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志剛
摘要:閱讀是人精神財富的來源,要想讓自己的人生充實,充滿樂趣,豐富多彩,就必須多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充實思想十分必要,但僅僅依靠課堂內的閱讀遠遠不能滿足精神成長的需要,必須要利用課外閱讀加以補充。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的必要補充,更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對課外閱讀當中,鑒賞、理解文學作品的豐富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陶冶情操,提高分析能力。課外閱讀是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是一個人精神成長歷程當中必須的學習,要想讓自己的思想光芒四射,就需要通過讀書讓自己更有底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接觸的更多的是課堂內的教材閱讀,課外閱讀盡管也有所涉獵,但比較窄,還需要加強課外閱讀。但從實際反饋來看,許多學生仍然是被動閱讀的多,積極主動進行閱讀的少。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閱讀量較少。這一點在一些農村的學校尤為明顯,農村小學因為閱讀場所較少,缺乏圖書館等,學生們很難接觸到課外書籍,從閱讀量上來看,每天的閱讀時間少的可憐,甚至不到一小時,在多數時間里,只是翻一下而已;2、閱讀范圍較小,很多小學生從渺獵面上來看,只對那些童話、寓言類的書籍感興趣,其次,是功利性較強的作文書,其他類別的圖書涉及面較小;3、閱讀效果較差。從閱讀效率上來看,很多小學生只是以精力的瀏覽為主,缺乏深度理解。根據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策略首播:
一、想法設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進步的最大驅動力。學生們只有通過閱讀找到人生的最大樂趣,喜歡上閱讀,把它當成自己學習的一種習慣、一種內在需要,才會更加愉快的、主動的去閱讀,才會在閱讀當中找到更大的快樂。
(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每個孩子心目當中都有一個英雄,而這些英雄無一不是通過努力奮斗才成就一番偉業的,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和這些英雄們“面對面”的交流,要經常拿出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來,讓他們看看這些英雄們是如何學習的,以這樣的方式來打動學生們,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兒童作家來激發閱讀熱情
為了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我們可以利用“名人效應”,把一些著名的兒童文學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引進到課堂當中。如沈石溪、曹文軒、楊紅櫻等,這些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在孩子們當中都有非常大的反響,利用專題讀書會,或者視頻講座的形式,讓孩子們聆聽他們的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閱讀興趣。
(三)開展讀書交流會
思想是可以碰撞出火花的,要利用各種圖書閱讀的機會給孩子們以交流的時機,幾個孩子共讀一本書,各自談談自己的體悟,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們在讀書當中的共鳴,也能夠看到自身在讀書過程當中表現出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提高自己。
二、以課堂為基礎,拓展閱讀
課堂當中的文本學習,承載了很多知識,這些東西都需要通過課外的閱讀來重新加以認識,進一步吸收,這就需要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鞏固課內文本的知識,拓展文本內涵。
(一)從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當尋找共性。在學習課堂文本時,我們經常會介紹一些作者的其他文章,這些文章都可以是作者的代表作品,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外拿來閱讀,加深對文本的深度剖析。比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我讓同學們找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說,讓同學們更深刻的領會戰亂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壞,作者對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二)與課文相關的其他文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一篇作品所描寫的時代、場景、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文章相共相生的,可以找到與作者相關的資料拿來閱讀,以深化對當時寫作背景的深度認識。還能夠把其他文章拿來做拓展性閱讀,比如在講到《三打白骨精》時,可以把《西游記》這本原著作為閱讀書目推薦給學生讀。
三、注重讀書方法的教育
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好的閱讀方法很重要。
(一)泛讀法
對于一些并不重要,而且淺顯易懂的知識性讀物,比如說新聞和報紙,可以采用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只需要了解一個大概的梗要,不用過度深究,起到一個拓寬知識面的作用。
(二)速讀法
速讀也就是快速閱讀,這可以通過限時和限量兩種訓練方法來練習,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閱讀一篇文章或者在一定的時間內要閱讀多少閱讀量,這樣即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三)品讀法
好的文章需要不斷的咀嚼,反復的閱讀,才能夠從其中汲取更多的精華,我們要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認真觀察、仔細揣摩、認真研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品讀,來把書中的精華部分內化為自己的學習成果,應用到語文素養的養成當中去。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重要補充,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重在堅持的過程,我們不僅要教授給學生閱讀方法,還要通過持續性的指導,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學有所獲,形成自己的學習自信,最終讓孩子們愛上閱讀,豐富精神內涵,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