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
[摘 要]黑龍江省正處于工業化發展中后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尚需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依托,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在分析黑龍江省傳統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核心,帶動發展傳統裝備制造業,打造特色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新能源產業為示范,以節能環保為行業標準,改造傳統能源開發模式,優化產業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發揮對俄貿易優勢,提升綠色食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價值的黑龍江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模式。
[關鍵詞]黑龍江省;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7-0060-02
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在經濟體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受計劃經濟時期掠奪性資源開發的影響,傳統產業體量過于臃腫且升級改造緩慢,已愈發顯現出技術落后的頹勢。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使之煥發出新的活力,已成為黑龍江省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一、黑龍江省傳統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是資源大省,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1]。裝備制造業方面,沿襲傳統重工業的發展路徑,在總量和規模上具有比較優勢。重型數控機床、超大裝機容量發電機組、工量具及軸承等主導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已具備成套出口能力,但同時也存在地方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和品牌效應不顯著的問題;石化產業方面,伴隨“以化補油”戰略的深入推進,大慶石化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田化學品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石化產業規模隨之不斷擴大,但隨著原油加工量的逐步減少,并且所生產的乙烯、丙烯幾乎全部用于聚合,出現有機化工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下游深加工產業的發展[2];能源產業方面,為減緩石油產量縮減帶來的影響,黑龍江省加快了對于外圍油田的勘探和開發,并在做好火力發電的同時,以風能積極優化電源格局。但新能源所占比重還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元化產能布局的推廣;食品工業方面,對于“原字號”生產模式的改造力度顯著增大,產業集中度明顯加強,但在精深加工方面,以“綠色食品”為主導的產品創新模式,還需在加大合作種植和統一營銷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區域品牌。
2014年5月,黑龍江省統計局聯合黑龍江省工信委,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分類及產量產值情況按照新的統計口徑進行調查與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黑龍江省分產業匯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單位數570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37%。2014年1—6月,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743億元,利稅總額634億元,其中利潤282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9%和60%。經測算,現價工業增加值為1494億元,按同口徑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8%,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8個百分點[3]。
二、黑龍江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模式
(一)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核心,帶動傳統裝備制造業發展,打造特色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配比失衡的產業結構將愈發制約地方經濟的發展。對黑龍江省而言,工業制造業曾經引領老工業基地的區位優勢,但唯“重工業”一家獨秀的生產格局卻難以契合黑龍江省調整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占比過“重”的發展要求。黑龍江省具備重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基礎,也具有傳統農林種植業的地緣稟賦。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黑龍江省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更應側重對地緣稟賦的嵌入式考量,以適應寒地種植為突破口,將高技術融入到研發、改造、提升農機裝備制造的各個環節,創立黑龍江省特色農機裝備制造的新品牌。依托大型農業示范區和行業協會等中間組織,形成“企業+品牌+農戶”的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適配寒地種植的特殊地緣稟賦,提升區位關聯度和市場隸屬度。
(二)以新能源產業為示范,以節能環保為行業標準,改造傳統能源開發模式,優化產業布局
以消耗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及鋼鐵冶煉模式,是導致黑龍江省乃至全國過度開采資源和低效使用能源的主要原因。面對黑色能源枯竭與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影響,應盡快淘汰落后產能和業態形式,加大對并網發電基礎設施的改造,加快以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取代傳統的火力發電模式,加速對生物質能等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能源的推廣。以節能環保作為新增項目審批的硬性標準,結合能源替代與能源接續政策建立新能源產業示范區。設立專項的免稅、補貼和折舊政策,側重發展煤基低碳、可燃冰和頁巖氣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引導傳統的能源開發模式向價值鏈高端拓展,優化產能供給格局。
(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發揮對俄貿易優勢,提升“綠色食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價值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種植基地,無化肥、無農藥和高緯度的寒地種植特點保證了綠色食品的種植水平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是“種強銷弱”的問題卻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向NVC(National Value Chain,國內價值鏈)和GVC(Global Value Chain,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的步伐。造成銷售困難的一大原因就是信息流通不暢,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對接。生產者不能迅速捕捉到市場對于產品的需求,消費者也不能準確獲得產品的銷售信息[4]。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黑龍江省應更深層次挖掘哈南國際數據城的技術優勢,以消費需求追溯生產模式,由政府主導建立起集“產、展、購、銷、析”為一體的官方電子商務平臺,促進線上金融交易、線下實體生產與中間服務貿易的深度融合。
三、黑龍江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信貸政策與金融支持相配合,扶持高端農機裝備制造業發展
打造特色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應致力于以培育嵌入寒地種植特色的高技術為引導,以提升地緣產業價值為支撐,以健全和優化產業鏈條服務為配套的綜合性政策保障體系。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和協調,有效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對新型農機裝備企業信貸支持的力度。建議管理部門在審定企業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放寬準入條件,允許新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跨行業經營,以進一步釋放企業潛力和激發市場活力。此外,省內各農機合作社及由政府出資采購的農機項目,在新購或更新農機裝備時,應盡量考慮《黑龍江省地方農機補貼產品目錄》中的產品。與此同時,對市場前景較好、與地方產業契合度高的新型農機裝備產品,更應注重區域性的推廣和使用,為符合條件的農機制造企業進入國家補貼目錄創造條件。
(二)鼓勵補貼與限產征稅相結合,促進新興與傳統能源產業有序銜接
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首先需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對傳統的能源消耗方式進行改革,而改革的代價也勢必要打破能源產業現有的利益格局。建議地方政府首先要協調好電網企業利益,以政策來引導設施改造和并網升級,為新能源產業培育市場基礎。其次,對傳統高耗能(主要是煤炭消耗)企業征收新的消費稅種,以此來補貼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第三,建立起新能源產業統一的技術評價標準與產品認證體系,對符合標準的R&D技術研發支出與產品經營所得稅予以退稅補貼,明確具體的退稅標準和補貼額度。
(三)統籌協調與服務貿易相配合,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引導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向NVC及GVC價值鏈高端發展,政府應統籌協調中小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目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企業雖然數量較多,但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地理位置分散、物流成本偏高、營銷渠道不暢,且產品同質化明顯,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內耗競爭情況,不利于市場秩序的有序演進。政府應在保障市場良性競爭秩序的前提下,統籌協調同質企業的產品優勢和物流渠道,建立官方銷售平臺,形成帶有地緣特征的區域品牌。另外,需配套跟進對俄貿易政策的專項建設,尤其是要在《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的大框架下,加快推進通道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推進:一是以哈俄歐跨境貨運班列為牽引,完善口岸交通、商貿物流、倉儲配送、電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已有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外向型綠色食品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三是加強以綠色食品為核心的跨境產業園區建設,注重產業鏈條的服務配套,加深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參考文獻]
[1]王文飛,初鳳榮黑龍江省主導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5):315
[2]楊其昭黑龍江省綠色食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5(5):477-479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