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艷 李因鳳
(山東省淄博第七中學;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口訣記憶法是簡便易行的記憶良法。筆者在上初中時,有幸遇到一位非常優秀的地理老師,他非常喜歡用口訣進行教學,時隔20 年后的今天,筆者仍然對那些用口訣記憶的知識記憶猶新,如他把我國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排名巧妙地利用諧音編成口訣,裝滿回苗為姨家猛藏,譯為: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注:現在土家族數量已經超過彝族)。再如把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編成口訣:誰家的火苗土天海明。譯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注:2006 年冥王星已經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現在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受該恩師的啟發,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意口訣的積累與應用。現舉例列出常用的幾種口訣類型供大家參考。
諧音口訣就是把記憶內容編成另外一句聲音相似的話來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該方法可以把枯燥乏味并且抽象無規律的學習內容變得詼諧幽默,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記憶。諧音口訣由于在編寫時利用了字的諧音,在使用時一定要強調要求學生準確記憶知識,避免因為諧音導致錯別字而適得其反。
新鐵臂阿童木,猛!
譯為:Zn Fe B ()Cu Mo Mn
或鐵碰猛,鉬心痛
譯為:Fe B Mn,Mo Zn Cu
或鐵錳碰新木桶
譯為:Fe Mn B,Zn Mo Cu
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
譯為:O P C H N S P Ca Mg K People=人
攜一兩本單色書來
譯為:纈氨酸 異亮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蛋氨酸(甲硫氨酸) 色氨酸蘇氨酸 賴氨酸
或甲攜來一本亮色書.
譯為:甲硫氨酸 纈氨酸 賴氨酸 異亮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蘇氨酸
姨姓賈,腎下垂。
譯為:胰島,性腺,甲狀腺,腎上腺,下丘腦,垂體
簡化口訣就是將要記憶的內容簡化,用最節省的文字表達出來,并且通過聯想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濃縮后的口訣變凌亂為有序,易于理解,這樣不但便于存儲和檢索,而且韻律感強,朗朗上口,可以有效防止遺忘。
原核生物:藍色細線支毛衣
譯為: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或細線織藍衣
譯為: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藍藻,衣原體
真核生物:一團酵母發霉了
譯為:衣藻,團藻,酵母菌,霉菌
線葉雙,無心糖
譯為: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種類:胡也,ab 也。顏色:橙黃藍黃
譯為: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顏色:橙色,黃色,藍綠色,黃綠色。
膜仁消失顯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建新壁。
譯為: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
中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平均移向細胞的兩級。
末期:染色體和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形成新的細胞壁(僅限于植物細胞)。
“呼-下-分-未”
譯為:“呼”指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自身同化的物質所消耗的能量;“下”指通過食物鏈,下一營養級從本營養級同化的能量;“分”指通過遺體殘骸、枯枝落葉等,分解者從本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未”指限定時間內本營養級未被利用而得以儲存積累的能量。
歸納口訣就是將有些知識內容通過總結規律,歸納出類似于數學或物理公式一樣的可以直接套用的口訣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從而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提高解決此類問題的解題速度和準確率。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像的鑒別,遺傳系譜圖中單基因遺傳病類型的判斷這兩個知識點,既是學習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總結分析,編成可供學生公式化使用的歸納口訣,能有效幫助學生輕松突破難點,順利掌握解決這兩類題目的方法和突破口。
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Ⅰ。
譯為:有同源染色體但是沒有配對等行為的為有絲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的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行為的為減數第一次分裂。
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找女病,女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為伴性(X),否則為常染色體遺傳;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找男病,男病的母親和女兒都患病為伴性(X),否則為常染色體遺傳。
譯為:
父母都無病生出有病的孩子為隱性遺傳病,找到系譜圖中所有的女性患者,如果他們的父親和兒子都是患者則判斷為伴X 隱性遺傳病,否則為常染色體遺傳病。
父母都有病生出正常的孩子為顯性遺傳病,找到系譜圖中所有的男性患者,如果他們的母親和女兒都是患者則判斷為伴X 顯性遺傳病,否則為常染色體遺傳病。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口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和長久記憶,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在使用口訣的過程中要注意準確記憶,并且建立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以防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扭曲原義。而且口訣的作用是有限的,教學中要把握口訣教學的恰當時機,適時地應用口訣,并注重多種記憶和學習方法地綜合使用,避免過度依賴口訣,濫用口訣。
[1]張東.新課標高中生物教學口訣的借鑒與創造[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26).
[2]李振華.初中生物學口訣摘編[J].中學生物教學,2007,(9).
[3]陳波.運用生物口訣去學習[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