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芳
[摘 要]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于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經濟類專業,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實踐教學是實現國貿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針對目前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后,缺乏“雙師型”教師,實踐教學指導質量不高,實踐教學考核標準較低等問題,提出重視實踐教學,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多渠道緩解資金壓力,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加強 “雙師型” 師資隊伍建設;構建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實踐教學;國貿專業;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7-0150-02
一、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
(一)校內實踐教學
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以下簡稱“國貿”)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是實驗室模擬實訓,采用外貿模擬軟件,結合相關專業課程內容,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實踐教學。這些外貿模擬軟件通過模擬實習平臺讓學生在仿真的貿易環境中完成進出口貿易業務流程操作,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企業的整套業務流程,掌握從事進出口業務各項環節的操作技能。
(二)校外實踐教學
校外實踐教學是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校內實踐教學功能的有效補充。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在企業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承擔具體的崗位職責,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校外實踐能夠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到外貿公司、貨運代理、港口等重要國際貿易場所,讓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場景中參與進出口業務流程操作,從而了解國際商貿活動的一般規則和基本要求。
二、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上都是從具有豐富經驗的國家重點高校沿襲而來,培養目標為“理論型”和“學術研究型”人才,因此,國貿專業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很多民辦高校將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實踐課時比理論課時明顯偏少。一些民辦高校認為實踐教學的強度低于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課時費存在打折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課教師的積極性。一些民辦高校甚至認為培養實踐技能應該是職業院校或者企業做的事情。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實踐教學常常流于形式。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后
因為實踐教學需要有較大的資金投入,而現實中很多民辦高校由于經濟條件較差導致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后。在校內實踐環節,盡管大部分民辦高校都建立了國際經貿專業實驗室,但由于經費緊張,實驗室硬件設備落后、數量不足,無法購置配套軟件或軟件質量不高,很難有效開展實驗室實踐教學工作。在校外實踐環節,受資金實力的限制,一般民辦高校都很重視與企業簽訂校外實習基地的協議,但企業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對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并不高。國貿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存在諸多現實問題:一是實習崗位數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二是外貿企業擔心其客戶、貨源等商業機密被泄露而不愿接納學生實習;三是一些國家核心機關,如外管局、海關、商檢局等一般只允許參觀,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
(三)缺乏“雙師型”教師,實踐教學指導質量不高
國貿專業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在客觀上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據調查,民辦高校國貿專業的專任教師基本上都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 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但很多都是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普遍沒有在外貿企業的工作經歷,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專業教師在指導專業實習、校內實訓時受到極大的限制。
(四) 實踐教學考核標準較低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還沒有建立或沒能真正落實嚴格、規范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由于實踐教學形式多樣,考核方式又很靈活,很多民辦高校對學生實踐成績的要求遠沒有對理論成績的要求高。只要學生按時提交了調查報告或實習報告,就能得到實踐課程的成績和學分。然而,學生是否能從實踐教學中真正有所收獲,憑其所提交的報告是很難判斷的,更何況有些學生的報告存在抄襲的問題。實踐教學考核寬松,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忽視實踐課,以致實踐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提高民辦高校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重視實踐教學,加大實踐教學投入
首先,民辦高校應糾正過度偏重理論教學的課程結構體系設置,合理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重。比如針對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的課時至少應占到總課時的1/3。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適當地增加實驗室開放的時間,以彌補實踐教學課時的不足。其次,學校應建立實踐教學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開發和設計實踐類課程,并提高實踐教學課時費的系數,以提高專業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學校還應作好長期規劃,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
(二)多渠道緩解資金壓力,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緩解資金壓力,民辦高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具體途徑為:一是為企業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二是校校聯合共享實踐教學基地等資源,實現合作共贏;三是在充分保證教學基地用于本校教學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向社會開放,努力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在現有資金支持的條件下,民辦高校應從以下兩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第一,加強校內仿真模擬實驗室的建設。首先,民辦高校應加強校內專業性實驗室建設,加大對實驗室設備和軟件的投入,并注重模擬軟件的質量。其次,民辦高校應注重實驗室硬件及配套設施的維護和相關軟件的更新,使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與實際相符的操作技能。
第二,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endprint
民辦高校要探索與企業深度合作之路,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學校應與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以提高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為此,學校必須考慮到企業各方面的困難及各種利益要求,積極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與服務,滿足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比如,學校可靈活安排學生的實習時間,幫助企業解決間歇性的人員需求困難;學校可為企業進行人才“訂單式”培養,為企業輸送優秀專業人才,同時也可緩解企業擔心其商業機密被泄露的顧慮;如果企業需要時,學校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研方面的支持。
(三)加強 “雙師型” 師資隊伍建設
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應該是同時具有較高外貿理論知識水平和豐富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在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具體可考慮以下做法:一是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改變考核教師只重視科研成果和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的現狀,鼓勵具有豐富理論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的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教學。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模式。學校應主動承擔費用鼓勵專業教師定期輪流到有關外貿單位或企業掛職調研。三是采取“請進來”的模式。定期從外貿行業中聘請一些具有較強業務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實踐教學,以提高師資的實踐教學能力。
(四)構建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構建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構建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要對傳統的學生實踐成績評定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多元化且嚴格規范的考核方式。比如,一般校內專業課程的模擬實訓,應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情況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而不是僅以學生提交的調查報告或實習報告來評定成績。校外的實踐教學環節,可通過指導教師和企業共同來執行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具體可通過工作成果展示、含金量較高的職業資格證書、創業成果等多種形式來進行綜合性考核。同時,還應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結果反饋機制,通過反饋的良性循環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此外,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是順利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民辦高校應制定實踐教學的發展規劃,建立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吳海兵,李丹地方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的困難與對策[J]湘南學院學報,2010(12)
[2]鄭秀梅基于CDIO理念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對外經貿,2012(5)
[3]盛志君,趙明,張肖普通高校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
[4]孫艷,王芬地方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8)
[5]張汝根國際貿易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
(責任編輯:喬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