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峰
改革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既是推行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這樣的薄弱校由弱變強的必由之路。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
高效課堂在我校實施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作為我校教學隊伍中的一員,本人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但正如校長與我交談時所言,對高效課堂,我一開始確曾有過不理解甚至抵觸的情緒。自己一開始固執地認為:十幾年都快這樣教過來了,各種教改思潮也經歷過不少,還大多都是換湯不換藥。但后來經過學習高效課堂的理論和聆聽校內外實施高效課堂的先行者們精彩的課堂實況或實錄,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頗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之感。自己由逐漸理解到積極投身其中,在語文教學的諸多方面主動探索如何高效的真諦,在收獲成功的同時也收獲了喜悅。
雖然無緣到杜朗口中學等高效課堂改革的圣地觀摩學習。但我覺得:高效課堂其實并不神秘,自己在理論指導、典型引路的同時完全可以在多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路子。下面僅就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命題和展示所做的嘗試,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不堪回首過去的近二十年,自認為知識底蘊和表達能力還不錯,講得也很賣力,旁征博引,滔滔不絕,甚至有時口干舌燥,聲嘶力竭,但不少學生聽后還是不開竅,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一考試,成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而自己只是一味地責怪學生基礎差,“朽木不可雕”,而不反思自己“滿堂灌”到底能將知識和能力灌進學生大腦多少。
在現今考試制度下,學生的成績最終無疑要通過做“題”、題的對錯來檢驗,但亙古至今的教育史上,學生都是機械被動地答老師出的題,老師考后講解,沒有選擇,唯有無奈。能否打破這種思維定式,反其道而行之,嘗試讓學生自主命題和展示講解答疑呢?從上學期進入高二開始,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雖無別人的現成經驗借鑒,但還是小有收獲,可謂是初戰告捷。
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自主命題,利用課前10~15分鐘展示,學生思考質疑,展示者講解并答疑,最后教師點評總結。(二)各類考試前,各組集體合作命制復習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綜合試卷,經老師審核后印刷供全體學生使用。
這一做法開始實施前,我向全體學生講明這樣做的初衷、意圖并召集各班學習委員、語文科代表和各組小組長開會,明確提出如下要求:
1.所有出題人要牢固樹立應考意識,所出試題或所選內容必須在高考試題范圍內,至于題型,可靈活把握。
2.課上展示題所用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絕不可超過15分鐘,以免影響后面的教學安排和進度。
3.全班學生必須人人參與出題與展示,各組組長組織本組組員按順序依次參加命題和展示;出題人和該題展示人要分開,不可為同一人;負責展示的學生要求在展示時組織有力,聲音洪亮,大方得體,講解透徹,能準確而耐心地解答同學所提出的疑問。
4.為解決部分學生出題和選題的困難,自己的電腦從周一到周六,只要辦公室開門(如不開門可向自己或其他看完自習的同辦公室教師借鑰匙),可隨便使用(只可用于出題,不可用作他用,否則后果自負),用后勿忘關閉電腦,切斷電源。為方便學生出題,向學生公開我校購買的網絡資源的網址和登陸號碼、密碼。
5.各組所出題均要求在出題前全組討論選題,完成后全組參與審核,集思廣益,使之成為全組智慧的結晶,并在展示前一周再交由語文老師審核定稿。
6.展示試題要求一律用學校的模板制作,底色和字體大小、顏色適度,不許用其他圖案;試題外不允許出現任何人物、景物等圖案,以免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7.所出試題要求標出組別和出題人、展示人的姓名,以便本組內和各組之間相互監督是否有同學不參與出題或展示,或敷衍塞責,應付了事。
8.出題人和展示人要認真負責,出題時精心篩選和校對,絕不允許出現知識性錯誤,二者要密切合作,達成默契,一起研究透徹所出試題。
9.每一輪各組所出題內容要盡量交錯開,不重復,避免出現因試題單調而導致學生審美疲勞。
10.展示試題時,所有在座學生要態度謙虛,尊重出題人和展示人的勞動,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認真思考并積極踴躍質疑和回答問題。
11.各組所出試題如在各類考試中押中或基本押中,將為出題人和該組加分(分值根據情況而定)。
12.自己所任教的兩個班(理科實驗班八班和平行班文科二班)的展示題、復習模擬題可相互借鑒使用。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證明,這樣做收到了可喜的成效。過去常言: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暢游題海,學生此時真正有了“當家做主人”的感覺。他們以組為單位,相互競爭,不甘人后,千方百計群策群力,精選試題,力爭出奇出新。每節課前的這10~15分鐘,也成了學生最期待、最興奮的時刻。走神打瞌睡的基本沒有了,積極回答質疑問難的學生越來越多。
全體學生的臨場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些過去性格內向、羞于表達的學生,站在講臺上,組織得力,舉手投足頗像個小老師;大多數學生,通過幾輪出題展示,解題能力大有長進,尤其是出題認真的小組和個人,考試成績尤其不錯。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積極采取獎勵措施,本學期期末考試時,二班有一個組所出的一套綜合模擬題中,就與高一的語文出題教師心有靈犀,不謀而合,原封不動地押中了一道題。學生受益,他們更是自豪,本學期一開學,我給予了該組5分的獎勵。
如此一來,這個學期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了,師生關系更和諧了,已到不惑之年的自己身心也變得輕松愉悅了。
的確,改革面臨方方面面的問題,大家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提高,我們的爭鳴才更有價值。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