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明
(遼寧省錦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課堂提問是開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理解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要保證提問達到應有效果,否則提問就是無效的。課堂提問是否有效,關鍵在于是否符合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并不十分理想,為此,應深入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
我國高中教育已經經歷了多次改革,受現代教育體制影響,已經逐漸走向人性化,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較多變化。高中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育模式已經較為完善,但是高中教學方面人存在較多不足。雖然很多教師多年來工作在高中教學第一線,幾乎每天都要為課程備課,課堂上也要向學生提問,但是多數教師并未仔細思考自己的提問是否有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重視提問的目的和功能,也較為重視學生的感受,但忽略而來提問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的提問,很多教師并不清楚其具體概念,而上級教育部門也未對低效及有效提問做出具體的界定。總體來看,提問的有效性缺乏評價標準,更缺乏實踐經驗。
就高中數學而言,課堂提問必須與其學科特點相符。增強提問有效性,既要注重數學教學的一般性原則,又要注意提問本身的靈活性,現具體闡述如下。
課堂提問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否則無法保障提問達到教學的目的。高中數學教學目標應與課堂提問目的相符,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首先,要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形成課堂教學的一系列子目標;其次,制定相應的提問目標,每個子目標要對應一個提問目的;再次,根據提問目的設計課堂提問。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責任。因此,數學提問要比其他學科更重視提問的啟發性。高中數學涉及較多抽象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借由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理解知識。數學教師應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數學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和方法,避免提問的產生負效果,使提問達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提問應經過反復的推敲制定,要求其必須符合科學性的原則。提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主要從兩面做起:一方面,是提升提問內容的準確性,確保學生不會受到錯誤信息的引導;另一方面,是提升提問的層次性,逐層深入的提問較易被學生接受,教師必須做好統籌安排。作為教師,既要注重課堂提問內容的檢查工作,又要注意提問的邏輯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理解和運用教學內容。若提問順序雜亂無章,會使學生更難以理解知識所教授知識。為此,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提問時,要根據課堂情境合理調整提問的順序,使學生通過提問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例如,在進行高中數學人教B 版教材必修一第一章集合《集合及集合的表示方法》時,授課前學生未對集合方法建立概念,而概念本身較為抽象,為此教師可用多媒體技術啟發學生,教師將集合的概念用動畫展示,動畫中每個集合所包含的元素自動歸為各個集合。在集合形成過程中,教師停止動畫,詢問學生:“紅色元素屬于哪個集合?”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觀看,隨著動畫播放,教師再問學生:“A 屬于B 集合嗎,A、B 兩個集合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們再提問中,逐漸理解了集合及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明白如何用集合表示不同類的東西。
學生的思維較為靈活的,因此,課堂教學的過程可能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要求教師要靈活處理課堂提問。例如,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思維受阻的現象,導致課堂僵局出現,此時教師既不能干等學生自己得出答案,也不能代替學生回答,而是要靈活變通,根據課堂情境再向學生提出一些輔助性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回答出所提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剛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各個知識點是彼此分離的,沒有有效地連接在一起,所以課堂提問時,學生會出現來思維受阻的問題,而教師的提醒可以使學生思維轉變,使各知識點節點間聯系起來,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網絡。教師還可以適時巧妙地提出一些輔助性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相關鏈接,教師不必完全照搬備課時的順序提問,課堂情境發生變化后,應及時做出更改提問順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當前,初中學校已經開始重視課堂提問有效性,并建立了初步的評價標準,但是高中學校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未展開,多數研究還停留在理論階段。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較為明顯,有效的提問,不僅使學生清晰理解所學知識,更能使學生“舉一反三”將知識應用到實際應用中。為此,應重視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首先,應明確提問有效性的概念;其次,要求教師掌握增強提問有效性的方法和技巧;再次,要求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以指導和規范課堂提問。鑒于上述情況,應積極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索,使課堂提問更好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即增強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提問本身的固有功能,盡量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高中數學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有效性,并將提問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反復推敲提問的作用和預期效果,使學生易于接受提問,并在提問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廣大高中數學教育者,應著力改進課堂提問的不足,并積極探索提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注重課堂提問功能的開發。
[1]王秋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10):221 -222.
[2]孫澤藏.數學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啟發[J].數學教學,2012,11(07):96 -98.
[3]許梅.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的教師提問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12(10):112 -124.
[4]張海燕.“問題”背后的思考一對一堂課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觀察和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2,7(06):136 -137.
[5][美]湯普森 著.趙麗,盧元鵑 譯.從教第一年:新教師職場攻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45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