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做班主任工作,看到孩子們天真的臉龐、求知的眼神,知道他們留在這里才能學到本領,長大成人,遠離社會負面的一些影響,但深知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在控輟保學方面黨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讓孩子們留在學校,留在課堂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工作,十年的班主任生涯,十年的控輟保學之路,有艱辛,有困擾,有幸福,有體會,為了能更好地將這條路走得遠、走得實,在此與各位同事交流提高一下。
一、從生活入手,點滴感化
親其師,信其道。我不僅要傳授他們知識,還要像一位母親一樣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在我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個叫李××的孩子,父母離異,而且一走了之,扔下了他與奶奶相依為命,生活拮據,由于特殊的家庭環境,讓他變得很自卑,很自閉,幾度想不上學了。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樹立自信心,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我從生活入手,時時處處關心他,鼓勵他,送給他衣服,給他買學習用品,向上級申請貧困補助。有意引導同學們和他談心,和他做游戲,并且在假期把他領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做作業。漸漸地他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了,人也開朗多了。但命運就是這樣,禍不單行,他得病了,面對著對他和奶奶來說“高額”的住院費用,又一次面臨著回家,看著他我哭了,多么可憐的孩子,一雙渴望求生、求學的眼睛讓我沒有遲疑,領著他看病,交了住院費用,告訴他我們在等著他康復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康復以后他沒有再為家庭生活和自身的不幸而困擾和悲觀,看到他在幸福和快樂中成長,我也倍感輕松和幸福。
二、挖掘閃光點,關注后進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去發現、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后進生,要善于給他們以信任,引導他們有意識地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揚長避短,從而向好的方向發展,學知識,學做人。我記得曾經帶過的班級有幾個調皮的學生,整天起哄,課堂上從來不安寧,不遵守紀律,經常不完成作業,厭倦學校生活,有一個領頭的男孩還經常帶他們調皮、打架。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活動中,我發現他歌唱得非常好聽,我當眾表揚了他,并讓他當選為組織委員,告訴他只要堅持上學,將來就搞藝術,學音樂考大學沒問題,其實他有很多優點沒發揮出來,漸漸地打動了他,從此再也不鬧事了,而且還幫助我管理班級,直到現在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音樂夢想,每次見到我他都會到我身邊來,一種自信,一種關愛,一種欣慰和幸福感。
三、發揮教師的人格教育力
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在學習活動中與教師的關系最為密切,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死板的教學方法會掩埋學生的潛力。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很多情況下不是聽不懂,而是自身提不起聽講的興趣。每次備課的時候,我都要把學科知識與游戲或謎語、故事相結合,逐步把學生引到學習中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首先我自己做到“身正”。自己說到做到,并且做到傳播正能量。口頭的品德教條、書本的道德說教遠不及“身教”來得直接、深遠。再者,就是我利用一切教學之外的時間進行學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們知識面在不斷地擴展,以前有一種說法叫,想讓學生有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我們的老師現在就得是一條小河,源源不斷地向學生輸送知識,在學生心里,這樣的老師是充滿知識導航者的魅力的,他能夠讓學生信服和敬仰,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教師有著潛在的向心力,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繼續耕耘屬于我的園地,不讓我的每一個孩子掉隊,在孩子們求學的道路上一個也不少。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