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林
(寧夏銀川市第九中學)
教育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事業,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應該是豐富多元的,既是學生的“領頭雁”,又是學生的好伙伴,還是學生的心理疏導師,但任何角色的扮演都少不了班主任良好的溝通能力。
課堂是班主任塑造自我形象的主陣地,高中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是不變的,但是傳授知識的途徑多樣,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肯定是一個優秀的專業老師,在知識傳輸的過程中,老師良好的思想和語言表達往往使高難度的知識點變得輕松易懂,學生在輕松地學習過程中領悟的是知識,接受的是老師輕松的疏導和引領,駕輕就熟的語言解讀,更重要的是老師以輕松完美的表達在學生心目中形成的知識形象。
通過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我發現講課出色的老師很容易運用語言優勢和學生進行互動,知識講解準確清晰,表達清楚完整,肢體語言得體優雅,語言互動親和生動。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更喜歡這樣的老師來做班主任。高中課程知識涵蓋面廣,信息量大,即使這樣,老師也不能獨當一面一言堂,優秀的班主任往往會利用課堂展示自己與學生的溝通能力,他會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密切捕捉學生對難點問題的困惑和思考,把握好關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善于聆聽,善于啟發,善于指點,善于鼓勵。學生通過課堂來認識老師,給老師一個合適的定位,一個善于溝通交流的班主任往往是通過課堂完成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塑造。所以,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的課上好,讓課堂為自己添彩,成功的課型多種多樣,但是老師出色的語言溝通是基礎,也決定著一堂課的質量。
不可否認,今天的社會,信息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今天的孩子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物質生活的徹底改變帶給他們更大的生活自由度和精神的自由空間,但是,他們的自我、脆弱、任性的程度超過任何一屆前輩,這也給當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首先要了解自己,班主任要多問問自己,在班級建設中的愿景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達到,學生能夠給予自己的力度有多大;走近學生,告訴他們自己對班級的發展規劃,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學生有多少能量是可以直接作為班集體的凝聚力,有多少潛在能量需要激發,有道少負能量需要消解。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的溝通才能獲取信息。我以為,高中生的可利用優勢在于他們從年齡上來講已經趨近于成人,從心理上來講正走向成熟,從思想上來講更渴望豐富,他們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信任和賞識,所以,這幾點優勢決定了高中班主任擁有更多的機會走近孩子,了解他們的真實心理趨向,以自己的真心換取他們的真心,以此達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良好的語言激勵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與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愿望;這一點在努力且成績好的孩子身上容易實現,他們本身對學習和自我的要求比較高,班主任正確適時的激勵會更加堅定學生的學習目標。班主任的溝通能力更應該輻射全班,因為他是領頭雁,要想讓一個班集體發展,必須有全局意識,班主任需要抽出時間和精力,為它們制定明確的、共同的目標,引領這個團隊的共同成員圍繞目標前進。作為人生中重要的成長階段,高中時期的孩子更需要一個人生的導師兼伙伴來引導他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作為引領者的班主任溝通與交流就格外重要,既要體現出理性原則,又要輔以感性指導,還需伴有人格魅力,說出去的話得有人聽,給出的建議得有人欣賞,最終使得這個團隊中大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其出色的溝通能力最終體現在對問題學生的分析與引領上。因為這一類學生在以往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已經形成某種定勢,高中階段的教育就有很大的難度,這對班主任絕對是個挑戰。對于這類孩子,班主任要拋棄以成績論成敗的負面因素,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告誡我們:“不要輕視后進生,他們可能是學校未來的贊助商。”與這些孩子的溝通絕對是水平的挑戰,不能冷嘲熱諷,不能急功近利。要尋找突破點,讓學生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述說個人意見和要求,反應自己的真實情況,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班主任進行有效地溝通,特別是語言和情感交流,高中生已經不滿足于老師簡單膚淺的夸贊,而是希望老師是一個真誠的傾聽者,高明的指導者,智慧的分享者,所以,能讓這類學生心中茅塞頓開、如沐春風的溝通才是真正的能力體現。與后進生的交流溝通一定要注意場合、方式、時間、態度等等要素。在談話中有尊重、有鼓勵,甚至班主任可以成為他們做過的某些壞事的分享者,能夠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期望,兩個生命只有平等,才有交流。曾經統計過我校的一個教學班的孩子能力發展,書法、繪畫、音樂、舞蹈、表演等特長孩子占到班級人數近一半,模仿惟妙惟肖的孩子有可能是個打架分子,他們當中有的孩子語文能考出三十分的成績,六門功課加起來總分也不過三百分,與這些孩子的溝通,對班主任絕對是個考驗。既要有耐心又要有發現,這種高格調的要求決定了一個班主任的人生高度、視野的廣度和追求的深度,一定要在教育上有所突破,一定要有獨出心裁的溝通招數才能贏得他們,引導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人教一輩子書也是四平八穩、循規蹈矩,到終了通身也脫不了一個“匠”字;有人常教常新,不斷地有教學思想產生,他的嘗試育人理論也就日臻完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R·J 斯騰伯格就認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尋求表現自己的方式,不但顯示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而且力圖另辟蹊徑、與眾不同。”多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和學生管理工作積累讓我明白,一個具有人格魅力和教育理想色彩的班主任,他們具有的正是這些個性特質,才使他們從一般教師中脫穎而出,逐漸成長為優秀教師。他們在溝通中與學生加強情感交流,互相了解,互相信任,這種交流會極大地激發、帶動處于心理變革期的高中孩子,讓他們即能感到師生間的融洽,又能意識到自己作為學生的尊嚴意識,一個具有主體意識的高中生會格外受到這種來自老師的正能量的影響;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班主任在學生處于困境中時,給予他最有力的幫助,幫助受挫折者分析原因與后果,引導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緒,降低他們的挫敗感,扶助起他們重新樹立信心的勇氣。
他會設身處地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他們逐漸對老師產生親和感、安全感,而班主任對學生的寬容和尊重,直接換起他們的尊嚴意識和愛心意識。學會愛學生,絕對不是把學生當作教育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像皮革馬利翁一樣用愛細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把他們當作藝術品來看待。相信有一天,這樣的付出一定會有著非常有意義的回報。我做過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從莽撞少年到學生眼里的“父親”形象,逐漸地了然,用心教與用力教是不一樣的,班主任的工作是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地想著它、念著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真正的愛,也不是直接給學生溫暖,而是要對有一定思考能力和價值判斷的高中生以方法,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讓他自己以智慧和情感去點燃生命的火焰。我以為,這種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對他一輩子負責的愛,只有愛才能喚醒愛。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德育不是為了今天,而是為了將來。理想的教育,要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事事育人,彰顯人性的力量。這種人性的美好,不僅體現在大事上,也隱藏在學習生活的點滴之中,衍伸在生生之間,師師之間。只有用心地為學生做了,把學生當平等的人看了,教育才算是有了起點,有了支柱。
事實上,面對今天的高中生,班主任在很多時候會感受到教育的尷尬,德育工作中話語的不到位就會變成蒼白的說教,用心良苦卻被學生誤解而埋下埋怨的種子,以一己之力來管理一個班五六十個性格各異的青春期敏感群體,常常會有力不從心之感。更有甚者,棘手事件的處理不當可能會給師生雙方都帶來很大的傷害。面對這些很平常的教育現象,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心理自我壓抑狀態,這對自身的身體是極大的挑戰,伴隨而至的將是心理焦慮失衡,職業倦怠。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個性的工作,教師的職業是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它決定了班主任在遇事時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調控,客觀、理性地面對工作中的問題和失誤。學會用成熟的心態來處理它們,這樣才能使我們不被情緒控制,而是主動地管理它們。做好自己的舵手,我們才能做一個快樂的老師,為學生撐起一片純凈的天空。想要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首先自己的心態要健康,快樂是一種心態,陽光是一種境界,是智者的本色。用快樂傳遞快樂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快樂的教師必然以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為前提的。不斷學習和積累、正確應對壓力、尊重學生、以快樂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健康成長。
面對新形勢下的獨生子女教育,我們想要做好班主任的難度系數也直線上升,面對學生成績的發展嚴重不均衡怎么辦?面對交友,面對戀愛,面對受社會影響而極度需要調整的人生觀、幸福觀和價值觀,班主任拿什么去應對這紛繁復雜的教育狀況?我以為,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班主任必須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人,面對學生,他首先是一個思想豐富而潔凈的人,是一個有能力快速感受教育中一切美好和不美好的人,對現實的觀察立足于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對現實的思考來自于豐厚的學養的敏銳的觀察。其次,獨立的思考往往能成就班主任的語言溝通帶上一定的思辨能力。做班主任工作,要么以思想贏人,要么以語言贏人。“從教育的本質看,育人過程是一種典型的根雕藝術。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班主任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雕琢,才能讓每個學生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人有言: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良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如果一味地追求分數,不僅扼殺‘人’的自由發展權利,也將嚴重制約‘人’的發展空間。”我認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班主任絕對能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用思想來碰撞學生的思想。學生喜歡標新立異,特立獨行,學生更喜歡有獨立精神的班主任來發出思想者的聲音。善于思考的班主任和天性活躍的學生本身就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一個善于思考、永遠在自己的生活深井鑿出細流的老師,他教育的每一天內涵與主題都不同,一個善于思考的老師,他的話里常常帶有強烈的愿望、使命感,他常常會提出問題,自找“麻煩”,但他卻以思想為自己平淡的教育生活注入了一份詩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該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該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尤其今天,現代技術日新月異,時代發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并加速陳舊的現實,今天的教師可能經常處在被學生問倒或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學生的尷尬之中。因此,不斷學習,做思考型的班主任成為今天老師的當務之急,以知識提升學養,以思想來填補空白,以思考塑造良好形象,以思考來豐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健全自我、發展自我,促使自己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活水,成為學生眼里既可尊重又可親近、既可仰慕又可模仿的師者形象。
[1]羅崇敏.教育的智慧.人民出版社,2011.
[2]王增昌.名師教學思想與教學藝術叢書.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3]米日巴古麗·吾思曼.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