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肅
[摘 要]山西是我國北方的特色農業省,農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對促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發展很有必要。目前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面臨供求信息不對稱,市場開拓不足,電子商務滯后等問題。提出加強特色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信息傳遞;加快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拓寬流通渠道和市場;應用電子商務營銷管理系統,促進特色農產品流通管理模式創新;推動農產品“三網合一”,全面提升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水平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山西;特色農產品;流通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7-0088-03
山西是我國北方的特色農業省,農產品品種繁多,特色突出。谷子、雜豆、莜麥、小米、藜麥等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被譽為“小雜糧王國”“中華紅蕓豆之鄉”;蘋果、紅棗、核桃等干鮮果產量居全國前列;陳醋、蘆筍等也深受歡迎。這些特色農產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由于受到農產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暢等因素的影響,局限在產地,無法進入大市場、大流通,致使生產與銷售脫節,消費引導生產的功能無法實現,成為制約山西省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大對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將其作為山西省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拓展山西省農村消費市場,加快山西省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電子商務對促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1農業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發展現代流通產業的戰略任務
國務院發布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 規劃》中提出:“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加快經營模式創新,推動流通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國內貿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信息化已經被明確為新四化之一,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可見,工業、農業、流通業都要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已經提到了戰略高度。商務部在《2015年電子商務工作要點》文件中特別提出要“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農村電商恰恰是“互聯網+”和“新農村發展”這兩個概念的交會點。山西被列為“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省份,在太原、長治、運城三個試點市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作為我國北方的特色農業省,山西省應抓住機遇,全面提升特色農產品流通信息化水平,促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貿易發展。
2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促進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為了擺脫單純依靠煤炭發展經濟而帶來的產業結構單一、資源開發過度、環境污染等問題,開發利用特色農產品已成為山西省經濟結構轉型、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特色農產品的流通,提升其綜合競爭力,實現農產品產業化生產,成為山西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路徑之一。
3發展電子商務是山西省建設特色農產品高效率流通體系現代化的手段
(1)山西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程度較高,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山西省農業產業化在品牌建設上取得了很多成績。山西省農業廳評選出水塔老陳醋、冠云平遙牛肉、裕源核桃、 沁州黃小米、古城純牛奶、壺口蘋果、六味齋醬肉、鮮維特糯玉米、恒豐紅棗、夏普賽爾黃梨汁飲料10個品牌產品為山西特色農產品十大名牌。這些產品特色鮮明、歷史悠久、地域性強、知名度高、發展前景好,基本上代表了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水平。其中沁州黃等3個農產品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吉縣蘋果、壽陽小米、交城駿棗、永和紅棗、巴公大蔥、汾陽核桃、西回小米、榆社笨雞蛋、五臺山蜂蜜、長治黨參、維之王山楂等60個產品獲得“山西名牌農產品”稱號。以上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化對開展電子商務非常有利。
(2)發展電子商務有助于提升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山西省地處內陸,信息相對閉塞。依托網絡營銷技術,建立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可以使山西農業生產者通過網絡及時了解相關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和營銷信息,以便制定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等計劃。
其次,簡化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電子商務平臺為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提供了一個接洽、交易的平臺,借助于網絡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能快速、直接、有效地在供求之間流通,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
第三,拓寬了營銷渠道。電子商務構建了一個全球性的農產品信息平臺,增加了山西省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買賣的虛擬市場空間,提供了產品的拍賣及更多的貿易機會,簡化了業務流程。
二、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面臨的突出問題
1供求信息不對稱
山西省的特色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建設水平較低,尚未建成全面、準確、快捷的農產品流通信息網絡系統,難以實現流通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由于供求信息不對稱,銷售市場需求變化的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到產區和農戶手中,致使農戶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較弱,造成農戶在選擇生產品種時,缺乏指導,盲目跟風,往往根據當年的市場行情和平時積累的經驗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缺少有效的信息傳遞與疏導機制。當市場發生變化時,大多數小規模生產的農戶不能及時調整產品品種或種植面積,致使農產品未能適銷對路,導致供需雙方難以達成交易,給農業生產者帶來了生產決策的盲目和低收益,造成了特色農產品市場的非均衡性,破壞了農業投資所必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市場開拓不足
造成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滯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流通市場開拓不足,市場范圍嚴重受限。據調查,目前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市場形成了主要以省內市場為中心輻射源的小循環,而省外與海外市場比較少。特色農產品流通市場,具有很強的宏觀調控要求和信息驅動性, 是保證大中城市和非農產區的供應和農產品戰略性調配的循環,也是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的關鍵。如何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山西省特色農產品與外界的對接,是目前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endprint
3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1)山西省的大多數農戶和農業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接受和應用能力普遍不高,利用網絡從事商業活動的觀念滯后,加之電子商務建設投資大,維護繁瑣,因而忽視了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商機和利益。(2)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力弱。山西省建設的涉農網站以政府和協會主導的信息、技術服務為主的網站較多,例如:山西農產品市場信息網、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這些網站發布的內容以生產信息、實用科技信息居多,缺乏對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動態分析、監測和預警預報等。基于市場流通交易服務的網站較少,目前主要有貢天下、樂村淘、匯納云商等一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3)山西特色農產品具有分散性、季節性、安全性、易變質等特點,在物流過程中存在運輸難、保鮮與倉儲難、裝卸難、包裝難與配送難,制約了其電子商務的發展。(4)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與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產自山西省不同地區的同一品種的農產品在甜度、大小、外觀等方面差異較大,加大了開展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的難度。
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發展的對策
1加強特色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
目前,山西省應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地級市做好農業數字化工程建設。逐步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信息網絡平臺,加強農產品流通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建立覆蓋全省的生產、流通、消費的信息數據庫。及時準確向社會提供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行情信息、氣候信息以及交通路況信息。提供中長期的市場分析預測,為生產者、經銷者、消費者提供農產品的有關信息,實現農產品流通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從而引導農民合理生產,促進實現特色農產品理性消費。
2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拓寬特色農產品流通渠道和市場
電子商務是依靠信息化技術掀起的一場革命,發展山西省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應做好以下三點:(1)提高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培養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一方面,必須改變電腦只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工具的這種認識,讓農民認識到用好電腦可以走上富裕之路,調動農民開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提高其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另一方面,在農村培養一批電子商務人才,讓這些人成為其他農戶的經紀人,運用電腦及網絡銷售特色農產品,從而進一步帶動其他農戶使用電腦并參與到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中。(2)加大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由于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日益受到大中城市居民的追捧,但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卻很少,消費者難以買到需要的農產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與阿里巴巴、貢天下、樂村淘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深度對接活動;山西省特色名特優農產品應積極入駐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促進生產經營與市場的對接,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規劃縣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和路徑,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有計劃、按步驟地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逐步在縣級建立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在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或購買到山西省特色農產品。(3)努力推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與農產品質量標準化。農產品的標準化是影響農產品開展電子商務的重要因素。推廣特色農產品品質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以及產品編碼化,按照網上交易的特點,不斷完善特色農產品標準化體系。
3應用電子商務營銷管理系統,促進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管理模式創新
山西省農產品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融合有電子商務管理功能的CRM系統就能夠顯現出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CRM系統強調一切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各種營銷模式的整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體驗和感受。因此,山西省農產品企業應當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等營銷管理系統,贏得更多的客戶并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挖掘客戶潛在價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4推動農產品“三網合一”,全面提升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水平
“三網合一”即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的有機融合。在搭建山西省特色農產品信息網、營銷網的同時,還應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物流環節。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生產單位多為中小型企業,組織化程度低,配送需求屬多點次,物流技術難度較高。加之農產品大多具有鮮活的特點,由于缺少快捷的物流冷鏈體系,運輸難、儲存難問題始終存在,導致山西省特色農產品銷售呈現出很強的區域性,眾多農產品往往聚集在產地附近就地銷售,產品外銷的比重較小,時常出現產地的農產品積壓、銷地的農產品短缺的矛盾局面。因此,應當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和網絡技術改造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優化流通機制和資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農產品的“三網合一”,不僅可加速特色農產品信息的流動,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實現特色農產品流通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而且可解決特色農產品物流難的問題,為大力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奠定基礎,全面優化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
[參考文獻]
[1]許軍我國農產品流通面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思路[J]經濟縱橫,2013(3)
[2]張哲美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商貿,2014(25)
[3]歐陽小迅,黃福華入世對我國農村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3(1)
[4]王冬霞新疆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優化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3(6)
[5]丁俊發流動創新驅動的十大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3(2)
[6]李秀蘭,姜巖,張天維遼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4(11)
[7]馬力山西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電子商務,2013(7)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