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鷹(廣東理工學院基礎教學部 廣東肇慶 526020)
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①
劉鷹
(廣東理工學院基礎教學部廣東肇慶52602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穩步推進,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比例的降低,職業院校發展正步入高速階段。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體育課程也在不斷升溫。高等體育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就需加強對高職體育教育關注度。當前高職院校發展迅速,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對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職業院校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對策研究教學改革
在肇慶市職業教育發展總任務的倡導下,如何創新辦學教學模式,改造、調整職業教育結構,如何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民辦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道路正在成為肇慶市職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該文使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對肇慶市高等職業院校師資狀況、體育課程教學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職業院校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理論參考。

圖1 體育教師年齡結構統計圖(n=40)

圖2 體育教學學歷結構圖
1.1教師年齡
教師年齡結構是學校教師隊伍結構的真實反映。為了進一步對肇慶市高職院校教師進行深入了解,該研究對其年齡特征進行了調查。問卷設計過程中將年齡階段分為四個:20~29歲、30~39歲、40~49歲、50歲及以上。主要根據現有文獻資料中的調查問卷設計進行年齡段劃分。結果顯示,肇慶市高職院校年青教師人數偏多,20~39歲中青年教師達到26位,所占比例為65%。20~29歲有11人,占27.5%;30~39歲有15人,占37.5%;40~49歲有8人,占20%;50歲及以上有6人,占15%。年青教師數量較多,說明學校發展較快,體育教師新進人數有所增加。年青教師教學經驗有所欠缺,對教學認知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把握有待進一步增強。

圖3 體育教師職稱現狀調查圖

圖4 體育教師周平均課時數(n=40)
1.2教師學歷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全部調查的40名肇慶市高職體育教師中,具有高學歷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人數沒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有28人,占到總人數的70%;具有本科學歷的有10人,占到總調查數的25%,有專科學歷的老教師有2人,占到總數的5%。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選修課程,對教學質量的把控缺少相應的學科體系完善。作為教育而言,長遠發展對教師要求逐級遞進加深,尤其是隨著職業教育普遍專業化,教師學歷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在未來的分量會有所加重。[1]現階段教師學歷是高質量體育教學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肇慶市作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高職體育教育的高素質人才還是嚴重缺乏。肇慶市高職體育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應當將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作為工作重點來抓。

表1 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情況調查(n=40)

表2 教學內容情況調查表(n=983)

表4 肇慶市職業院校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影響因素(n=983)
1.3教師職稱
調查顯示肇慶市高職院校中,教授有2名,占總數的5%;副教授有8名,占到總數的20%;講師人數最多,有16人,占到總數的40%;助教有14人,占到總數的35%。結果顯示肇慶市體育教師在職業院校中的職稱比例有待進一步合理化。講師和助教所占比例普遍偏高,占到總調查教師人數的75%。這與教師年齡結構調查結果相一致,中青年教師是肇慶市職業院校的后起力量所在。具有高級職稱人數偏低是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教師的普遍特點。職業院校對于高級職稱數量分配普遍較少,這是不爭的事實,體育教師和其它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教師相比較而言科研水平相對較弱,成果創新程度低,職稱晉級難度大。另一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本身教學改革相對滯后,教師發展空間受限,不少教師在職稱態度上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見圖3)
1.4體育教師教學課時情況
體育教師工作量大小主要是通過課時來體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數量不足,班容量和課時數量給體育教師帶來了不小工作量。[2]調查結果顯示肇慶市職業院校每周上課10節以下的體育教師僅有10人,占比為25%,每周11~15節之間的教師有21人,占比為52.5%,每周課時量達到16節以上的體育教師有9人,占到總調查人數的22.5%。(見圖4)
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課教學課時數量偏多,教師每周每天都有體育課程,根據對教師進一步的問詢,學校班容量多為50人以上。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并不具備條件,教師負擔過重,工作壓力普遍較大。此外教師科研量的考核同樣在肇慶市職業院校中普遍開展,尤其是體育教師為了職稱晉升被迫尋找其它途徑。課時量過多,青年教師多為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日常工作事物和教學工作之間存在矛盾。
2.1理論課教學內容分析
理論和實踐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輔相成,單一因素不足以構成教學。但是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往往并不重視理論教學,而是完全以技術動作教學為主。[3]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講授體育理論知識諸如運動前的準備工作、比賽前的準備活動和飲食知識等等,對學生學習體育課程興趣將有所幫助。[4]學校體育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健康第一”,本研究在調查過程中設計了相應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體育競賽知識、學校體育教學知識、常見運動損傷及處理、運動鍛煉常識、體育保健、運動與營養。結果顯示,“體育競賽知識”教學內容相對于課程教學而言是教學內容開設最多的內容,有29名教師講授,占比為72.5%。理論課程教學內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學校體育教學知識”,主要是對本校體育課程開設內容按照理論課程的形式進行講授,較為系統的對本學期課程內容進行詳細說明?!斑\動與營養”是體育運動或者比賽前后學生所需的體育知識,是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直接應用。[5]肇慶市職業院校對運動營養課程以及相關知識的教學僅有5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提及,這與職業院校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辦學理念明顯有所出入,需要在教學中有所加強。(見表1)
2.2實踐課教學內容分析
體育課程技術教學內容是主干,體現出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內容的選取是根據現有的師資力量、場地器材充足與否、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方面決定。通過對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查,選擇人數最多的是籃球課程,有182人,占到總調查人數的18.5%?;@球項目開展較為廣泛,場地相對充足,器材可以自備,符合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和學生學習情況。參與人數可多可少,教學機動性較強,學生好學,教師方便。排在第二位的是健美操課程,肇慶市職業院校女生多選健美操課程,有138人,比例占到總調查人數的14%。整體而言,對于肇慶市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凸顯為男生的籃球和女生健美操兩家獨大的局面。戶外拓展項目是我國新型體育項目,肇慶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戶外拓展項目,主要是在學校操場設置相應的場地和器械為學生上課所用。但是課程開設時間相對較短,且多為參與項目,學生對其了解程度不足,選擇人數并不多。此外,肇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有跆拳道課程和舞龍運動等社團活動項目,為職業院校體育活動的豐富性增添了色彩。(見表2)
2.3課外活動開展情況分析
課外體育活動是除去體育教學以外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方式。而體育課程教學是否對學生的體育活動有所幫助,學生是否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都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檢驗。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能夠從側面反映出體育教學情況。通過對肇慶市職業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相關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并且形成習慣的人數有481人,所占比例為48.9%,沒有形成鍛煉習慣的人數為502人,占比達到51.1%。體育鍛煉方法的掌握是學生將來走入社會實現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條件,調查結果顯示有362人有著自己的鍛煉方法,有621人沒有自己的鍛煉方法,所占總調查人數比例的63.2%。調查發現學生并不是沒有自己的鍛煉方法,而是對鍛煉方法的界定處在模糊階段,影響學生對問題選擇的可靠性。運動項目是學生在鍛煉過程中所參與的主要內容,調查顯示有468人有著自己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有515人沒有固定的參與項目。該部分選擇人數中少數學生掌握多項運動技能,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并不確定。(見表3)
為了進一步研究影響肇慶市職業院校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該研究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202人認為是缺少相應的組織形式,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缺少組織的情況下由于個體因素并不能很好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另外一個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學生并沒有掌握相應的體育鍛煉方法,而是在和同學一起的情況下才會去被動參與體育鍛煉,選擇這一項的人數有194人,占比達到了19.7%。同時有101名學生認為是自身沒有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而沒有進行體育鍛煉或者參與積極性不高。對于“沒有掌握方法”的同學而言10.3%的比例顯得過高。排在最后的影響因素是缺少相應的指導,達到總人數比例的9.6%。學生在校參與體育鍛煉受場地條件影響人數為99人,這一比例為10.1%。(見表4)
3.1體育課程重視程度的改善
現代社會發展飛速,各行各業的人才更是競爭激烈,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高素質人才應必備的條件。[6]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是體現出社會全面發展對個人的尊重,體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體格和良好的心態。教學過程要緊密結合職業院校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人的職業特點,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是在健康的基礎上進一步成為今后體育鍛煉的主要手段。
3.2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加深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教師專業化建設是長期建設項目。許多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學生發展需要,特別是在新形勢下的教師的科研和創造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條件。[7]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并使培訓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特別是和學生專業有聯系的相關知識更要加強。
3.3教學內容實用化,結合專業需求
職業院校學生對體育重視不足,難以適應將來的高強度工作。如果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合理講授與其專業性質相關的體育活動進行鍛煉、放松,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和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諸如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學習簡單的戶外活動知識和拓展訓練以及簡單的運動損傷與保護知識。
[1]孫平.深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沈陽: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12(3):60-62.
[2]李紅軍.安徽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J].武漢:湖北體育科技,2011,13(3):156-156.
[3]劉有志.試析“分層次教學”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西安: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4(2):93-94.
[4]王鵬民.創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J].天津: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22(2):125-127.
[5]江文麗.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因材施教探析[J].濟南: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12(34):23-25.
[6]趙新正.高職院校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探究[J].漯河: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5):153-156.
[7]胡國平.職業院校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的路徑探討[J].哈爾濱:當代體育科技,2013,13(23):67-68.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b)-0228-03
作者簡介:①劉鷹(1979—),男,漢,湖南安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及運動訓練。
ZhaoqingVocational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Situ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LiuYing
(GuangdongInstituteofTechnologyDepartmentofbasiceducation,ZhaoqingGuangdong,526020,China)
Abstract:WiththesteadyprogressofChina'seconomicconstruction,labor-intensiveindustriestoreducethedemographicdividend,developmentofvocationalcollegesareenteringthehigh-speedstage.Constantlyimprovethe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teaching reformdeepeni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portscoursesareconstantlyheatingup.HigherSportsvocationaleducationisan 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weshouldvigorouslydevelopvocationaleducationontheneedtostrengthenthesportsattention HigherEducation.Thecurrentrapiddevelopmentofvocationalcolleges,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ndothermethodsofstatusquoZhaoqingVocational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toinvestigateandproposeappropriatemeasuresinordertoprovidea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reformandinnovationofteaching 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s;PhysicalEducation;Countermeasures;Teaching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