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亮 謝洲 李勇 王強 黃娟
摘 要 中藥材產業的潛在發展優勢和經濟效益巨大且呈顯著上升趨勢,前景一致看好。達州市素有“川東藥庫”之稱,中藥材馳名中外。達州市高度重視中藥材資源的開發利用,將中藥材產業列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制定了諸多鼓勵性政策,大大刺激了產業的發展;但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達州市中藥材產業仍比較滯后,存在許多問題,現就達州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淺析。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對策;四川省達州市
中圖分類號:R-1;F32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3
1 發展現狀
1.1 資源概況
達州全市境內可供藥用的植物有2 380多種,占四川省的53%,全國的31.7%,現已收錄標準的有500多種。其中,大宗品種有30多個,暢銷國內外市場,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達川區出產的白芷、紅花、百合和烏梅,宣漢縣出產的黃連、黨參、大力子及厚樸,開江縣出產的香附子和山楂,萬源市出產的陳皮、黨參、柴胡、杜仲及天麻,渠縣出產的白芷、川芎等均為大宗產品。其中,天麻、百合、杜仲、黃檗、厚樸及首烏等頗負盛名;萬源市花萼貝,皮窩桔梗和宣黃連馳名海內外;另于2014年底在宣漢縣觀面山深處林區發現千余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極危物種崖柏,為四川省內首次發現該物種的野生植株分布,在植物分類學和種類區域植物地理方面,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1.2 政策及地理氣候優勢
達州市中藥材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優越,發展前景廣闊。發展現代中藥產業,符合國家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和發展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的相關政策,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資源配置,促進達州市經濟高速發展,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達州市位于川渝鄂陜結合部,是全國地理及氣候南北分界線秦巴山區的一部分,境內獨特的地理氣候孕育了其豐富的中藥材物種,造就了達州中藥材發展的先天優勢。主要表現為:氣候優勢明顯,年平均氣溫16.5~17.7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形成獨特的高、中、低海拔立體氣候,冷涼溫熱各有千秋,適宜多種藥用植物生長;境內潛在土地資源豐富,全市待開發土地資源27.03萬hm2,部分富硒,適合培植各種富硒名貴藥材;鐵路、高速公路縱橫全市,航空線路開通,水路齊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有利于中藥材運輸和信息交流。
1.3 產業發展基礎
據筆者2014年底對全市中藥材產業的調研結果,“十二五”期間,達州市中藥材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發展迅猛。達州野生中藥材資源常年貯量5萬多t,常年收購品種560余種。據不完全統計,達州現有大宗中藥材種植品種60余種,種苗繁育基地400多hm2,除散戶外,登記在冊的規范化種植基地面積4.35萬hm2,產值8.5億元,種植基地藥農人均增收965元以上;其中,烏梅近0.33萬hm2,油橄欖0.53萬余hm2,銀杏近0.53萬hm2,金銀花近0.13萬hm2,其他如三木藥材、川木瓜、白芷、丹參、葛根、木香及桔梗等均為大宗藥材。達川區的烏梅,開江的銀杏和油橄欖已成為其中藥材發展的支柱。
全市現有中藥生產經營規模以上企業16家,生產銷售總額已突破15.3億元,規模以下企業51家,生產銷售總額突破6.7億元,另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70余家。達州市先后實施國、省、市級中藥科技項目 37項,完成創新投入3 260萬元;擁有自主研發的中藥新藥11個,發明專利產品1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3個,國家重點新產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建有食品藥品重點實驗室1個,培育省級中藥高新技術企業1個;建立省級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示范基地1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區2個。中藥產業已成為達州具有明顯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開始逐漸良性延伸,發展態勢較好。
2 存在的問題
達州市中藥材資源豐富,地理優勢明顯,政府重視,政策配套,醫藥企業漸增,集聚效益漸現,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大中藥,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來看,無論是基地建設、規范化種植技術,還是后續產業鏈條的延伸都存在明顯的差距。
2.1 中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水平偏低
中藥材資源豐富,但濫采濫挖嚴重,許多資源瀕臨滅絕,大宗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品質下降,優勢資源未能有效開發利用。
2.2 規范化種植水平偏低
達州市中藥材發展區劃研究不夠,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培育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的基礎研究相對薄弱,規范化、規模化程度較低,截至目前還沒有國家認證的GAP基地。
2.3 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產業鏈條尚未完全形成
中藥產業大多以種植和原材料加工為主,種植企業大都是小微企業,資金有限,帶動能力弱,規模以上企業僅少數具備中藥制劑的制備能力,但又基本以老品種為主,本地藥材資源利用不足;其他藥企的精深加工及綜合開發利用能力薄弱,缺乏配方顆粒、提取物、中成藥、中藥相關產品等全產業鏈開發。
2.4 科研創新嚴重滯后,區域聯動發展較差
中藥企業規模較小,資金、設備和專業技術人才奇缺,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偏低,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協同創新不夠,區域內外圍繞中藥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動效應也沒有形成。由于相關單位職能配置模糊,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體系至今未建立。
2.5 品牌打造不夠
實踐證明,在一個區域內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并非適宜中藥材產業發展。但目前,國內外發展較好的中藥材產區都是以某一種為主打,深度開發,做大做強,如云南的三七,蘭州的百合等。相較來說,達州市中藥材大品種的系統研究與全產業鏈開發不夠,品牌藥材、品牌產品、品牌企業不多。
2.6 全市中藥產業區域發展不均衡,中藥服務業、旅游業幾乎空白
宣漢縣、萬源市因地理、物種等資源優勢明顯,發展種類多樣,發展勢頭強勁;開江縣、達川區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優勢產業,而通川區、大竹縣、渠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需不斷發掘資源優勢,確定發展目標。另因達州市中藥材產業起步晚,中醫藥服務業如藥食保健等發展滯后,中藥材種植觀光和旅游業發展更是空白。
3 發展思路及對策
如上所述,達州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有了一定基礎,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亟需理清思路、找對措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3.1 指導思想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科技為支撐,各區縣政府上下聯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按照“大中藥、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重點發展中藥材的種植加工,加快發展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提取物等中藥工業,積極發展以當地中藥資源為依托的商貿服務與健康產業,促進達州中藥產業發展。
3.2 發展思路
首先,以建設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示范基地(達州)為契機,抓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形成原料優勢;然后,以原料為載體,吸引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建設現代中藥加工基地,開發中藥有效成分提取、飲片加工、新藥和保健品等生產開發;最后,以道地中藥產品為依托,建設現代中藥物流中心和中醫藥服務中心,推動達州中藥進入大市場、大流通,逐步建設成為產業鏈條完整的“川東藥谷”。
3.3 具體對策
3.3.1 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達州中藥科研基礎建設,充分利用當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結合資源調查,加強包括秦巴山區野生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圃、種質基因庫、產業信息庫及部分中藥材相關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建設,為達州中藥產業發展奠定科研基礎。
3.3.2 基地建設
重點圍繞達州道地藥材,大力培育優勢品種。支持科研院所與中藥材種植企業提純復壯道地中藥材優勢品種,培育選育中藥材良種,申報中藥材GAP基地認證和道地中藥材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種;靈活采取“公司+良種基地+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戶"等多種模式,積極開展中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種植基地建設,為中藥工業提供原料供應。
3.3.3 產品深加工
鼓勵企業加大對中藥產業投入力度,通過引進中藥飲片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提高炮制工藝水平。重點圍繞精致飲片、小包裝飲片、貴細飲片等研究開發超微粉顆粒等免煎中藥,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全面提升中藥飲片質量;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發或二次開發新技術、新品種,提升中成藥品種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重點圍繞中藥提取物、中藥食品與保健品、中藥精油、化妝品、日化用品、獸藥及添加等相關產品,逐步實現以中藥材為原料的全產業鏈開發。
3.3.4 中醫藥健康服務業
研究證實,經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單純以種植和加工為主的中藥產業發展模式已初見弊端,在當代中醫藥產業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在種植加工的基礎上結合發展中藥服務業是發展的必然方向。對于達州,可以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整合高校資源,打造以健康產業為目標的健康養生專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健康養生產業技術人才;集中打造集中醫體質辨識與調理、中醫醫療服務、養生保健、藥膳食療、中醫藥商業、中醫藥文化觀光等為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及產業街(區);以中藥材種質資源圃、種質基因庫為依托,建設中醫藥教學科研與實驗實習基地;以資源圃、基因庫和規范化種植基地等為依托,結合鄉村旅游,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閑保健與中醫藥養生于一體的健康旅游線路。
3.3.5 建設現代中藥物流體系
做大做強達州中藥產業,必須建立配套的中藥倉儲物流體系,發展壯大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和技術,設立產地電子交易中心,實現與大市場、大流通廣泛對接的平臺。開展包括產地加工包裝、質量檢測、儲存養護與運輸配送等在內的一體化物流服務,實現中藥材從種植、加工、倉儲、生產、流通等全流程貫通追溯,保證中藥材及產品質量安全。
3.3.6 改善招商融資環境,建立中藥產業園區
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建立達州市中藥產業融資與招商引資平臺,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中藥產業開發,加快產業發展;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中藥產業項目進行對接;建立達州中藥工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投資商入駐園區,協調各企業資源優勢并形成集群優勢,推動園區上檔升級,逐步建設成為省內乃至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中藥產業園區。
3.3.7 人才帶動
根據中藥產業發展需求,制定達州市中藥產業人才培養規劃,在達州高校開辦中藥專業并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及時創造條件創優環境引進高端人才。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勵高級科研人員來達州創業或以靈活的方式參與或主持科研活動。
3.3.8 組織保障與服務
成立達州市中藥材產業領導辦公室,加強對達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領導:聘請高級專家,抽調專業人員,撥付專項經費;建立問責及獎勵機制,調動人員積極性;充分協調各方功能和作用,使其成為發展我市中藥產業的杠桿。以市相關中藥材職能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為科技創新平臺,提供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信息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產業鏈全程服務。
3.3.9 政策激勵
切實落實各級關于中藥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統籌協調爭取科技、工業、農業、林業、衛生、中醫藥、扶貧移民等方面財政預算資金,推動達州中藥產業發展。市財政設立達州中藥發展專項基金,主要對相關單位、企業、種植大戶等進行獎勵激勵。
3.3.10 市場促進
建立達州道地中藥材交易區及電子商務網絡。一是要借鑒外地經驗,在大型農副產品市場建立藥材交易區,讓藥材種植業主進場展銷產品;二是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部門和企業,建立中藥材電子商務網絡,把中藥材掛牌上網銷售,打造達州道地藥材進入大市場、大流通展示平臺,用市場需求促進中藥產業發展。
3.3.11 加強宣傳力度
積極參加國家、省農業、中藥產業博覽會,不定期舉辦達州中藥產業專題會和產品展會,通過網絡媒體擴大達州中藥知名度和影響力,借助外力助推達州中藥產業加快發展。
4 結語
總之,達州作為“川東藥庫”,有著發展中藥材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及地理氣候條件。近年來,隨著政策的傾斜,達州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鏈逐步良性延伸。雖然在資源保護,規范化種植、產品深加工及區域聯動等方面還存在些許問題,但只要在正確的指導思想下,理清思路,切實制定好相關對策并付諸實施,達州市中藥材產業的前景定將十分廣闊。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