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芳
生本教育就是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才能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過程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一、課堂結構合理化減輕學生負擔
1.培養興趣減輕負擔
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游戲、實驗、操作、討論等教學手段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上,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解決了實際問題,學到了新知識,得到了成功的快感。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了學習興趣。
2.精講精練減輕負擔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好知識的遷移規律,使新舊知識有機連接。培養學生在舊知識基礎上進行推理的能力,達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目的,從而體現出老師的精講。一堂課老師利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講,三分之一時間留給學生練習,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討論。因為每堂課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要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來實現,設計導學案中的練習題時要保證數量,講求質量,體現技能的原則,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穿插在練習中,教師在練中講,學生在練中學,充分體現出老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堂完成作業,當堂解決問題。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益,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又成功。
二、自學中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
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老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及學生的認識規律,精心設計自學學案,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的關鍵,掌握學習重點,從而攻克難點。出示自學學案,就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沿著問題大膽探索新知,邊看書邊思考,教師做個別的輔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動腦的習慣。比如,在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老師先出示自學學案:(1)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約數和倍數?(2)約數和倍數之間有什么聯系?(3)能單獨說一個數是約數或一個數是倍數嗎?(4)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是什么意思?(5)為什么以后研究約數和倍數時,所說的數一般只指自然數、不包括零?通過自學進行歸納,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學的新知識。
三、討論交流合作共同進步
學生在自學教材之后,肯定還有不懂的問題,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啟發下圍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學習結果,這時教師的角色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師應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而不應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這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膽猜想,大膽創新以求相互啟發,攻破難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良好習慣,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創造了提問、請教的機會,在優生的幫助下達到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在合作學習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另外,優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識更有條理、更加鞏固,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四、一題多解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開發學生的智力,老師常設計一些“一題多解”“同解變形”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例如,在小學數學百分數應用題的復習中,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題:要生產240個零件,5小時完成25個,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生產幾小時?提出看誰的解法多,算理清楚。經過學生的思考、練習,學生列出了下面幾種解法:
(1)(240-240×25%)÷(240×25%÷5)
(2)240×(1-25%)÷(240×25%÷5)
(3)5×[240÷(240×25%)-5]
(4)5×[(1-25%)÷25%]
(5)5÷25%×(1-25%)
(6)(1-25%)÷(25%÷5)
(7)1÷(25%÷5)-5
(8)5÷25%-5
這些解法中第(1)(2)(3)種步驟較多,但容易理解。后面五種解法,都把240看作單位“1”,步驟較簡單,但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全班學生有9個小組,其中只有兩個小組想出來八種解法,有3個組想出了五種解法,其他的組基本上都能想到三種解法。在后來的互動中,每組選一到二個代表說出本組幾種解法的思路,很快全班70%左右的學生都掌握了這些解法。還有30%左右的學生最少也掌握了三種以上的解法。這樣既注重了雙基的訓練,又注意了知識的引申和擴展,提高了課堂效益,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水平得到了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課堂改革才有成效,學生的創造能力才能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