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莉
摘要:古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現代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求他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會學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掌握學習技能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傳授給學生,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在此條件下,教師就必須在有限的課堂內,用最優化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給學生一定空間,增強自信心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師偏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有些思維敏捷的同學很快便要舉手欲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或干脆不加思索,養成懶惰習慣,以致思維緩頓失去學習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機組織他們討論。這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達到答案的“邊緣”,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快樂感,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教師不僅要想辦法為學生提供能激發其思維興趣的舞臺,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展示和發揮,而且要以新穎獨特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意識的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帶著富有趣味和價值的問題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張長8米,寬5米的教室平面圖,當學生說紙太小,畫不下時,教師再出示中國地圖,這時,學生頓生疑問;中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面積,這么廣闊的土地又怎么能畫到地圖上呢?他有什么規律呢?繼而,學生產生探究的心理,想到了用縮小長度來畫的方法,可是怎樣縮小呢?他有什么規律呢?這一問題清境的創設,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時教師趁勢板書課題《比例尺》,盡管學生對比例尺這一概念不理解,但從剛才的談話中已經感受到比例尺的神奇力量,以有趣的設問,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我要學”的動力,促使學生懷著興趣和期待,開始了新知的學習。
三、加強學法指導,掌握學習方法
古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現代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求他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會學的能力。怎樣指導學生的學習呢?
(一)指導學生領會例題編排意圖,掌握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新知識的教學基本上都有相應的例題,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指導學生掌握自學例題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題的教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層逐步呈現解題過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學生填寫內容的空格,要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寫;有的例題旁附有虛、實色線框,要讓學生明白線框的意圖;有的例題有“想”的內容,要讓學生知道這是思考過程;有的法則、概念、結語等用色字表示,要讓學生清楚這是重點內容;有的例題中的示意圖和操作程序是為突破難點安排的,要讓學生懂得根據圖示順序去分析、推想,從而掌握數學學習的思考過程。
(二)指導學生運用滲透、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的方法。
數學教材的編排,前后知識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運用舊知遷移過來的。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訓練學生養成利用滲透遷移規律學習新知的習慣。如:“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可要求學生根據長方形和圓的面積公式組合推導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如學過“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之后,可要求學生嘗試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學生則能主動利用舊知,變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四、引導自主探究,激發探究動機
在對學生進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合作探究放在教學探究的重要位置,確保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確保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建立專業教學探究小組,由小組人員共同完成教學探究任務。教師在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探究及時進行指導和點撥,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確保建立良好的探究氛圍,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探究任務。要鼓勵學生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記錄,在課堂中交流。
五、采用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媒體輔助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運用多媒體教學。隨著電腦技術和網絡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正在快速地滲透到各個學科中來,數學也不例外。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數學中所用到的圖形、圖標、知識產生過程從抽象轉變地更加直觀、具體化,也可以讓枯燥的數學“活”起來,變得具有趣味化,動態化,簡單化,這對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恰恰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進行教學課件設計的時候,數學教師要注意內容的連貫性,要讓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知識是如何衍生出來的,要保證學生的思維不出現斷裂,通過數學教師在課上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分析,可以有效地實現重點難點的突破教學。
六、多方激勵評價,鞏固學習興趣
理解是滿足學生成功動機的前提。尊重理解學生,采取各種方法、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對學生的一舉一動予以正當評價,努力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斷探索,不斷進取,是我們教師必須樹立的教學信念。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若正確答出時要號召全班同學給以熱烈的掌聲,若回答不完整或有錯時,要正確地引導,絕不罰站或當場訓斥挖苦;在學生的作業評語中要經常寫上“真好”、“優”、“有進步”、“繼續努力”等帶有正面鼓勵贊揚的話;當學生的考卷成績與及格分、高分相差1-2分時,要盡量尋找加分的理由讓學生滿意……這樣,學生會從內心深處認為老師是最可信的良師益友,從而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