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慧
摘要:筆者在文中主要對音樂文化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說明,分析和闡述了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互為依托關系,并就如何協調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的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文化 ? 協同發展
目前,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已經與音樂文化的傳承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融入到國家的文明建設中,成為了其中的重要環節。結合實際生活可以看出,不同的音樂就是不同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音樂反映了文化的特征和內涵,文化是支持音樂具有研究和學習意義的內在保障。同樣,一旦沒有了音樂這個載體,文化也無法被人理解和分析,也就無法得到傳承和延續,因此,音樂和文化是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而音樂和文化能夠實現為人所知、繼承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就是音樂教育。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行力度不斷加大,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逐漸深入人心,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開展和建設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健全。然而,現階段在我國的音樂教育中仍缺乏對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視,還沒有將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合在音樂教育中,這就使得音樂教育缺少內涵、缺乏生機和活力,從而導致我國音樂藝術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想要取得有效的突破和長遠的進步比較困難,因此,想要更好地促進我國的文化建設,就要將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教育中,將音樂教育與傳承和弘揚音樂文化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有利于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音樂文化的概念和內涵
歷史發展的沉淀和延續形式就是文化。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文化被定義為人們對客觀事物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方面的理解和認識;從廣義角度來講,文化則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體。音樂是藝術的一種類型,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音樂既產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又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其文化內涵,而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對音樂的展現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因而音樂和文化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
在研究我國漫長的音樂發展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音樂文化將其藝術性和魅力表現在了各個方面和領域中,這些文化具體由我國古代所創造和發明的各種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實用性的樂器和各種蘊含著我國古代豐富的傳統文化的音樂作品等組成,如:由先秦的琴師伯牙創作的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這首樂曲不僅展現了音樂的高雅和絕妙,還體現了能夠遇到知音的喜悅和欣慰之情。我國古代也有不少關于音樂藝術的理論著作,如:在我國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音樂理論著作《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边@些都反映了我國輝煌燦爛的音樂文化、獨具一格的音樂思維和高尚典雅的音樂審美,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我國偉大的藝術瑰寶,更對現代的新形勢下,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極大的借鑒作用。
二、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互為依托關系
想要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協同發展,就必須要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全面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坝捎谝魳方逃哂刑厥饨逃δ?,因此,社會音樂文化需要音樂教育的扶持,才能得以弘揚,而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又必須與社會音樂文化相統一,才能體現其教育功能?!币虼耍魳方逃胍嬲龑崿F教育目標,就要結合相應的音樂文化來制定和規劃教學內容,在實際開展教育工作時,必須使教育內容和形式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同時也要遵循音樂文化的相關發展原則和標準,這樣才能讓音樂教育的展開更具科學性、全面性。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之間的互為依托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音樂文化是促進音樂教育發展重要內容
音樂文化是音樂教育開展的基礎內容,對音樂教育的發展形式和方向有著決定作用。如果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僅僅重視對音樂理論知識和實用技巧的教學,忽視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弘揚,那么音樂教育就無法達到培養藝術感染能力和高雅的審美情趣的教學目的。
(二)音樂教育可以反作用于音樂文化的傳承
作為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形式,音樂教育是由音樂文化的形態所決定的,它對音樂文化本身產生著一定的作用?!瓣P注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才能使得音樂教育在音樂文化的傳承活動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如果音樂教育能夠取得長遠的發展,那么它也能夠更進一步地豐富和加強音樂文化的內在價值和精神。因此,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得以弘揚和深入人心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一旦音樂教育的發展程度不夠或停滯不前,音樂文化也無法被有效地繼承和發揚光大。
三、協調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重視民族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和傳統文化,是我國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學校音樂教育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傳承、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我國音樂教育工作中,把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漫長的社會生活和歷史發展長河中,勤勞、勇敢、善良的各族中華兒女,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了種類繁多、變化豐富、絢麗多姿的民族音樂文化。因此,在學校音樂教育中,要加強重視民族音樂的基礎地位,讓廣大青少年在民族音樂文化環境的耳濡目染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這樣不僅有利于音樂文化的傳承,而且有利于青少年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引進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完善音樂文化的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目前流行音樂已經成為我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特點是: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曲調順口、易于傳唱,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音樂內容,只要是能容易讓人理解,被人接受的,都可以拿來傳唱,因此,流行音樂的內容非常廣泛,無論是健康積極的,還是低俗消極的音樂都可以被包含進去。因此,國家要加強對流行音樂的管理,對于一些內容低俗,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流行音樂要堅決禁止,而對于優秀的流行音樂則可以適當地將其引入音樂教材中,成為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還能豐富音樂文化的內容,使其發展更加與時俱進。同時,音樂教育工作者也要開放思想,更新觀念,變革原有的教學方式,在堅持民族音樂基礎地位的前提下,適當地引進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主動地對學生開展優秀流行音樂的教學,讓音樂課堂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完善音樂文化的建設,從而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的協調發展。
(三)重視對民俗音樂的教學,全方位提升音樂文化的發展
所謂民俗音樂文化,是具有歷史淵源的傳統古老的民間音樂文化。民俗音樂作為社會音樂文化的一個有機體,要想全方位提升和發展社會音樂文化,就必須傳承和弘揚民俗音樂,體現其重要性。當今社會,一些具有當地民俗特色的、面臨衰敗、消亡的民俗音樂,僅靠民間藝人是很難將其弘揚起來的,這就需要通過音樂教育來扶持,保持其長久的傳承。
近年來,在我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的舞臺上,出現的各民族原生態的音樂受到了很多觀眾熱捧和喜愛,這與優秀的民俗民間音樂文化拓寬和豐富音樂比賽的內容與形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正是因為原生態音樂淳樸、自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以及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帶給觀眾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使更多的人們開始關注民俗民間音樂。為進一步弘揚發展民俗音樂文化,全方位提升音樂文化的發展,筆者認為,在我們的音樂教育中也應該將民俗音樂文化有計劃地慢慢滲透到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通過介紹、講授民俗音樂文化,給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對民間音樂的興趣與關注,這對于培養民俗音樂人才和傳承民間音樂藝術意義深遠。而且在社會音樂文化得到傳承與弘揚的同時,音樂教育也將得到更大程度的全面發展,這是二者共同發展的新起點。
四、結語
“音樂是各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記錄著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也是一個民族的情思、靈魂。學校教育是當代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而學校音樂教育對音樂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在音樂教育中對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的相關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把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民俗音樂這些音樂文化元素科學合理地融入到音樂教育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計.我國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協同發展探析[J].學術交流,2010,(02).
[2]尹麗麗.論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協同發展[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12).
[3]康良生.試論我國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協調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