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立國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的方法主要包括默讀、朗讀、精讀、細讀、和粗讀等,具體運用相應的閱讀方法,又是需要很強的學問和技巧。針對教師教學來說,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初中生的朗讀能力,這屬于語文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而學生領會朗讀方法的內容,這正是提高閱讀水平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狀;應對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將使得朗讀在語文教育中影響越來越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原先僅僅是以讀視為教學的重點。然而,朗讀教學所要求的則是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本身,而是應該要求對課堂進行延伸,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本文主要就圍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作簡要分析。
一、學生朗讀的現有狀況及原因分析
教師要想要真正可以對學生準確解讀文本的能力有所提高,就必須對學生對文本解讀的現有狀況有所了解,并分析發生的原因,從而可以針對性地作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現如今學生朗讀主要存在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認知水平存在差異
學生的智力因素對學生的自我認知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會讓其對文本解讀的內容會產生差異;
(二)閱讀積累不充足
大多數初中生平時忽視對閱讀的積累,造成學生自身的知識不夠,從而很難深入理解文本的具體內容。多數學生會僅僅只考慮表層的內容的理解,卻很難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訴求;
(三)忽視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自身動力、定向、維持和強化等有著很大的影響。閱讀習慣是文本的解讀關鍵點。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發現絕大部分學生無法知曉自己的朗讀目的,存在著不閱讀課文也能夠理解并體會出課文的內容等誤區,所以很多學生并不能認真去閱讀而是簡單的閱讀文本后就有著自己的理解,從而形成朗讀形式化的現象。
二、教師的朗讀教學現有狀況及原因分析
根據學生文本解讀現有狀況來看,從教教師層面也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現象:
(一)教授篇幅較長的文章容易忽視朗讀環節
教師在平時的朗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教師考慮更多的是趕教學進度,從而在面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師也存在著在課堂上給學生時間朗讀整篇文章會造成課堂學習時間的浪費等誤區,于是教師通常所采用的方式是快速默讀,然后通過與學生互動對話的形式,具體以一問一答為主,以此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碰到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通常教師讓學生僅僅是默看書或直接告知學生問題的答案,整個課堂教學完全忽視朗讀的環節;
(二)教授篇幅較短的文章,僅僅進行形式化的朗讀教學
教師在進行一些篇幅較短的文章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時間相對較為充裕,基本上教師都會引導學生朗讀文章,但是大部分教師會忽視朗讀的目的,指導學生朗讀缺乏針對性,只是讓學生簡單地朗讀。學生只是被動地在課堂中參與朗讀環節,這極易讓朗讀僅成了教學中的一個緩沖環節,并不能合理地運用朗讀教學,從而也達不到最終朗讀教學的目的;
(三)朗讀評價缺乏針對性
學生在課堂朗讀結束后教師應及時予以評價,可是大部分教師在給予評價時往往只是用些簡單的話語予以評價,這些簡單的話語評價缺乏針對性,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不好的影響。
三、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相關應對策略
(一)明確朗讀目的
教師需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性朗讀文章,其目的是要對整篇文章有個大概了解;進而進行理解性朗讀,目的是讓學生可以讀出文章的內涵;接下去可以鞏固性朗讀,目的是讓學生可以讀出情韻。例如在岳飛的《滿江紅》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該篇詩文,了解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是處在北伐時期,對岳飛這個作者提前有一定了解:了解岳飛是屬于南宋注明愛國人士。這樣就能提前知曉整篇課文主要是表現的是作者是渴望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精神;然后在課堂過程中通過朗讀該篇文章還能夠體會作者的當年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嚴重矛盾的心理反應;最后可通過最后鞏固性朗讀了解該篇文章對于當代的意義,激勵著大多數人的愛國熱情。
(二)注重多樣化的朗讀方式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古代詩詞,這些詩詞不僅文字比較古典,而且朗讀時具有一定的韻律。因此這些古典詩詞不僅可以朗讀教學,還可以反復哼唱,所以對于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加音樂元素融入教學,這樣多樣化的朗讀教學更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的這篇古詩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當代經典的歌曲《明月幾時有》的音樂和相關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切身體驗音樂的精髓,這樣通過音樂的說唱方式來表達出教學的主題,從而引出課文的內容。通過音樂和相關視頻還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去感受出作者的思情感訴求。而且可以引導出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是這類的經典文章,通過這種表現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出藝術的魅力,又能夠品味文學的內涵,最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樣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四、結束論
綜上所述,朗讀是屬于一種特殊而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初中語文中需要更多的關注朗讀教育,朗讀既可以創新出新型教育,也要求這重視著傳統文化。朗讀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師需要將課堂朗讀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又要關注拓展課外教學的相關內容,這是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現狀的關鍵,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浦培芳.中職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職業,2013(30):120-121
[2]彭捷.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25):99
[3]羅國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1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