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璞
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大學生是最主要的中堅立量,也是我國法治教育的重要對象。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的進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F階段,大學生法律素養主要來自于內部環境與處部環境兩個部分,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興趣,使得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外部培育環境更具優勢,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互聯網技術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影響,如何有效發揮互聯網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作用,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與大學生三方聯系,形成教育合力,達到大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目的。以下,本文就互聯網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互聯網下如何開展大學生法律素養提升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法律素養;影響;策略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之下,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絕大多數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且法律意識較強,有較好的運用法律的行為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信息化飛速發展之下,互聯網技術全程融入了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為大學生踐行法律提供了有效平臺,但是在互聯網所構筑的虛擬社會中一些負面因素也對大學生法律素養造成了一定的消息影響。因此,基于互聯網大對學生法律素養所帶來的影響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技術對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渠道進行了拓展。大學生在課堂之外,獲取法律的渠道分別有網絡媒體、電視廣播、普法活動等,作為一種強大的信息查詢工具,互聯網在這些途徑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平臺,改變了傳統法律教育的不足,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獲了法律的第二課堂。其次,網絡平臺上法律事件的報道在一定上提高了大學生對社會法律現象的關注度,使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得到提升,通過網絡平臺上一些侵權案件的報道,大學生了解了不曾接觸過的權利案例,使其權利意識得得到萌發與提升。再次,互聯網的應用,使法律實踐擺脫了地域與空間的限制,通過法治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為大學生踐行法律提供了有效平臺,如網絡舉報,對社會熱點問題發起的討論等,都可以使大學生擁有踐行法律的新途徑,更好實現了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
(二)消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在成為大學生獲取法律知識渠道同時,也由于網絡信息真實性無法保證,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以及法律問題中零散、片面,或者過于感性的內容都將使大學生無法學習到科學、系統的法律知識。其次,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存在較大差異,存在極大的虛擬性與隱匿性,在互聯網下的法律規范缺乏強大的震懾力,使得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下出現法律意識淡薄問題。如在“人肉搜索”的態度上,有許多大學生不能認識到人肉搜索是一種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這些行為雖然只是發生在網絡空間,但是也勢必對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產生影響。再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基于法律的威懾力或者其它的外界因素監督而必須保持守望狀態,但是一旦條件發展改變,外部監督缺失時,大學生可能會出現做出違法越界的行為。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對大學生道德規范的約束力下降,雖然許多大學生在經過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后,已經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與守法能力,但是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極易失去自覺性,出現不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守法自覺性下降。
二、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策略
(一)完善互聯網立法、加強網絡執法力度
法者,天下之公器。新形勢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過程中,需要健全的互聯網領域法律規則進行保障。要實現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就必須對網絡社會環境進行優化。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管理工作也日趨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釋,為網絡空間法治做出了重要保障,但是立法工作中仍然存在缺乏系統性與立法層次低的問題,需要做好法律法規的延伸與司法解釋工作,并加快網絡安全基本法出臺,測評我國網絡法律體系的積極完善,制定符合我國發展特征的網絡法律法規,才能使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法律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互聯網環境的隱蔽性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機會,對當代大學生道德品質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在法治化進程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為了提高網絡安全執法度,我國需要對相應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提高網絡執法隊伍素質,加大經費投入,更好維護網絡正常,使網絡環境得到優化,確保執法必違,違法必究。
(二)完善高校法治教育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法治教育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育實效性,以便對大學生法律素養進行提升。首先,要樹立起全面的高校法治教育目標,通過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使大學生積累法律知識,正確樹立法律情感,對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進行提升,從而幫助大學生形成全面、系統的法律知識體系。同時,由于大學生的守法狀態缺乏穩定性,高校法治教育中要關注大學生法律情感的培養,注重對法律內在價值體系的宣傳,促使大學生自覺守法、愛法,不因互聯網環境多樣性而出現錯誤的行為。其次,在高校法治教育中,要增加教學實踐環節,促進大學生法律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法治教學中,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網絡平臺上的各種法律實踐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各種立法討論等活動,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使大學生法律素養提升同時,也得到實踐分析與解決能力的提高,確保法律教學效率最優化。
(三)提升大學生自我法律教育能力
首先,在網絡環境與信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自主進行法律知識學習,包括對現實社會法律規則學習,網絡法律條文學習內容,發揮互聯網對法律知識獲得的優勢。同時,還要加強獨立分析與思考有關媒介信息內容的能力,以科學的批判精神,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與接受,辨別真偽。其次,當代大學生也要提升法律自律能力,加強對法律價值觀念學習,對法律本身蘊含的理性、自由、公正價值觀建立認同,才能確保自身的守法狀態。
結語:
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復雜的互聯網環境使大學生法律素養受到了多方因素影響。本文從互聯網對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因素出發,從幾個方面對基于互聯網下的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相信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將得到有效提升,成長成為新時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