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榮
(西安工程技師學院教務處,陜西 西安 710061)
近年來,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張,招生規模大大增加,再加上“用工荒”的不斷涌現,社會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認可度與日俱增,更多優秀青年學生選擇就讀于職業院校。但是,中等職業教育中專業的定向性和就業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是學生、學校乃至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學生唯有拓寬知識領域,掌握更多技能,增強適應能力。所以,平衡基礎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的比例關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學生的長遠發展中至關重要。
職業教育中專業技能教育是其優勢和特色所在。所以,很大一部分學生、老師、學校甚至社會對基礎課程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長期以來,社會普遍對中等職業教育存在一種誤區,認為職校生低人一等,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是一個只能做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的一線操作工人,很難成為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技術性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只要教會學生一技之長就可以了。
由于職業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導,使得很大一部分職業院校在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各方面比例失衡,主要表現在:(1)學校大大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培養力度,而對基礎課教師很少組織培訓、學習,而且大規模以外聘教師為主,這些老師較之本校教師責任心較差,難于管理,教學質量很難保證。(2)學校為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對生源幾乎沒有要求,導致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習風氣大大下降,基礎課教學更是難以較好的開展。(3)職業教學的職業技能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評價體系,而基礎課評價體制不夠健全。
不少職業院校的老師也錯誤的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沒必要對基礎理論課做過多要求,及格就行,再加上部分學校對基礎課時的不斷減少,無形之中降低了基礎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導致一部分理論老師有懈怠心理,不能積極加強學習,教學水平很難有較大提高。
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成績不理想而不得不選擇了職業院校,大都抱著“學習一技之長好就業”、“來技校就是學技術”的思想,再加上社會、學校、一些老師的錯誤引導,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基礎課學著無用,對基礎理論課的學習報有“學與不學一個樣”的想法,不重視基礎課程的學習。
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是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要達到這樣的培養目的,必須平衡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中職的基礎課程教學呢?
首先,學校應拋棄錯誤陳舊的中職教育觀念,那種認為職業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大批的一線操作人員的想法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了。職業教育應該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既具有理論知識水平,又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轉崗、創業和深造基礎的綜合技能人才;其次,學校可適當的對生源進行一定的限制,或者至少對較好的生源和較差的生源加以區別,對其進行分層教學,保證教學質量。這樣,良好的教學質量推動就業的發展,從而側面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再次,重視基礎理論教室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培養,通過培訓、賽教、觀摩教學等方法不斷促進理論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最后,建立健全而完善的理論課評價體系,嚴格考試制度,改變學生“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思想,將學生的每門課程成績作為推薦就業的重要指標,擇優推薦。
教師要有較強的責任心,本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
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注意創建良好的課堂情景,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多樣、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傳輸知識和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對于參差不齊的學生,采取適當的分層教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適當降低知識難度,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組織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深度學習,也可以在他們之間進行知識競賽等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這些學生在學生中起到一個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基礎課教師任何時候不能有懈怠心理,應當通過學習、培訓、聽課、總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不斷改善教學效果。
學生要克服自卑心理,面對基礎課程,摒棄“我就是一個差生”的消極思想,改變“成才之路必須上大學”的想法,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為自己后續學習和學歷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調查顯示,中職的學生中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職校的學生要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必須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努力做好“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四個環節,既要求獨立思考,又注意與同學合作,在不斷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學能力。
綜上,我們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如果能很好的平衡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能確立共同的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那么,我們的中職教育一定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出色的技能型人才;而職校的學生也一定能有一條更寬闊的發展道路!
[1]教育部.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研究中心.數學(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馬建富.職業指導[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職業指導[M].中國勞動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