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西美 王興花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新橋小學)
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與城市相比,有很大不同。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的不同會造成心理、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上的差異。農村學生更為親近自然,對自然的熟悉程度和親身的體會和城市學生不同。但是,農村小學因地理位置偏遠、人口分散、經濟落后種種缺點,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缺少對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教學方式滯后。
創造性思維的含義是抽象的。創造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大致涵蓋了兩個方面,一種是創新的思想及表現,另一種是指創新的性質。由此可見,創造性的思維是一種強大動力支持,支持人們對世界進行改造。
獨創性,這是獨立性、創新性、新穎性的集合體,集三種性質的優勢于一體。深刻性,這是指集逆向性、發散性、形象性于一體的特點。矛盾性,世界上事物的存在發展就是矛盾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與發展是對立統一的,矛盾意味著客觀。敏銳性,常常會聽到人們說“你的思維跳躍地挺大啊”,這句話說明了思維具有敏銳性,在思維跳躍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必定會引起質的飛躍,即在原有的思想觀念和解決問題的措施上有所突破,掙脫束縛。
語文教學本來就具有指引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即母語)、豐富語言積累的作用,而培養小學語文創造性思維,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倡導終身教育的現今社會,語文的學習并不只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中工作、出行、交流、溝通的需要,它同樣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修課。語文還是一種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語文與各個學科息息相關,理解能力是高效學習的重要途徑,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則主要在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只有激發農村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在語文上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學素養,為形成良好的品格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激發必須提上日程。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之前,都會對即將講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心血,對教育的方式進行研究,對課堂的形式進行改造加工,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具有創造性。
農村學生的求知欲比城市學生高,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忽視了農村小學生語文的創新性教學,小學生的思想較為單純,這種單純的思想是最具有創造力的,教師不要過分地打壓,限制學生的思想,要給學生提供更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們進行創新。
新課標的背景下,農村小學生無疑是教學中的主體,所以應以學生為本,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在關鍵時刻進行指導,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輔助作用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在關鍵時候提供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協調。
活動性學習的目的,是便于學生用更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如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等。教師要圍繞一定的主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多一些探究性的題材,由封閉性提問轉變為過程性的探究,由終結性結論轉變為過程性的探究,要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思維。
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的奧秘。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思考,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其次,要在觀察的過程中適當地啟發學生,必要的時候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自己設置問題,通過自己設計來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
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總數的比重大,農村小學生是將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我們必須將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應用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讓祖國未來的主人肩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為祖國的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1]董占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都市家教,2014,(02).
[2]劉宗林.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激發[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趙崢.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激發[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
[4]張玲.淺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J].讀寫算,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