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打好語文基礎,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打基礎的關鍵在于成功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習慣;積累;能力
俗話說:“胸無點滴墨,怎能下成文”。積累是學生形成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積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積累,規定了課外閱讀總量和背誦篇數,列出了背誦推薦的篇目。老師應該從積累的內容和方法上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培養習慣。
一、充分利用教材,幫助學生積累好詞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范例,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出一些好詞語,使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詞語,加強他們詞語的敏感性。具體做法是:
(一)在教學生字時,結合生字拓展成語
比如在古詩《尋隱者不遇》一課中,教學“遇”時,有意識的讓學生學會百年不遇,不期而遇、懷才不遇,知遇之恩等詞語;學習漢字家園人體器官的字時,讓學生查找表示人體器官的成語;課文中有描寫天氣的詞語,我就讓學生積累寫晴天的、雨天的、雪天的詞語。結合教學內容,就能很自然地把學生導向積累,使他們知道該積累什么。
(二)教學課文時,應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幫助學生積累好句
在對文本的閱讀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積累,具體考察學生在文學常識、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如果能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引導他們做有針對性地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必將得到相應地提高。選擇文本中優美的詞、句、段,指導學生背誦,讓學生把知識儲存在記憶里,訓練記憶力。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情并茂的范文,文中的優美詞句,可運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領悟,訓練中積累。
1.語言擴展法
利用一定的句式,讓學生以課文的語言材料為依托,增補句子的成份,使句子變得生動、具體,內涵更為豐富。如教學《小小的山村》,為了讓學生明白作者運用了哪些優美詞句寫出小山村美的,我設計填空練習,讓學生領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2.比較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理解詞句,無疑是幫助學生準確用詞的好方法。《秋天的味道》中有這么一句:“這串葡萄只有五粒,每粒都碩大無比,閃著鮮艷的紫紅色。我把修飾詞去掉,讓學生體會準確用詞。這一練習,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又達到了鞏固和靈活運用詞語的目的。
3.結合優秀詩文,加強積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丹麥語言學家斯培森曾經說過:“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趁著小學生的記憶好,在他們的小腦袋里裝點詩文佳作,并為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做好一定的鋪墊,尤其是對于學生“不會表達”的缺憾是一種很好的補償。
二、激發興趣,擴大積累領域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素養。” 語言的積累不光憑借書本,依靠課堂,還應延伸到課外,取材于生活。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寫,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寫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
(一)激發課外積累興趣
愛讀是多讀的必要前提,多讀則是愛讀的必然結果。從學完漢語拼音以后,教師就應該要求學生能進行課外閱讀。教師根據低年級的學生大都愛聽故事,設法喚醒學生主動積累的意識。我們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大都處于被動狀態。85%以上的同學大都忙于應付老師布置的各種書面作業,不少同學把作業當作負擔,無任何主動性可言,課外閱讀積累更是如此。為此,我首先嘗試著時刻關注學生閱讀動機的生成。例如,學生特別喜歡丑小鴨的形象,我就借機給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書。使學生一時迷上了類似風格的文學作品,激起了主動積累的強烈愿望。
當然,個別時候還可以使些雕蟲小技,比如故意給學生講一些書中的精彩片段,但到關鍵處卻戛然而止,吊吊胃口。那他們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拓展積累空間,創造積累的大環境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積累好詞好句。還應該給學生留出積累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室里共閱讀,在班級里創造一個積累的大環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語言積累不強,詞匯不豐富,對于詞語的感覺也就相對遲鈍,往往是囫圇吞棗,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教給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摘記法:在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現好的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摘錄下來。
2.剪貼法:剪剪帖帖,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容或圖畫剪下來。然后貼到札記本上,不管怎么帖都可以。旁邊還可以配上插圖,這樣,學生在讀讀、剪剪、帖帖、畫畫中獲取了知識,積累了語言。
3.筆記法:在閱讀過程中,寫一些讀書筆記,即感知內容,又寫出了自己的體會、見解,不但積累了語言,在寫的過程中也運用了語言。
(三)多樣展示,鼓勵積累
定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展示會,展示同學們時間積累的成果,并進行多樣的鼓勵,同學們的讀書興趣提高了,課外閱讀量也擴大了。
總而言之,蘇軾有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學生個個成為“飽學之士”應該是每個語文老師的追求。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語文老師要積極探索,尋找適合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靈活運用語文知識,使他們語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王麗.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實施策略《考試周刊》,2014(85):34-34
[2]孫滿玉.“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研究,2016(16):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