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平+陳稚文

摘要:為適應向職業教育轉型的時代要求,培養技術型應用人才,文章從工程制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從課程安排、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考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以實現向現代職業教育的轉型。
關鍵詞:工程制圖 ? ? 職業教育 ? 教學改革
工程制圖是工程技術人員的語言,從設計到施工都依賴于工程圖紙的表達。工程制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專業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適應向職業教育型大學轉型的要求,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文章提出對工程制圖教學進行改革。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安排不合理
工程制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根據現有培養計劃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由于本課程內容涉及到的專業內容較多,而本階段還沒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生又沒有施工現場學習工作經驗,無法透徹理解所學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軟件的發展已經將繪圖人員解放,由傳統的手工繪圖轉變為計算機繪圖。湖南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制圖課程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同時開課,授課教師不同,沒有對授課內容進行溝通協調,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脫節。
(二)教學方式不合理
工程制圖課程內容涉及到房建、結構、道橋、隧道、給排水各方向基礎制圖內容,由一位教師講授全部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每位教師所學專業方向單一,沒有對全部內容精確掌握,由一位教師授課難免對不熟悉的方向教學不夠準確全面。
(三)教學方法守舊
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內容設計呆板,不夠形象。比如建筑平面圖的生成及繪制,僅采用圖片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從何位置進行剖切,如何投影得到,圖中各線條代表什么內容。單層工業廠房牛腿柱的配筋,僅采用圖片,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各鋼筋空間位置,從而對于如何列出鋼筋表無從下手。
(四)教學實踐環節欠缺
工程制圖是將實物采用圖紙的方式表達,建筑施工圖是用圖紙表達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及詳圖等的圖樣。鋼筋混凝土結構圖是表達構配件的配筋的圖樣,僅靠課堂授課無法真實展現圖紙表達的內容,學生無法真切感受?,F階段的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僅靠課堂學習對圖樣的理解不足,學習效果不盡理想。
(五)考核方式不合理
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閉卷考試結合的成績評定方式。但僅靠一張試卷無法真實體現學生掌握情況,應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讓學生理解圖紙表述內容,并能正確抄繪。而傳統的閉卷考核方式時間和考試內容受到限制,并不能真正達到對教學內容的考核效果。
二、教學改革方法
(一)調整課程安排
工程制圖作為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需要在專業課程之前開設,但是內容又涉及到專業課程的內容。針對本課程的矛盾性,按照現有開課計劃不變,但是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圖紙表達的內容,在校內建設實踐實訓基地,安排課程實習,讓學生自己制作建筑實物模型,通過制作模型的過程理解圖紙所要表達的實際內容。鋼筋混凝土結構圖中梁、板、柱的配筋涉及到的專業知識較多,為使學生能夠理解課堂內容,在實踐實訓基地制作梁、板、柱實際配筋構件。為了使學生能應用繪圖軟件CAD表達本課程內容,將CAD課程與工程制圖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調整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表1 ?工程制圖內容及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課后作業
制圖的基本知識 4 學習建筑制圖標準
CAD基礎操作 16 練習基本操作
建筑施工圖的表達 6 分小組制作模型
CAD建筑施工圖的繪制 8 CAD繪制參觀的建筑施工圖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的表達 14 實踐實訓基地參觀
CAD結構施工圖的繪制 8 CAD繪制參觀的結構施工圖
給排水、橋涵施工圖的表達 8
總計 64
課程大作業 手繪和CAD繪制自制模型建筑施工圖,抄繪給定結構施工圖
(二)改變教學方式
工程制圖課程涉及到的專業方向全面,因此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相關方向專任教師講授相關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所學內容,同時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改變教學方法
傳統的多媒體授課雖然能提高課堂利用率,但是由于工程制圖課程以圖紙表達實物的特殊性,僅靠傳統多媒體授課不夠形象。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用3D設計軟件sketchup等對相應內容建模并在課堂上演示,增強所授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引入動畫,比如建筑平面圖的生成,采用動畫效果表述剖切位置及根據投影表達到圖紙上的內容。
(四)課堂與實踐結合
由于工程制圖課程與實踐結合緊密,可以將培養計劃中的認識實習與本課程結合,在學習完建筑施工圖之后,安排學生參觀校內已有建筑物,觀察其平面布置、立面設計及樓梯的設計。為使學生對不同的建筑物都有所了解,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教學樓、宿舍樓、單層廠房等。結構施工圖課程講授結束安排學生到相應的施工現場,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講解,教師結合課堂講授內容進行補充。對于橋涵隧道內容,教師帶隊進行參觀。工程制圖與認識實習結合,不僅完成了各課程的教學計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調整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采用筆試與機試結合。對于課程理論知識采用筆試閉卷考試。由于工程制圖與CAD合并為一門課程,機試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已給建筑施工圖及結構施工圖在給定時間內完成計算機操作,成績評定各占40%。根據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及作業完成情況給定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20%。這種考核方式改變了傳統考核方式檢驗學生記憶能力的效果,能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徹底理解,考核學生的掌握程度,對工程制圖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具有良好的考核效果。
三、結語
教育部的改革方向為向職業教育轉型,這種轉型的中心問題是課程改革。針對土木工程這種應用類專業,應該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型應用人才。工程制圖是所有專業課程的基礎及應用,面對當前大學生職業技能缺乏,企業技術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對工程制圖進行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綜合能力是工程制圖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傳賢.土木工程制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10).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3]張麗萍,程耀東.基于“卓越計劃”的工程圖學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4):162-164.
[4]張會.關于《土木工程制圖與CAD》課程建設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2(21):202.
作者簡介:
郭恩平(1987-),女(漢族),山西臨汾人,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師,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
陳稚文(1987-),男(漢族),湖南永州人,助理工程師,碩士研究生,永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從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