密配合,形成推動公共文化發展的合力。
(二)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擴大公共文化覆蓋面
在公共文化構建的過程中,黨員是先進文化的推廣者與踐行者,同時黨員干部在公共群體中也往往具有不可忽視的感召力與影響力。因此,應該將黨員干部作為公共文化建設發展、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在基層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輻射等積極作用,促進每一位公眾都能參與到黨建、公共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目標。
對此,黨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自主促進公共文化的豐富建設與繁榮發展,主動參與到社區、高校、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更多公眾端正對文化發展的態度意識。另外,黨員還可以積極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組織開展中,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的影響力與覆蓋面。
(三)優化黨建工作服務,全面推動文化發展
黨建工作能夠從思想意識上給予公共文化引導與支持,同時還能從制度建設、溝通價值與協調機制的完善入手,為公共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首先,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制度是外在表現形式,對于文化的規范發展具有重要的約束作用。黨建工作需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科學民主、公平合理的制度促使公共文化建設有理可依。黨建工作還應該通過獎懲機制的構建約束基層黨組織、黨員的行為,促進公共文化的繁榮;其次,黨建工作可以構建較為暢通的溝通機制,為公共文化建設提供更加優渥的環境與自由寬松的空間。這是因為黨建本身就能消除公眾之間的矛盾,能夠加強民主黨派與無黨派人士的溝通,加強不同崗位、不同職級之間的溝通,穩定的溝通能夠實現公共文化的交互共榮,從而推動文化的發展,讓社會處于一個和諧融洽的文化氛圍之內。
結論
黨建工作在引導、推動公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在我國公共文化加速構建的今天,必須要保證黨建工作的活力、生命力,通過黨的豐富理論思想營造較為濃郁的文化氛圍,讓黨員干部、黨組織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主動性與感染力,不斷提高公共文化建設的總體水平,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程興謨.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完美融合的實踐[J].當代電力文化,2018(02):64-65.
[2]孫鋼.國企黨建與企業文化的共生關系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1):176+178.
[3]李瑞萍.文化傳播視域下的黨建工作特點[J].共產黨員(河北),2015(17):54.
[4]韓喜平,徐景一.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40-43.
[5]汪洋. 結合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研究[D].云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