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瀾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環境,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教學方式;興趣愛好;和諧高效;個性化
一、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展示機會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被動聽。這樣的教學使教師具有權威性。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但是陳舊的教學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近年來教育部門對教育業進行改革。根據改革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應該將主體位置交給學生,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展示自我的舞臺,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課堂時間進行自我學習,避免教師“填鴨式”教學。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講述自己的家鄉美景,在此過程中要面向全班級,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瑰麗。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利用黑板、粉筆等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干舌燥地講課,學生在下面被動聽講,對于控制力好的學生來說,還能堅持機械性的聽課記筆記,對于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想要認真聽課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對于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早就失去了興趣,在課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左顧右盼。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如此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了死氣沉沉的學習氣氛,這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不感興趣。除此之外,有一些教師過于苛刻,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機會極少,學生對于教師的了解也不多,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直視教師,更不敢和教師說話,即使有問題也不敢提出,這樣嚴重阻礙了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首先,教師要做到平易近人,在課堂上經常和學生互動,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不應該打斷,應該學會尊重學生,并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評價,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然后讓其他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向其學習,起到榜樣帶頭作用。當學生回答問題有誤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意技巧,不要直接批評學生,要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給予鼓勵,然后對問題進行委婉解答,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還能夠讓學生主動接受錯誤并改正,避免學生出現學習陰影。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對于一些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其談話,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學生,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同時,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更加信任和喜愛。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為了贏得教師的關注會更加積極表現自己,從而構建有效活躍的課堂氣氛,構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此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平臺,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三、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方法
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因此絕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在很多家庭都備受寵愛,不但父母非常疼愛他們,他們的長輩也非常溺愛他們,對于孩子的要求都盡量滿足,甚至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長此以往,很多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都比較任性,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差。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加強互動,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首先,教師應該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在分組的時候教師應該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這三個等級,劃分的標準盡量根據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可以將六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其中包括兩個優秀生,他們是小組的主力,能夠帶領這個小組去學習,成為小組的榜樣;還有兩個中等生,他們是小組的中間力量,能夠不斷學習優秀生,并影響著后進生;最后兩個是后進生,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不愛聽課,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度也不高,這使他們在課堂上更加放肆,不認真聽課,教學效率較低。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使后進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他們不想成為小組的拖油瓶,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積極。
分組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小組成員的職能進行分組,首先要選擇一個比較有組織能力和責任心的人為組長,主要負責平時小組討論過程中的課堂秩序,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再需要一個記錄人員,他們的作用是幫助教師記錄小組內部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教師對小組情況的掌握,實現高效教學。這些職責可以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攢動,能夠讓每一個成員感受到一份責任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夠更加積極配合。然后,教師要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在問題的選擇上要注意應該具有價值性和多樣性,這樣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
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其中的橋梁,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就應該使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素質。面對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很多教師對于這樣的教學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學校應該加大投資力度,定期對教師進行教學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培訓內容不僅要包括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還應該注重教師教學方法的培訓,樹立新的教學思想觀念。在培訓之后,學校要進行考核,對于表現良好的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不認真的教師要懲罰,通過這樣獎罰分明能使教師端正培訓態度。學校也可以將成績與教師的職稱掛鉤,這樣能夠有效激發教師的培訓積極性,提高自身素質。
總而言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氣氛對學生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