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喜歡
摘要:小學生的作文已成為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每當要求學生寫作文時,學生不是抓耳撓腮就是嘴咬筆桿。學生畏之如虎,老師也常常搖頭嘆息。作文真難,比上天還難,然而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成敗直接與語文教學的成敗相關。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能力;培養;興趣;習慣;積累;仿寫
小學生的作文已成為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每當要求學生寫作文時,學生不是抓耳撓腮就是嘴咬筆桿。學生畏之如虎,老師也常常搖頭嘆息。作文真難,比上天還難,然而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成敗直接與語文教學的成敗相關。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呢?
第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良藥,無論是課內或課外,都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不要怕別人取笑。只有多說,才會得到鍛煉,不論完整通順與否,老師都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生活,去品味其情趣,表達自己的思想,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實際,巧妙地將寫作與其它活動結合起來,在學生頗有激情、興味盎然的時候進行作文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培養觀察思考的習慣。這一習慣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周圍的一切人、自然景物、動物及其變化規律進行經常性的觀察、思考,從中獲得應有的知識,以激發他們寫作的情感。教師可以經常安排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展開想象,因為觀察是寫文章的基礎,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很多問題,但不能走馬觀花,應抓住事物的特點。通過觀察仔細,學生有話可說,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第三、培養寫日記的習慣。天天寫日記,養成有感而發的作文習慣,學生天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凡事都想探究個明白,教師應從這一特點出發,要求學生把每天身邊所見所聞用筆記錄下來,但要把自己的感想、體驗以及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都寫出來。教師每個星期組織全班學生對日記進行點評,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講解,讓學生每次日記都有進步為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培養學生善于積累材料的習慣。寫作如同修建樓房,建樓房需要鋼材、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沒有這些材料,再好的設計也是白費。寫文章也如此,沒有材料就沒有文章。不會寫作文,就在于頭腦中沒有寫作材料。所以,引導學生積累材料是寫作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第五,以范文引路,讓學生多仿寫。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摹仿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作文正是扶床學步,牙牙學語階段,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以范文引路,實行讀寫結合,指導學生從仿寫起步學習作文,無疑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范文既可以是教師寫的下水作文,也可以是教師精選的課文或作文,不論是哪類范文,都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選擇典型的、特點比較突出的文章,但是必須強調不能照抄。這樣對學生的鼓勵性很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六,讓作文的語言美起來、靚起來
(一)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不但能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而且可以調節音節,增強語言音樂美,使語言更富感染力,從而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如:比喻和擬人經常結合使用,這樣會產生更加生動感人的藝術效果。
請看下面一段話——
春風響亮地打了一個呼哨,大地睜開惺忪的睡眼,既而笑靨如花。一夜之間,猶如解凍的大江,所有的花都如期而至,鋪天蓋地。小小的花萼再也藏不住滿腹的心事,訇 然怒放,舉起大大小小的杯盞,在三月春風中歌兮舞兮。
這段文字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不僅寫出了三月春風的情義,更讓人看到了一朵朵繽紛的鮮花,不就是一群在春風中載歌載舞的美麗少女嗎?她們飄動的裙裳,把整個春天渲染得多姿多彩。
(二)用好動詞、形容詞。
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中描寫雪地捕鳥的情景時,運用了一系列動詞,細致地描寫出了雪地捕鳥時的各種不同動作,準確生動地再現了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捕鳥時的驚喜與興奮。再看下面一段話——
在白熱化般緊張的初三生活中,又盼來了星期天大逃亡。放學鈴聲一響,我立刻抓起書包,沖出教室,急匆匆往樓下趕,不知誰問了一聲,“回家吃餃子呀?”“不,回家讀紅樓”。幾個連續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急于回家讀紅樓的迫切心情,表達逼真傳神。
(三)巧借古詩名句
在文章中巧妙地穿插一兩句古人的詩句,既可顯示你的文學修養,又能為你的文章帶來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請看——
滿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廂花影恕于潮”,“千朵萬朵壓枝低”。滿鼻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風無情輕似愁”的長院和“自在飛花輕似夢”的鄉間小路上,花事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敖蠠o所有,聊贈一枝春”。江南春色,在眾多詩句的烘托下,更顯其絢爛多彩,意蘊無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所說的雖然不是作文教學的唯一途徑,但也是作文起步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勤于摸索有效的途徑,大膽嘗試,努力開創作文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