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領域不斷推進,如何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促使其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優質完成,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個關鍵問題。趣味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有賴于教師在實踐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突出,教師無法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更是了解的不全面,學生常常出現思維局限、注意力不集中、自學熱情不高等情況,語文教學質量越來越低,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發展難度相對較大。鑒于此,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組織特色練習活動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
關鍵詞:初中語文;趣味性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應試的教育觀念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單一固化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難以活躍學生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還會嚴重降低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性,使其衍生出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語文逐漸變成一門探索無味的學科,課堂指導過于淺顯,學生興趣普遍偏低。要想改善上述弊端現狀,教師必須重新確立教學目標,認清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整合課程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的授課方法,多融入一些創新元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這遠比教師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給予學生機會,組織互動教學
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學生實際想法沒有機會進行表達,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盲目的參與課堂活動,盲目的積累學習經驗。而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們紛紛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思想,認清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善于以學生為主體的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調動學生各項感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有利于他們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從而真正的打好基礎,真正的愛上語文[1]。另外,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增設一些趣味互動環節,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如果教師簡單講解一遍課文就讓學生去思考問題的話,那么大多數學生都會感到十分無聊。而教師要是為課堂不斷增趣,先設立幾個話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學生不僅不會表達的非常抵觸,甚至還會異常積極的主動學習。在實踐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將“我眼中的于勒”“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婦”定為主題,要求學生們展開小組討論,之后把最終的交流成果匯報出來。然后根據學生給出的結果選擇幾個難點、重點進行深入指導,這種先給學生自學時間,再做針對指導的授課方式很符合初中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語文教學更具實效性,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與強烈欲望。
二、課堂情感引導,優化教學效果
教師情感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總是板著臉上課,學生畏懼心理會更嚴重,課堂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教師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帶著充足的激情,投入更多的情感,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學生情感豐富起來,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教學內容的表達不僅高效,還會更受學生的歡迎。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一課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帶著情感去朗讀課文,讀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學生會深刻感受到來自一代偉人內心的豪邁與霸氣,并對詩詞中蘊藏的力量有所了解,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優質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主動聯系生活,調節課堂氛圍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內容大多貼近生活,教師主動聯系生活,調節課堂氛圍,誘導著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遵循學生的自然成長規律展開指導,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方面可以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一方面能夠優化最終的教學效果,避免師生互動關系不和諧、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的發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煥發的生機與活力,他們才會主動的學習知識,具備更強的主體優勢,迎接未來的各項機遇和挑戰。例如,要求學生以《感受春天的氣息》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不實地感受一下,是很難讓作品充分生命力的。所以我就組織了學生去郊游,讓學生去野外尋找春天、發現春天,把所見、所感、所想統統記錄下來,寫作時才思泉涌,作文質量得到了基本保障。
四、小組合作學習,活躍學生思維
初中生對于新鮮事物始終充滿好奇心,有趣的課堂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給教師騰出更多時間去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3]。其中小組合作學習便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可以補全學生的知識漏洞,使學生們在學習中建立起革命的友誼,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啟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優化語文的教學效果。任何工作都講究團隊合作,在初中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善用合作學習法來促進學生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使其真正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事業貢獻出自身應有的力量。例如,在教學《老人與海》一課時,教師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布置任務要求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文章結尾提到老人夢見獅子,這有什么寓意?3.桑提亞哥最后什么也沒得到,那作者寫他的用意是什么,他是不是一個失敗者?學生們有了一個明確的探究方向,小組合作熱情空前高漲,通過閱讀課文共同尋找答案,一節高效的語文課就在生生的交流、討論下順利完成了。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對學生能力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結束語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應該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還可利用情境、多媒體、角色扮演、自主探究等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機會、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基礎知識,提高認知水平,最終實現學科成績的明顯進步,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鄧小存.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生動性與趣味性的思考[J].語文天地,2014(23):75-76
[2]王鑫玲.趣味性教學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3(27):64-65
[3]廖魯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學園,2014(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