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偉娜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一些差距,不僅能夠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對其他課程起到促進作用,對于學生來講,整體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也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一、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具備的特點
第一,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是很成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小學生不能清楚地認識比較抽象的事物或者概念。比如對于“乘”這個定義,如果直接將這個定義講給小學生們,他們可能不會理解,但是如果用小朋友吃蘋果來舉例子,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的集中精力,因此,在固定的時間段里,小學生很難完全的接受一個知識點,如果老師不能明白這一點,反其道而行之,給學生們大量灌輸知識點,學生們并不能完全接受,反而會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第三,由于小學生的思想還是很單純的,他們習慣固定的思維模式,對于很多問題,小學生通常是采取同一種思維模式去思考,如果長此以往,無人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就會被固定,導致以后的思維能力也無法變得靈活。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制約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
(一)學科結構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差異性
抽象性、概括性以及跳躍性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特征,也真是這些特征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思維能力。教師應該正視數學學科的特點,并將數學的特點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這也決定了其知識結構的不完整性,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科結構與學生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很容易制約學生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二)數學知識的復雜制約了學生思維發展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要學習十二本教材,知識具有一定的繁雜性特點。從實踐教學經驗中總結,筆者認為教材知識并不全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發展順序進行的,但是也存在一定聯系。教師必須正確認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否則,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會使學生很難掌握數學知識,知識不能系統連貫,不能形成系統連貫的知識結構,從而制約學生思維發展。學習是一個形成認識結構的過程,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積累大量的知識,也會成為他學習新知識的重要因素。在學習數學時,學生的思維能力會不斷提升,知識結構也不斷擴大,而實現這目標需要教師發揮課堂主導作用。通過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數學知識編織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網絡,方便學生更好的記憶和理解。否則,數學知識的復雜,繁瑣必然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小學數學知識的跳躍性制約學生思維發展
小學數學主要通過文本的形式為教師和學生展現知識,并且文本內容較為簡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在理論方面,只有理解理論才能更好的運用到解題過程中。所以教師應該將課本作為依托,采用口頭表述的方式,用口語化的語言為學生解釋較難理解的知識。
比如學習“兩點能且只能確定一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兩個知識點,教師不能簡單的讓學生背下來,而是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真實感受建模的過程,發現知識并驗證公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跳躍性,而且學生很難發現。這就需要教師起到橋梁作用,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加上數學知識的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關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做法
(一)借助圖形教學,數形結合強化學生思維訓練
小學生們的認知過程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例如圖形教學方式可以從視覺上來加強學生們對數學這一模塊知識的記憶力。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們要遵循這些規律進行教學,有意識地應用圖形來給學生們進行知識講解,而非一味的因循守舊。例如,對于一些立方體的體積計算時,老師以往都是將枯燥的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們死記硬背下來,這種做法并不能夠讓學生們提高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固化他們的思維方式,背離教學的初衷。相反的,老師可以制定一個體積模型,將計算公式的由來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們眼前,讓他們置于這個輕松的氛圍之下加以學習,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對相關的數學知識起到積極的強化作用。
(二)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老師的教學手段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因此,老師們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情境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更加輕松的學習平臺,能讓他們親身體會到所學基本原理的真正內涵,從而做到把學和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對于時間以及元角分的單位數量換算,許多學生們常常會犯一些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
(三)結合具體的生活實例,貼近實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他們更容易被一些具體的有趣生活實例吸引,而那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反而會分散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因此,以具體的生活實例為課堂導入是實現學生們主體性發揮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多下工夫,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小明有五張郵票,小強如果給小明兩張郵票,那么他們兩人的郵票數就相等,問題是小強比小明多幾張郵票。這樣老師們便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郵票,以應用題情景再現的形式來給大家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更容易掌握其中的數學知識點,簡化其數學難度,并通過問題的最終解決讓學生們獲得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可以將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但是在現階段來講,進行思維培養型教學方法還不完善,需要對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制訂更加全面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熊友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31):96-97.
[2]王余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J].中華少年,2017(20):116-117.
[3]楊潔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研究[D]. 天津師范大學 .2012
[4]陳紅列. 呂梁. 對師專畢業生課堂教學大賽的思考——以運城師專中文系畢業生課堂教學大賽為例[J]. 教育學院學報.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