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連華
偶發事件是指班主任在上課及日常的班級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發的出乎意料的事情。處理偶發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門藝術,班主任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現狀,認真分析偶發事件的特點,深刻認識把握育人的本質特點和規律,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采取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表現出班主任應有的高度的教育機智。現結合一些例子談以下幾個方面:
一、及時、冷靜、關愛、公正
所謂及時,就是班主任盡可能地在第一時間來到事件發生現場,及時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揭開事情的真相。
如果一遇到發生的事情就“怒氣沖冠”,大發雷霆,失去理智,也就不可能思考和選擇最佳的處理問題的措施,而且使全班學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這個事件上,容易激發師生之間的矛盾,有損教師的形象。
二、就事論事,給學生一次改過的機會
有一名學生花錢雇人寫作業,并從他的抽屜里找到了500元錢。聯系其家長后,證實這錢是從家里拿的,囑咐其家長妥善保管好家中的財物,并與家長一起教育該學生,使其徹底改掉了懶惰、不勞而獲的習慣。有一名學生頂撞老師,上英語課搗亂,我并沒有簡單地訓斥,而是幫助他尋找原因,最后幫助他學英語,趕了上去。
處理偶發事件,一般應“就事論事”,不要東拉西扯、搞牽連。如果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把以前舊賬再翻過來一起算,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小題大做或者故意跟他過不去,導致影響問題的正確解決。
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掌握分寸
有一些偶發事件,屬于個別現象,不正當的處理,往往會打亂集體正常的秩序。掌握分寸很重要,稍有偏頗,就可能把成功變為失敗,把學生推向反面。
一次課堂作業時,教室里靜悄悄的,同學們認真地做著練習,我發現一名學生低頭往課桌里看著什么,我走過去一看,原來她在看《黃河口晚刊》上的作文。為不影響其他同學,我悄悄地拿過報紙,對她說,你先做作業,報紙先借給老師看看。課后,我先表揚她愛文學,寫作文很有水平,一定是經常閱讀的結果,又給她講清上課開小差的危害,并告訴她,只要她上課認真專心,作業及時完成,一定會取得好成績。自習課時,老師給他做小老師的機會,給大家讀一讀她喜歡的文章,她非常高興,上課也認真多了。
四、不急于下結論,先調查第一手資料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偶發事件,一個我很看重的班干部突然鬧情緒辭職,而且態度相當堅決,令我措手不及。我沒有聽他的一面之詞,而是一邊耐心做他的工作,一邊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情況,原來這個班干部在維持班級紀律時,只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自習課紀律不好時,他就粗暴地拍桌子或者大吼幾聲以示警告,同學們對他頗為不滿,令他很是苦惱,所以,他干脆就打退堂鼓了。了解情況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引導他換位思考,肯定了他正確的動機,指出其不足,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他又愉快地走馬上任了。
總而言之,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發生的偶發事件是層出不窮的,處理偶發事件是一個靈活、復雜的過程,班主任要迎難而上,要有滿腔的熱情、萬分的耐心,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努力增強處理偶發事件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