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玉
摘要: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當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多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使課堂評價真正發揮作用,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評價 ;策略
一、研究意圖
課堂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重要的影響,得當的評價活動可以對學生的學業進步和人格形成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離不開課堂教學評價,能否合理、恰當地應用評價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標準,是調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衡量標尺。
二、研究內容
本次研究以農安幾所小學的英語課堂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分析,運用調查法(對18名不同年段的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法(訪談選取合隆小學的 6 位英語教師和部分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觀察法(觀察教師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評價實際的運用情況),研究以下幾個內容:1.通過調查及課堂觀察,了解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2.從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發現存在的問題。3.針對調查結果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及反思,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議。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觀察、問卷調查以及訪談所得結果,對小學英語教師在實施課堂評價中的一些策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肯定評價和否定評價
1.肯定評價
通過訪談和觀察,教師在課堂中的肯定評價多為口頭型與任務型評價。口頭激勵評價中,絕大多數教師常常使用“Yes,Its right.Good.Excellent.Youer so clever.”等激勵性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大多數學生都能在這些語境中開心、快樂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而任務型評價通常運用在情景教學中,就是教師交給學生一些任務,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通過學生完成任務,對其進行評價等,加上體態語言。這樣,學生不僅得到教師最及時的評價,也同時感受到了教師對自己的關愛。
2.否定評價
在進行問卷調查“您如何看待教師的否定評價對學生的影響”中,有 56%的教師在課堂評價中有適當地運用否定評價。他們認為否定評價只要注意時機、方式、語氣等因素,它不僅能為教師樹立威信,體現肯定評價的可貴。還可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征求、接受他人寶貴意見的良好習慣。
(二)學生自評與互評
“您認為在課堂中讓學生自評或互評有必要嗎?”對于這個問題,調查中百分百教師認為是有必要的。然而筆者通過對他們課堂的實際觀察,得知這樣的評價方式并不常見。在之后的訪談中,教師們認為雖然有這樣的意識,但是在實際操作卻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進度。
(三)虛擬獎勵工具和物質獎勵工具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入競爭機制來設計各種虛擬的或物質的獎勵工具,這對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必要。
1.虛擬獎勵工具
筆者認為的虛擬獎勵工具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他心目中渴望扮演的角色或是他所崇拜的人物。它多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的情景教學中,也運用于常態課中。
2.物質獎勵工具
小學生喜歡直觀、具體的食物,而且對于自己喜歡的物品有很強的占有欲,采取的行動也會非常直接而迅速,行動的過程也非常專注。物質獎勵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促進,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如我在上每節英語課時都進行小組賽,冠軍組每人加個印章,然后在每個單元考時叫學生把自己所得的印章數統計一下寫在考卷上,相應地會給加分,并且附加分超過五分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品。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又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準備那么多教具。
(四)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正確的評價原則不僅是統一人們思想和行為的規范,而且是知道、控制、協調評價過程的保證。
1.評價的主體性
眾所周知,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實踐課,更應體現評價的主體性原則,體現在各類評價中,學生的參與者與合作者的身份。讓課堂中的評價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幫助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行為,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2.評價的尊重性原則
在評價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和相信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方法,也是使課堂評價更具人性化、規范化、公平化的最好體現。
四、調查結論的思考及建議
本研究以《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現狀做了一定的研究。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新課改實施后,小學英語教師的評價觀念有所轉變,課堂效率也有提高,但是很多教師的評價還是習慣于傳統評價方式,與新課改所提倡的評價理念還有一定距離。針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課堂評價應體現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應體現在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各方面。評價目標不僅要評價學生學習英語所獲得的知識技能,還應該評價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價值觀,如態度、習慣、學習方式、策略等。在評價主體上,課堂中的評價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應該提倡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相結合,這樣才能讓教師逐步轉變角色,從評價的執行者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還是一回親切的撫摸都能給予學生鼓勵、喚醒與鼓舞。
(二)評價要有實效有意義,不能過于重視形式
目前大多數剛畢業的英語教師都存在著僅僅為了評價而評價這一問題,過于重視形式,將評價形式弄得復雜花俏,可是卻忽視了評價的效果。比如,現在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很多教師設計出了各種新穎的評價方式穿插在游戲之中,可是最后的結果是學生熱衷于玩游戲,而沒有通過游戲掌握了新知,評價成了壁上畫水中月。我們要通過評價讓學生有獲取知識的成功體驗,讓他們感覺“我能行”,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樹立自信。
(三)要讓課堂評價成為教師習慣性行為
學習語言使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對學生英語課堂中的評價應貫穿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而不是教師想起來了,才對學生進行評價。小學英語教師應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積極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成為教師習慣性行為。同時,要對教師進行相關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培訓,提高教師的評價水平。評價沒有其固定的形式或規定的方式。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當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多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是課堂評價真正發揮作用,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