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軍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經濟建設的發展,高等職業學院必須面對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及學生對所學專業、學習進度、學習方式的不同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知識、智力層次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校教學的靈活性及辦學的主動性和適應性,試行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習制已顯得尤為重要。
1、學制彈性,為學生成才提供多種途徑:《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教職成[2006]4號文件要求,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遵循教育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有效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是幫助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需要,試行彈性學分制則是落實文件的一種較好的途徑。
⑴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三年內能提前修滿規定的學分,一是可鼓勵其選修第二專業課程;二是可以選擇自學考試或函授完成本科課程,提高專業水平;三是可提前參加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然后按有關規定辦理畢業手續。
⑵對于理論基礎較差三年內較難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通過強化技能訓練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適當延長學習年限;或先取得結業證書,到社會上邊工作邊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學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畢業資格。
⑶對于有提前就業創業需要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完成必修課和限選課60%以上學分的情況下,可采用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形式;也可回校或就近選擇參加自考、函授、國家職業資格技能等級鑒定考試,學??梢哉J定其相應學分,在規定期限內修滿學分可獲得畢業資格。
2、采用學分和成績分雙重指標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采用彈性學分制時,完成規定的學分是確定學生能否畢業的重要依據。按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以16-18 課時為一個學分;獨立開設的實踐課、軍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以一周為一個學分。按照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三年制畢業總學分為170 左右,只有完成規定的總學分才準予畢業。
同時為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競爭機制,采用學期(或學年)成績分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如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級專業技能競賽獲獎,學??山o予一定的獎勵成績分,以成績分作為評先評優、評選獎學金、頒發助學金、推薦入黨和推薦就業的重要依據。
3、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銜接:試行彈性學分制必須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學校和課程為中心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轉變。對于學生獲得與所學專業相應的、經社會認可的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或獲得教育部門認可的計算機、英語等級證書,可申請免修相關課程,經學校審核認定后可獲得相應學分。
1、課程設置問題:高等職業院校試行彈性學分制的核心在“選課制”,換句話說就是學校提供的可選課程門數是否夠多,覆蓋的范圍是否全面,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只有這些問題解決好,學生的自主選課和靈活修業才有保證。其中“選”是形式問題,“課”是核心問題。
⑴課程安排要體現課程科目和時間安排的彈性化:設置的課程對學生來說應具有選擇性,即提供的可選課程門數是足夠多。我們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一般考慮“兩類三種”課程:兩類是指必修課和選修課,三種是指必選課、限選課、任選課。根據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特點(專業多,但每個專業一屆的學生數量不太多)和師資力量(教師的數量有限),選修課的設置與學生的選擇通常采用組塊的選擇,而不是某一門課的選擇;限選課則主要是讓學生在大專業下選擇專業方向;任選課主要是人文類、藝術類和創業管理類,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⑵課程設計要體現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模塊化的專業技能課程結構是試行彈性學分制的必要條件,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寬基礎、活模塊”,形成模塊式多元化的選課體系。
2、管理制度問題:高等職業院校試行彈性學分制實際上是對傳統的教學管理提出的挑戰。
⑴教學組織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在課表排列、教師授課、學生選課、教室安排等方面,傳統方式下一對一的關系(一個學生、一個上課班級、一門課程、一個教師)變成了一對多的關系(一個學生、多個上課班級、多門課程、多個教師),關系更加復雜,對學生上課考勤、選修、免修、重修、考試等問題的管理難度加大。⑵學籍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在學生入學、注冊、休學、退學、復學、轉學、獎勵與處分、結業、提前或延長畢業、輔修專業證明、允許工學交替等情況更加復雜,管理難度增加。
1、進一步提高對職業院校試行彈性學分制的認識:《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已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因此,對職業院校試行彈性學分制要高度重視,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努力實現由學年制向學分制的平穩過渡。
2、進一步改革招生與就業制度,為職業院校試行彈性學分制的創造良好的環境: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改革現行招生管理制度,允許學校和學生在學習中期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專業調整。對已經取得學分并符合畢業條件的學生,應允許提前辦理畢業證書,勞動和人事部門應允許其提前進入勞務和人才市場就業。
3、借助現代化技術加強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設備,引進或開發相關的管理系統,通常應包括入學管理、教務管理、考務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等,不斷提高管理效率。
[1]馬樹超,郭揚.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清明.中國高校學分制研究——彈性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