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俠
摘 要:在語文學科中,工具性與人文性可以說是其兩種基本屬性。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間的聯系,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認清語文學科的本質和進行有效的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最新頒布的課標中也明確規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標準為語文學科今后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對以往單一的工具性的重視,轉向對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兼備的關注。結合對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分析,來進一步研究語文學科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教版;工具性;人文性;和諧統一
在20世紀70年代末,語文界的基本理念仍然是:語文是教化的工具。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語文工具性”理論的弊端逐漸地暴露出來,一時間“語文人文性”又成為語文界爭論的焦點。近些年來,理論界對于語文是應該以工具性為主,還是以人文性為主的探討從來沒有休止過。筆者認為,無論是傳統的“工具性”論還是近年來的“人文性”論都是片面的,兩者之間的結合對語文學科來說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在語文教學當中一方都不可缺少,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定義,更是進一步以官方的手段對此進行規范。
一、何謂工具性與人文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提出“語文是一種工具”,那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我們可以認為是一種在人與人之間交流充當媒介與聯結的作用,并且語文學科這一種工具,并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用于特殊的工具,是個人和社會都無法離開的重要手段。沒有語言的社會人類將無法生存,也正是因為語言所具有的這種獨特功能,致使工具性成為語文的本質特性。
人文性,在“語文工具性”理論弊端重重之時,一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心。何謂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用一個詞來表述就是“以人為本”,通過語文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和審美情操,以學生的思想為中心,并讓他們在前人作者的思想學習當中,受到熏陶并有所感悟,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態度。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語文教學中更應在學習基本言語技巧的同時,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其獲得情感體驗。
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工具性的探究
語文的首要目的就是由于交流的需要而產生,語言使得工具性成為語文的本質屬性,那么既然工具性是語文的本質屬性,那么該如何才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好這一“工具”呢?中科所研究員張田若先生有過一段見解:“用課文中規范的語言去規范學生不夠規范的語言,用課文中豐富的語言去豐富學生不夠豐富的語言。”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在之前的小學階段學習了一些基本的語言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但是對于更高層次的語言學習還遠遠不夠,如文言文。因此在這一階段,對于一些文章的學習,重點在于從語言的工具性角度分析,作者這樣來表述是為什么。如人教版《安塞腰鼓》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讀,理解文章大意,其次重點便是師生合作探討文章句式,如何用寫實與反襯的手法,用激昂對稱的排比以及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現作者的情感與文章的主旨。也可以通過這樣,來提高學生的言語運用能力,為自己今后文章的寫作與語言表達積累素材。
三、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人文性的探究
往往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由于老師過分追求單純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情感因素的散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膚淺地掌握教學內容,而體會不到作者所要體現出來的人性化內容,人文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難達到。在人教版初中課本中有許多的地方滲透著人文因素,富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如在人教版《散步》一文中,課后練習中就有這樣一個題目:“我蹲下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并與同學交流。通過這樣的題目來啟發學生對贍養老人的思考,引導他們在文章學習之余,對社會問題有一個自己的觀點,并逐步培養正確的價值理念。
四、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在最新頒布的課標中明確規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標準為語文學科今后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對以往單一的工具性的重視,轉向對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兼備的關注。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兩個屬性,那么怎么正確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呢?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正面就是工具性,反面就是人文性,每一面都離不開另一面而單獨存在,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統一的整體。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的技巧與規范,更是要通過在學習過程中,感觸到傳承下來的文化與情感。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之間的交流,逐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文章華麗的對仗彰顯出中國古文精湛的技巧與手法,為后世所鉆研。而文章中凸顯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
參考文獻:
[1]包麗婷.初中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再探究[J].語文與人文,2012(11).
[2]張建春.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文科教學探索,2010(01).
[3]盧勇.談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協調統一[J].教法交流,2014(02).
[4]李祥福.工具性人文性一個也不能少[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