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摘要:本文論述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體育因素和非體育因素的教學手段來調控課堂,通過各種生動活潑、入情入科學實際的“引導”手段來啟發學 生,組織教學,使體育課真正成為學生積極參與,喜聞樂見的學習科目。
關健詞:引導;示范;情感;興趣。
一、引言
俗話說:“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苯處煹慕虒W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導水平的體現。教師只有正確而又巧妙的引導,才能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引爆”作用,實現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統一,獲得教學的最佳成效。與其他課程相比,體育教學除了智力因素方面的引導外,重要的是要體現對非智力因素的引導。教學中常用的,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二、示范性“引導”
(一) 在運動技術的教學中,動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種引導
運用示范性引導,應“目的明確、動作規范、重點突出、位置適宜”,應結合學生現有水平及疑難點加強對動作要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分析和分步示范。還應適時適量地運用不同速率示范、重點示范、正誤對比示范、典型示范、合作示范等多種方法。
(二)講解示范在實踐中往往忽略學生信息接受的質量
是積極還是消極,是主動還是被動,是專心還是分心。因此,教師在講解示范時,可采用先導后教的方式。針對教材的特點,學習任務及學生學習常出現的問題,設計導語,通過導語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再進行示范講解。
三、探究性“引導”
(一)教學中,當學生對某一技術動作初步掌握了運動技能,教師可在一些動作的細節處或鍛煉方法上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和設想,讓學生在反復實踐中鉆研探究,加速分化抑制的發展,直到有所發現、有所覺悟。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當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后,可在手指、手腕的動作及出手弧度上提出確切的要求,使學生在探究性實踐中掌握規律,發展能力。
(二)對于學生在教學中,掌握運動技能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將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首先,要遵循區別對待,因人施教的原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則,在教育中做到因勢利導。心理學認為人的思維向一個方向運行而要立即改變它是困難的,但通過引導使之向另一個方向運行,如對待學生的自我表現,可在適當時機讓他們充當一陣教師的角色。
四、情感“引導”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教師必須適時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情感引導。首先,要遵循體育的特點,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身體活動中消除抑郁、煩悶等不良心境,產生愉悅、爽快的情緒感受。其次,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思維,吸引 學生對動作技術的主動探索,使他們產生追求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新動作的美感體驗。再次,教師自始至終都應重視自己教態的感染性,從尊重關心學生出發,做到目光期待、語言誠懇、手勢恰當、表情和藹,才能以情動人,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既崇敬又敢于接近的親近感,促進學習情緒和責任心的提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根據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教態、計劃和方法,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獲得教學的成功。
五、評價“引導”
(一)正確而適時地運用表揚、鼓勵和批語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而對學習情感起調節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挫折時,應正面誘導,耐心地與他們一起分析 原因,創造條件,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當學生克服了某一困難或在學習中取得了進步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及時抓住閃光點進行表揚,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引導他們多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進行比較,這樣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評價的方式除了語言評價外,還可運用眼神、表情、動作等,但關鍵在于準備恰當。對于自信心或成績稍差的學生,在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結合運用“認知歸因理論”來共同分析學習的成敗原因,使之明確努力方向,增強自信,提高學習愿望。在此基礎上,再加強個別輔導,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
六、興趣“引導”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強化因素。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選擇靈活多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來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并使之不斷品嘗到“智力勞動的成果。當側重于提高身體素質和機能能力時,可適當采用集體的競賽游戲,以促進學習態度與情感的相互補充、相互激勵;當側重于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時,可在增加示范性等到多種輔助器材的練習或改變難度的練習來幫助體驗動作;當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時,可讓學生觀看別人的練習或表演,經觀察思考后互相評論的方法,或適當引入音樂伴奏來誘發學習情境。
七、激勵“引導”
(一)制定體育鍛煉目標
應把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高級標準與低級標準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引體向上、仰臥起坐,要求學生在練習一段時間后比原有成績提高N次。跑跳投等項目可以制定近期標準,按時檢查,及時總結,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激勵學生的鍛煉熱情,一步一步地向高級標準和遠期目標靠攏。
(二)要為學生多創造競爭條件,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競賽,如個人對抗賽、小組友誼賽、達標賽等,使教學競賽為實現單元教學目標服務。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學生的榜樣。比如中長跑,教師可在合理安排教學后,有意識地和學生一塊跑,并堅持到底,這樣可使學生倍受鼓舞,激發勇敢拼搏,奮發進取的精神。
八、結束語
總之,做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學會了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引導”,會使教師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會使他較準確地概括出教材的中心和重點,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生的共性,抓住和尋找具有典型性的思想傾向和具體實例;使教法服務和服從于課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的性質和特點;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交匯在教授和消化知識的共同目標上。從而使學生提高自覺鍛煉的積極性,懂得鍛煉是尊重科學原理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文杰《啟發式體育教學》[J] 中國學校體育 1996.8
[2]許正發《體育教學的智力因素》[J]體育教學 1999.6
[3]張啟明《體育課堂的心理調節》[M] 體育保健 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