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三貼近”原則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設計原則和理念之一,是指新課程的設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高中學生群體。這一原則使新課程“接地氣”,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政治教師如果將這一原則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相信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課堂也會更加精彩。因為政治本身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照本宣科地講解,不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學生會感到政治知識抽象、空洞,甚至會覺得政治無用。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堅持“三貼近”原則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拋磚引玉。
一、在備課中運用
教學質量的高低,備課是關鍵。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備課時就應選擇一些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或資料。例如,在“公司的經營”這一課題的備課中,我選擇了本縣境內幾家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實例,這些實例學生多數都知道,因此在學習有限責任公司知識時,學生很容易理解。在學習股份公司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近期發行的報紙雜志,找到有關股市行情的版面,加以分類整理,制成課件,以便向學生展示。事實上,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對教材知識產生興趣。
二、在授課中運用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一半,課堂導入很重要。精彩生動的教學案例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人常以實例導入。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時,我首先問班內學生有誰到銀行存取過款,可否講述一下具體情況。作為高中學生有一部分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我問題出來以后學生積極回答,主動站起來講自己存款的具體過程等,整節課下來學生并沒有感到枯燥,教學效果很好。
課堂中實時恰當的時政插入會使學生有不一樣的收獲,課堂會充滿活力。例如,在學習“商業保險”時,我聯系尼泊爾4·25地震,學生聽過以后會覺得購買商業保險是一種理智的投資方式。總之,在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貼近學生,注意將實際案例引入課堂,這會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
三、在教學評價中運用
教師在教學評價環節更應該設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問題,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參觀、社會調查、社會熱點講評、辯論、演講、撰寫政治小論文等。本人曾組織過一次題為“企業經營者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的討論會。學生積極認真準備,收集報刊上很多正反兩方面的實例在會上踴躍發言,很多學生暢談假如將來是一位經理,從現在起應當怎樣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等。討論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是堅持“三貼近”原則的直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