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鑫鑫(喀什師范學院,新疆喀什844000)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實證研究
蔣鑫鑫
(喀什師范學院,新疆喀什844000)
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培育人才、爭取人心、維護穩定、引領風尚上發揮不可替代作用。本研究在對2 073名南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調查的基礎上,考察了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關系。基于上述關系,提出要加強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建議。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 少數民族大學生 國家認同
人們在界定“認同”時雖然各不相同,但在一個中心主題上卻是彼此吻合的:我或我們有什么特別的素質而使得我不同于你,或者我們不同于他們[1]。國家認同的建構是通過兩條主線來建構的:一是國家內部的建設;二是來自外部力量的影響[2]。個人國家認同的形成,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學校外的教育場域,表現為中華民族文化心理場,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親身體驗而自然獲得的國家認同;二是作為專門教育機構的學校教育場域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影響而完成的[3]。
教育制造身份認同,教育面對“價值觀、象征符號、記憶以及諸如在此類的東西”進行“證實、培育、選擇、確定、保存和灌輸”教育,是形成民族國家認同的關鍵[4]。少數民族政策發揮著促進多民族國家整合的作用,一定時期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發揮的功能具有相對穩定性。如果說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規定了國家認同的核心要素,那么具體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就會圍繞著國家認同這一條主題來展開。
關于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研究,常常關注的是宗教、文化基因、公民教育、制度選擇等,而忽視了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塑造。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有哪些更好地促進了國家認同,制定、調整、完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應如何考慮國家認同這個因素?對這些問題的科學回答,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關系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一)研究對象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我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漢族人口比例小。本研究從和田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喀什師范學院、塔里木大學等三所高校發放問卷2176份,實際回收2073份,回收率95.3%;剔除無效問卷47份,有效問卷2 026份,有效問卷率97.7%。具體樣本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樣本基本情況一覽表(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編制了“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塑造新疆南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問卷”。問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由7道題組成。第二部分分為國家認同和少數民族教育政策部分,其中國家認同部分按照自我歸類和自我概念重要性的認知成分、國家和民族自尊的評價成分、國家和民族依戀的情感成分來設計,共涉及13道題。對其進行信度檢驗,測得內部一致性系數α=0.910,Barlett球形檢驗的x2值為10417.41(自由度為110)達到顯著(sig.=0.000),采用最大方差旋轉后三個因素可以解釋國家認同得分總方差的81.4%。少數民族教育政策部分,本研究把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分為優惠政策和特殊政策,共設計14道題。對其進行信度檢驗,測得內部一致性系數α=0.921,Barlett球形檢驗的x2值為10741.34(自由度為105),達到顯著水平(sig.=0.000),采用最大方差旋轉后三個因素可以解釋國家認同得分總方差的84.7%。
(一)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相關分析
我國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既包括完善少數民族階段性的規劃,也包括實施少數民族教育重大項目,如“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還有高考加分錄取、雙語教育、民族文化課程等等。我們對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和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進行了相關分析,詳見表2。

表2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各維度相關分析
從表2我們可以得知,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得到的實惠越多,少數民族大學對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理解的越全面,對國家認同就越高。因此,宣傳好、執行好國家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是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度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向他們講深講透。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可分為優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按照學校發展為劃分標準的話,優惠政策關注的是學校之外的因素,目的在于破解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隱性障礙,推動國家主流價值的普及,凝聚國家認同;特殊政策關注的是學校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特殊性,著重解決民族教育發展中的語言與文化方面的問題,目的在于將民族教育根植于歷史文化的根基中。我們把優惠性政策和特殊性政策和國家認同之間緯度進行了相關分析,得到表3。
表3可以說明,特殊性政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塑造高于優惠性政策。各地教育部門要善于抓住優惠性政策釋放出來的政策利益,不能只重視優惠性政策的制定,而忽視了特殊性政策的有效推進。

表3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各緯度之間的相關分析
(二)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不同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國家認同的塑造
對樣本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不同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國認同的塑造,因性別、學生干部經歷、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專業性質等而有差異。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女性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國家認同的塑造高于男性。這可能是因為樣本學校以師范類為主,女性在校期間對各種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理解更為全面,更為透徹。另外,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他們經過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部分學生還經受過組織鍛煉,因而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這個群體的國家認同塑造高于非學生干部身份的群體。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國家認同塑造上,按照政治面貌劃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中共黨員、共青團員、群眾;按照家庭居住地劃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地級市、縣城、農村;按照專業性質劃分,社會科學高于體育、藝術類,理工科也高于體育、藝術類群體,而社會科學和理工科群體學生相比,沒有顯著差異。
(三)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回歸分析
我們分別依少數民族大學生個體國家認同得分作為因變量,對雙語教育、民族文化課程、高考加分錄取、普通高校預科政策、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高校對口支援、“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義務教育工程、“兩免一補”等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顯著水平α=0.10。

表4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回歸分析
按照α=0.10對上述的預測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剔除影響不顯著的因素,進入到回歸方程的顯著變量有5個,R相關系數為0.601,聯合解釋變異量為36.1%,這表明6個變量能夠解釋國家認同總方差的36.1%。在這些變量中,“雙語教育”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總分中的獨立解釋量最高,達到18.6%,說明雙語教育政策的推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余依次為高考加分錄取、普通高校預科政策、民族文化課程、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高校對口支援等幾個政策的影響,其解釋量分別為8.9%, 4.7%,4.5%,1.2%,0.5%。
(一)把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作為塑造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手段
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把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作為塑造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手段。例如,印度政府實施“部落輔助計劃”,其旨則在于推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巴特勒法案”、《卜勞頓報告書》中“教育優先區”方案,則在英國種族之間建立了良性關系;德國在“異文化間教育理論”指導下,啟動了關注移民第二代教育的教育政策,確保了本國社會與移民社會之間的相互適應。研究表明,我國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無論是優惠政策,還是特殊政策,都有助于塑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因此,應該把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作為塑造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重要手段。
(二)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應由優惠政策向特殊性政策轉變
在通過優惠政策解決好制約民族教育發展的外部因素以后,應該把民族教育政策轉變到民族教育發展的內部,提高民族教育發展的造血功能。這不僅因為優惠政策塑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能力強于特殊性政策,更重要的是以雙語教育和民族文化課程解釋量較高,分別為18.6%,4.5%。這兩個變量聯合預測力達23.1%。雙語教育與族群認同、語言認同、民族認同以及多元文化有密切的聯系,因此要進行“頂層設計”,找到突破雙語教育困境,切實推進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從優惠性政策到特殊性政策的轉變。
(三)利用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政策,促進其國家認同
大學的公共生活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塑造有重要影響,包括各種學生干部的培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團活動、升旗儀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等,通過這些含有國家符號融入到平時的集體活動中,有利于塑造他們的國家認同。因此,要制定完備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政策體系,積極尋找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點,把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與個體的實際利益和內心體驗結合起來。無論是雙語教育政策,還是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這些都有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個體形成對國家的歸屬感,進而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度。這種做法改變了以往空洞說教的做法,體現了國家認同教育生活化特征,應當得到大力推廣。
[1]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21-11.
[2]楊亮軍.危機中的變革:清末塑造國家認同的制度性選擇[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106.
[3]孫杰遠.少數民族學生國家認同的文化基因與教育場域[J].教育研究,2013,(12):94.
[4]拉雷恩,戴從容譯.意識形態與文化身份:現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7.
(責任編輯:袁海軍)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y o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Identity
Jiang Xinxin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Kashgar 844000,China)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talents of minorities,maintaining stability,as well as leading new fashion.Bas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2073southern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identity,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y.Thus the paper put forwards the suggestion which is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y o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identity.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ies;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identity
G758.4
A
1005-5843(2015)04-0034-04
2014-12-23
蔣鑫鑫(1987-),男,河南遂平人,喀什師范學院學生工作部,中學一級教師、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