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中
摘 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和育人不能脫離,必須聯系在一起。教書就是要搞好教學工作,育人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學生在畢業時思想上進與否是與班主任的工作分不開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做到:工作方法恰當;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關注問題學生,當好學生的“監督員”;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開展好各種活動。
關鍵詞:班主任;思想工作;方法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管理工作的首要負責人,負責全班學生德、智、體、美、勞和生活等全方面的工作,是班級學生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即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嚴師慈母。班主任的工作任務很多,但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思想工作。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呢?
一、工作方法恰當
初中生正處于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思想不穩定,情緒容易激動。故作為班主任,工作方法必須恰當,既要讓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與老師對立,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要細致、耐心地解決問題。所以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首先要做到平等溝通、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放下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班主任的架子,與學生平等地、真誠地像朋友式的溝通,這樣才能了解到實際問題。其次,要有愛心和耐心。例如,上課遇到思想開小差不聽課的學生,就可采取讓他們回答問題的形式使其專心聽課,然后在課再單獨找其了解情況,為什么不聽課。談話時,要注意不要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他,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而是心平氣和地和他交談,找出其不聽課的原因,以消除他的抵觸情緒,這樣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中就可能會認真聽課了。談話還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一次不成,就多談幾次,并且還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直至把問題解決。
二、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
每一個學生在人格尊嚴上都是平等的,學生也應該得到老師的尊重。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你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如是,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學生。故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師生之間本身就是平等的,彼此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所以在工作中就不要采取高壓式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聽不得學生的不同意見,粗暴干涉學生的隱私等,這些都是不尊重學生的表現。初期可能會有一點效果,但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先是勉強接受,繼而陽奉陰違,最后與老師當面頂撞,師生關系惡化,最后導致班主在工作中顯得非常被動,有些事情還可能就沒有回旋的余地。所以,班主任必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良好的興趣和愛好,善待學生。
三、關注問題學生,當好學生的“監督員”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既有很強的獨立意識,遇到困難也有依賴性,由于心理還不成熟,所以也是易犯錯誤的時期,一旦犯了錯誤和遇到困難,他們又很想得到老師或家長等人的關心和幫助。說他們不成熟,但有時他們的看法很有見地,讓人刮目相看;說他們成熟,但有時他們在一些問題上又表現得非常幼稚。一方面是部分學生容易感情沖動,時常犯錯;另一方面是由于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很容易犯錯,導致各種問題學生的存在,如厭學的學生,學習焦慮的學生、性情孤僻的學
生等。
針對班上的問題學生,班主任可以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如開展這些學生擅長的活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他們在活動中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潛移默化地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使他們在集體交往中保持融洽、正常的心境,促進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現代的教育正在進行不斷改革,在教育教學模式上要改掉以前老師“滿堂灌”、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我們要把這種模式改為老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即老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要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在班級的管理上,也要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級。
五、開展好各種活動
一個班級既要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
還要針對班級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從而在活動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結合作的能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班主任更是塑造靈魂的中堅力量。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在班級的管理中班主任能長期有意識地從這五個方面去做,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就一定能形成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向著光明的方向前進,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較強的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