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燁
摘 要 本文圍繞網絡時代,網絡正能量傳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傳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方面展開闡述,為了讓網絡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生活,本文就網絡正能量傳播應通過哪些途徑進行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 網絡;正能量;傳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9-0012-02
網絡作為現代社會最主要的信息傳播媒體和輿論傳播平臺,不斷挑戰傳統的社會生活,也在改變著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網絡里,人們可以知曉國內外的大事,可以輕松獲取政治、經濟、文化、娛樂、體育等方面的信息,滿足自己的信息需要,可以在QQ空間、微博、朋友圈發表評論、分享想法,可以實現社會交往,也可以實現政治參與,推進民生政策的制定,還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輕松購物,為社會生活帶來了方便,也為輿論的傳播帶來便利。因為網絡的包羅萬象和開放性,網絡的號召力量是強大的,能迅速激起民眾的熱情,但正因如此,網絡在傳播信息時,也存在漏洞,導致一些負面信息大量傳播。十八大報告指出:“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這說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網絡建設,也充分希望網絡能有效的傳遞正能量。本文就網絡如何傳播正能量,讓網絡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現代生活。
“正能量”一詞在物理學里指正面能量、正向能量,在網絡里指使人積極向上,給人希望的話語和情感。
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切帶給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學習與思考,不斷追求成功,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都是正能量。積極向上是網絡發展和傳播的主流,但不可避免的,一些不良情緒也在網絡中悄然傳播。
1 網絡正能量傳播的必要性
2015年2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占全球總數的21.6%。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2.1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為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此外,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7.5%,規模達1.78億,較2013年底增加188萬人。城鎮網民增長幅度較大,相比2013年底增長2929萬人。以上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網絡使用的情況,也標明互聯網使用率在逐年提升,網絡的使用已從城市向農村普及,網絡在一步一步影響中國社會的生活,這些都向網絡傳播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標明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網絡新媒體時代,網絡不是簡單的信息傳播矛獲取,而是公民獲取權利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黨政部門和百姓互動的平臺。網絡的發展,使黨政部門和民眾有了密切的互動,而普通民眾也能參與到政府公共決策的制定中,甚至可以推動決策的制定,網絡正能量的傳播能使民眾對黨和國家充分信心,也更愿意參與到黨和國家的決策中,以提高決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2 網絡正能量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網絡社會管理的管理手段落后
我國相關部門對網絡的管理目前還存在不足,采用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這樣的模式無法對網絡突發事件進行及時的處理,對于網絡上傳播的一些不準確不真實信息也不能及時刪除,特別是在網絡水軍和西方敵對勢力的操作下,不斷促進和放大負面信息的傳播。為了網絡的健康發展和傳播,政府的相關部門應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
2.2 網絡正能量傳播遭遇網絡負能量
打開新聞,打開網頁躍入眼簾的是各種災難、事故、貪污、車禍、丑聞、暴力等負面信息,網民們瀏覽完這些信息常常覺得恐懼,也充滿疑問:現在的社會是怎么了?我們的生存安不安全?這些負面信息帶來的無疑是不良情緒,有些網民缺乏相應的情緒控制能力,會將由網絡帶來的不良情緒帶入生活。由于網絡的監管力度不夠,網絡暴力時常發生,部分網民常因觀點不同,言語不和,便在網上謾罵,傳播不實信息,甚至動用人肉搜索,侵犯他人的隱私。“網絡水軍”、“網絡領袖”的存在是放大網絡負能量的關鍵,抓住某件事大勢造謠,添油加醋,借用各種理由為不真實的言論做證據。
2.3 網絡正能量傳播與言論自由之爭
隨著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事件的增多,國家的網絡管制力度不斷在增強,這引發了部分網民的爭議,認為網絡管制是某種權威在網絡中的延伸,網絡管制的實施是在變相的限制民眾的言論自由。這樣的言論自由之爭也曾在網絡上掀起負面影響,但如果仔細閱讀網絡管制規定便可知道,規定中針對的是特定誹謗信息。
3 網絡正能量傳播的途徑
3.1 黨和政府應把握網絡正能量傳播的主動權
網絡已經改變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也改變著黨政的執政環境,改變著民眾的意識形態。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特性改變傳統的主流媒體,也掌控了社會輿論的導向,黨和國家應把網絡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把控社會輿論導向,讓主流價值觀成為正能量的核心,各級干部應增強用網絡傳遞主流價值觀的意識,緊密關注網絡動態,對于錯誤的輿論導向應及時回應,及時制止,對于只為了追求點擊量不考慮社會影響的網絡媒體,應進行制止和審核。對于突發事件,黨和政府應建立相應的網絡管理制度,第一時間將事件真實信息在網絡上公開公布,并及時回應民眾的質疑,公布真實的互動信息,讓民眾看到黨和政府的態度。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黨和政府把握輿論導向,也是制止負面信息傳播的最好辦法。對于突發事件,僅僅發布信息,把握話語權是不夠的,黨和政府應做到全程引導,對于事件的進展、解決的方法、以及事件發生的原因,黨和政府都應及時準確的進行公布。
有些干部對于網絡還帶有偏見,或是由于年齡的問題,沒有辦法適應網絡時代帶來的變化。對于這部分干部,應先改變其思想,讓其充分接受網絡,提高其引導輿論的能力,學會利用網絡完成與民眾的溝通和互動,同時應尊重網絡做為新媒體所具有的媒體特性,也要充分尊重民眾對信息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黨政干部在網絡中與民眾互動時應避免說教,避免把自己擺在不正確的位置,應放下身段,學會客觀的分析網絡事件,從民眾的位置想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在網絡上聽到不同的聲音,才能真正把握網絡工作的主動權。
3.2 大學校園是網絡傳播正能量的主戰場
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比例達95%以上,是中國網民中使用網絡比例最高的一個群體。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生活是不能缺少的,但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世界觀和價值觀都還未完全穩定,容易被網絡上一些不理智、帶有負能量的言論和思想所影響。因此,網絡正能量的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在大學校園里應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信息來建設網絡陣地,應依托網絡開展各式各樣的教育活動,并借助各種網絡社交平臺收集和了解學生的動態,通過網絡提供關于學習、就業、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學校各方面的動態,教師們還應充分使用各種網絡社交平臺來推進工作,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擴大師生之間的交流范圍,拉近交流距離,讓教育者更準確的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通過他們在網絡上傳遞出正能量。
大學校園應加強網絡管理,培養一批政治上可靠、個人知識涵養豐富、思想活躍,人緣好,組織能力強熟悉網絡的學生志愿者,積極參加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善于使用微博、論壇、QQ、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經常發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言論和觀點,積極推廣網絡文明的傳播;勇于曝光網絡不文明行為,能發動同學朋友網友參與網絡事件的討論、監督;志愿者們愿意在網絡上開展和推廣各項有益的活動等。
3.3 利用微博,更好的傳遞正能量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微博的關注機制分為可單向、可雙向兩種。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微博正式進入中國網民的視野。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36億,2012年第三季度騰訊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07億,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認證賬號超過24萬個,這些數據表明,微博是中國網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微博具有原創性、草根性、便捷性、即時性、自主性、選擇性、互動性等,借助微博的特性,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人人都能成為事件的中心,普通老百姓可以在微博上獲得關注,彌補生活里的缺失,而知名人士能借助微博將自己的思想傳遞出去,也拉近了名人和普通民主的距離。由于微博的門檻低,傳遞的信息滲透性強,覆蓋面廣,網絡正能量的傳播應盡可能的借助微博來進行。
黨政機構和領導干部應重視微博的建設,利用微博增加干部和群眾的交流溝通,通過微博打造黨政機構和干部的親民形象,同時應適應微博的傳播特點,及時更新,及時準確回應,注重與網民的互動,將黨和國家的聲音有效準確的傳遞出去。
借助微博傳遞正能量就不能忽視加V微博,加V微博的粉絲眾多,博主的影響力大,每一條信息都能帶來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上千萬的關注和評論,如此大的影響力量對于正能量的傳遞再好不過,這就需要網民和官博的主動建設,對正能量事件,如愛心救助、社會公益等,應及時、積極尋求加V微博轉發,形成更廣泛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劉會.論網絡正能量的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科教導刊,2012,12.
[2]理查德·懷斯曼.正能量[M].李磊,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