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兵 徐 冶 李松巖 于 洋
(吉林醫藥學院實驗中心醫學科研實驗室)
我國高等教育的職能是培養專門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近年來,國際競爭更加注重科技競爭、人才競爭,高校的任務已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有創新觀念和能力的高級人才。科研素質的培養,已不僅僅面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而是在本科生階段就要支持學生參與科研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醫療機構對醫學生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還要求他們有超前的理念、廣泛的視野和科研探索精神?,F階段醫學本科院??蒲姓n程的增加、大學生課題的開展、科研類選修課的大規模開設、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設立等,無不體現著我國現代高校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和素質的方向與決心??蒲心芰Φ呐囵B不是單一的,而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資料搜集和處理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1]。由于醫學本科生理論課業較重,往往忽略科研和實驗課的重要性;也有的學生明白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從何入手,不知如何培養科研思維。筆者認為,想要讓學生真正接觸科研,對科研感興趣,最好的方法是在學生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鋪墊后進行綜述寫作,確立目標后通過大量閱讀文獻、整理綜述框架、理論聯系實際、文獻討論等綜述寫作的必備工作來完善學生科研課程的學習和知識擴展。文獻綜述是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所研究問題(學科、專題)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撰寫科研綜述能夠充實醫學本科生的科研學習過程,對提高學生科研能力、鍛煉學生科研思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獻閱讀是培養醫學本科生科研興趣和創造力的基礎。當代大學生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我選擇的欲望與要求。對于不同專業的醫學領域科技前沿報道,帶教老師應因材施教,分層次、分批次地引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進行閱讀。本科生的科研課程,不能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學生們針對所學理論與實踐知識對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擴展。由于科技發展的速度遠遠快于本科生教材,教材中的知識點固然較為成熟,但對最新的科研成果的報道還是存在延遲。獲取信息和搜集資料的能力是一個科學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并且貫穿于整個科研過程當中。學生讀文獻的效果有三:一是能夠發現與所學知識有驗證性的知識點,能夠促進學生對現行科研實驗的理解;二是能夠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全方位認知,對掌握薄弱的方面加深認識,理清后續研究的實驗方向;三是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記憶模仿和主旨歸納的能力。教師應教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應用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Konwledge等數據庫查找文獻資料,可以是影響因子較高的英文文獻,也可以是被引用次數多、國內權威期刊雜志發表的中文文獻。激發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學習熱情,帶著問題擴寬知識面。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將文獻分類、甄別,鑒別哪些科研技術或治療方法比較成熟,哪些理論是假說,哪些是當前醫療研究的熱點問題。同時,大量閱讀文獻也增進了本科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學生接觸到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信息,必然能夠對當前掌握的科研知識和實踐有一些假設和構想,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多與學生交流,幫助他們指明其想法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或不符合邏輯的,對一些學生存在的偏激思想進行矯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思想。可見,學習與思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促進。大量的文獻積累和閱讀,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將文獻中的方法和觀點與學過的知識做對比,吸取文獻中的經驗,理清科研思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或根據學生自身特點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查找、閱讀文獻,理論聯系實際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講解和指導,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繼續提問,引導學生向某一個領域或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使學生們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善于總結問題,通過大量閱讀來解決問題。通過文獻解決問題,不僅僅體現在文獻的閱讀中,還體現在對文獻主旨的掌握,對作者思路的理解,對前沿知識的認知等多方面的訓練中,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積累,才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有水平的問題。在學生的文獻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教師應提倡學生以批判和質疑的思維來看待文獻的觀點、方法和結果,理清學生的思路和方向,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的積極性。
清晰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口頭表達能力是當代醫務工作者需著重鍛煉的能力。當學生們的文獻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對所探知的領域有一定的認識。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領悟的具有出發點的文獻相關知識匯總,并梳理出相關理論的基本框架,也就是形成綜述的雛形。之后根據不同學生理出的不同知識點,領導學生們進行文獻討論。文獻討論是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學到的、理解的知識點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質疑、相互促進,使學生們不同的理解方式進行思想碰撞,同時相互啟發。這個階段,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加強。
學生的科研思路理清后,可以開始進行文獻寫作的前期工作??蒲谐晒ǔJ且哉撐牡男问奖磉_出來。嚴謹的文字表達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要求科研工作者不僅對實驗有著清晰的思路和耐心細致的實踐能力,還必須能夠清楚表達疾病治療或科研進展的相關背景、實驗方法、發展動態、前景展望等。有很多學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習慣和領悟能力,但寫作水平差強人意,存在著邏輯不嚴謹、表達不清晰的問題。正是因為他們認為科研工作只要會做實驗、會做診斷、會下醫囑就可以,因此忽略了科研論文寫作的訓練。在綜述寫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理清了學生的科研思路和框架。在學生閱讀文獻的同時,對經典的、影響因子高的文獻,除了參考文獻觀點外,還需要參考整個文獻的文字布局,邏輯脈絡,學習著名專家學者的文字表達方法,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同時還要對相關引文的原文進行查閱,以充實對相關理論的全面認識。在撰寫綜述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將相關科技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煉和升華,還規范了科研論文的寫作格式、文字表達方式、標點符號的使用、表格圖表的排列等的正確表達方式。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原則。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要從理論知識中汲取營養,最終落實到實踐當中。文獻的閱讀、理論知識的總結、科研構思的出現和理論框架的重建,最終都指導著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文獻中的方法、思路應用到科研課程的學習中,鼓勵學生具有更開闊更超前的眼界,讓學生們勇于嘗試不同的基礎實驗、檢測方法、治療方法等,總結實踐經驗,提高實驗水平,以實踐證實理論,以實踐質疑理論,使問題、理論、實踐這三者循環往復,推動學生科研能力的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把創新精神作為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重要素質。培養醫學生的科研素質是當代醫學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蒲芯C述的撰寫能夠從文獻閱讀、總結歸納、文字表達、口語交流、辯證思維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科研素質。將創新精神和素質培養應用到醫學專業本科生的科研教學中,是科研教學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與要求。
[1]趙艷,閆惠平,張永宏.重視綜述寫作培訓在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中的應用.北京醫學,2012,(34):501 -502.
[2]張麗華,王娟,蘇源德.撰寫文獻綜述的技巧與方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01):45 -47.
[3]來秀明,陳旭.簡論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科技創業月刊,2007,(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