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孟祥瑞
總體上看,云南省經濟開放水平在整個統計區間(1990年~2012年)呈穩定增長的態勢,按曲線特征分為1990年~1995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2年三個增長階段。第一個階段(1990年~1995年)是快速增長階段,增長幅度較大,特別是1994年~1995年對外開放度增速為104%,使整個曲線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向上波動。第二個階段(2004年~2007年)是穩步增長階段,從2004年的綜合得分為0.007增長至2007年的綜合得分為0.678,云南省經濟開放水平以每年約提高0.1個得分的速度穩步增長[1]。第三個階段(2009年~2012年)是快速增長的階段,究其根本原因是,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考察云南省時提出了“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重大戰略定位之后,云南省以正在建設的“三縱經濟走廊”為依托,大力實施國際通道經濟帶動戰略,促進云南省與東盟、南亞等西南地區的貿易、投資情況的顯著改善,因此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和服務貿易額迅猛增長,投資規模、投資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變[2]。
一是雖然云南省貨物貿易增速較快,但貨物貿易總體規模偏低。云南省貨物貿易總量偏低,雖毗鄰東盟和南盟兩大市場,但由于省內缺乏相應產業支撐,致使對這兩大市場的貨物貿易占比較低且云南省作為最終目的地和貨源地進出口總額占總進出口額的比重不到六成,表明云南省僅成為面向國內的貨物中轉通道,自身外向型能力不強。二是貿易順差持續加大。2013年,云南省進出口順差達到60.9億美元,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值。與周邊國家持續的貿易順差一方面使得進一步拓展貨物貿易出口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形成擴大進口的壓力。三是服務貿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有待提高。云南省服務貿易額和外商直接投資額雖呈逐年增長趨勢,但與進出口總額相比規模較小,增速不高。四是對外投資合作業務整體規模較小。截至2012年云南省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派遣人員規模占全國的比重均僅在1%左右,尤其是云南省對“次區域五國”直接投資規模近九成,卻在全國對該區域直接投資中規模的占比不到三成,反映出在全國范圍內,云南省對外投資合作產業綜合國際競爭力不強,對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力較弱。
一是在出口需求較大的行業上,云南省自身產業發展并不具備優勢。在部分出口需求較大的行業上,云南省自身產業發展并不具備優勢,出口市場擴大和出口貿易結構升級有賴于這些行業的持續壯大。二是擴大進口需求有賴于云南省支柱產業發展。云南從東盟國家的進口商品多為云南省支柱產業的資源和原料性初級產品,云南省有色金屬延伸起來的工業制造業產業鏈在云南與東盟的進出口中依然占據明顯優勢,與云南自身的產業發展需求吻合。三是外商直接投資不斷向第三產業轉移,表現出明顯的本地市場導向。截至2012年,云南省第一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比2.4%,第二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比32.2%,第三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比65.4%。云南省外商直接投資不斷向第三產業轉移,尤其主要轉向了房地產業,截至2012年,房地產業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占比30.1%,而對于基礎設施及科研技術的外商直接投資之和占比不到5%。外商直接投資發展趨勢表現出明顯的本地市場導向,不利于轉化形成工業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
一是出口貿易對象過于集中。由于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邊陲,云南省對外貿易的主要市場是亞洲。截至2012年,香港占云南省總出口額的38.7%,緬甸占云南省總出口額的15.27%,兩個地區占云南省總出口額的比重之和已超過了五成。二是外商直接投資來源較為單一。從云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結構看,截至2012年,港澳臺對云南省直接投資額占比高達74%,而東盟國家和歐美日韓國家對云南省直接投資額占比分別僅有3%及2%。
一是整體貿易開放度水平較低。通過2000年至2012年貿易開放度變化趨勢可看出,云南省貨物貿易開放度最高值是2007年,達到14%,而服務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開放度均低于貨物貿易開放度。二是著重加快服務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水平。與2000年至2012年貨物貿易開放度比較,發現服務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開放度總體趨勢平穩增長,波動較小。
3.1.1 云南省工業制造業行業出口傾向整體水平較低
2006年至2012年,在所分析的27個工業制造業行業中,出口傾向指數平均值高于10%的行業僅有4個,占比14.8%,出口傾向指數最高的行業為紡織業,7年的平均值也只有27.3%。出口傾向指數平均值不到5%的行業高達17個,占比63.0%。從變化趨勢看,有11個行業出口傾向指數呈下降趨勢,占比40.7%,而僅有1個行業出口傾向指數呈上升趨勢。
3.1.2 出口傾向指數較高的工業制造業行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
在分析期內,出口傾向指數較高的工業制造業行業分別為:紡織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7年出口傾向平均值分別為27.3%、16.6%、13.7%和11.3%。從以上4個行業可看出,云南省工業制造業出口傾向較高行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勢必對云南省出口傾向帶來不小的影響,數據顯示,紡織業和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這兩個出口傾向指數最高行業的出口傾向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3.1.3化工、醫藥、有色金屬及設備制造業出口傾向指數呈下降趨勢
總體來看,在分析期內有11個行業出口傾向指數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降程度較大的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及壓延加工業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年均下降幅度分別為40.0%、31.7%、16.7%、15.47%和9.7%。
3.1.4 農副食品加工、采礦業及能源生產和供應業出口傾向指數偏低
分析期內,出口傾向指數均值較低的行業主要分布于農產品加工、采礦業及基礎設施生產和供應業。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出口傾向指數平均值分別為5.2%、0.3%、2.7%、1.1%、2.9%和1.0%。
上文引入了出口傾向指數分析了某一產業的出口外向度。本節將引入貿易競爭力指數(TC)來分析某一產業出口是否具有競爭力。同時,為了消除一個行業的出口與該行業的經濟規模強相關的影響,引入出口競爭力指數(ECI)[3-5]。
(1)若TC指數大于0,ECI指數小于1,則說明該行業的出口規模與進口規模均未達到與其經濟規模相稱的水平,且出口比進口規模大。
(2)若TC指數小于0,ECI指數大于1,說明該行業具有出口競爭力,但進口需求更大。
(3)若TC指數大于0,ECI指數大于1,說明該行業具有較強的對外競爭力。
(4)若TC指數小于0,ECI指數小于1,說明該行業具有較弱的對外競爭力。
3.2.1 云南省工業制造業行業對外競爭力整體水平較低
在分析期內,所分析的27個工業制造業行業中,有16個行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大于0,即這些行業出口規模相對于進口規模較大,貿易競爭力較大。在16個貿易競爭力指數大于0的行業中,僅有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8個行業貿易競爭力接近于1,即在國際貿易中有較強的比較優勢。
綜合來看,在分析期內,云南省工業制造業行業整體對外競爭力水平較低。
3.2.2 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對外競爭力較強
綜合TC與ECI指數分析,分析期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原材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8個行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大于0,出口競爭力指數大于1,該8個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與金屬制造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于1。主要是因為這些行業出口規模遠遠大于進口規模,或基本上沒有進口。
3.2.3 非金屬采選業與農副食品加工業對外競爭力較弱
從分析指標來看,在所分析的27個行業中,只有非金屬采選業與農副食品加工業兩個行業貿易競爭力小于0,且出口競爭力小于1。從規模來看,在分析期內,非金屬采選業的進口規模一直大于出口規模,且進出口規模差別大,非金屬采選業是主要的進口行業之一。農副食品加工業,出口規模緩慢增長,進口規模快速增長。結合行業的絕對規模來分析非金屬采選業以及農副食品加工業的貿易競爭力,非金屬采選業以及農副食品加工業從絕對規模上看與出口競爭力指數(ECI)分析的結果相符。
綜合來看,在分析期內27個行業中,非金屬采選業與農副食品加工業的對外競爭力的支撐作用明顯較弱。
3.2.4 煙草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在分析期內,飲料制造業、煙草制造業、石油、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制造業、有色金屬及壓延加工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這8個行業,貿易競爭力大于0,但出口競爭力小于1。即這幾個行業出口規模較大,但是其出口規模相對于經濟規模而言依然偏小,出口未能達到與其經濟規模相稱的水平。從貿易競爭力指數來看,飲料制造業、煙草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于1,即這4個行業在對外貿易中表現出較強的比較優勢。
在分析期內,飲料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指數不僅小于1,且呈下降趨勢,即在分析期內該行業的出口規模跟不上經濟增長規模。從出口額上看,飲料制造業出口額的增長緩慢,進口需求不大。煙草制造業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1,相對于其他行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從出口額規模上看,煙草也是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且整體上呈不斷增長的趨勢。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制造業出口額規模呈下降趨勢。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出口競爭力雖小于1,但在分析期內呈上升趨勢,且出口額規模也不斷上升。
因此,煙草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具有較大的貿易競爭潛力。
3.2.5 專用設備制造業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進口需求大
專用設備制造業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貿易競爭力小于0,對外貿易中不具有比較優勢;ECI指數大于1,這表明,這兩個行業有著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從規模上看,這兩個行業的進口額與出口額都比較大,且進口額比出口額大。在分析期,專用設備制造業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進出口增長額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發展穩定,但須進一步發展。
綜合兩個指標,云南省專用設備制造業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雖在對外貿易中不具有比較優勢,但是具有發展潛力,仍需重點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云南省工業制造業產業出口傾向和對外競爭力指數均較高的行業集中于紡織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7個行業。進一步分析數據可得出,一方面,從出口傾向值來看這7個行業中僅有3個行業出口傾向均值超過10%,且整體平均水平只有11.6%;另一方面,這7個行業中有6個行業出口傾向值呈遞減趨勢,年均下降平均幅度為9.1%,接近10%。綜上所述,云南省工業制造業產業的整體外向度不高,且存在走低趨勢,這不利于云南省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因此,首先應該穩步增加這7個行業的出口水平,這是提高云南省外向型經濟規模的路徑之一。
結合以上對云南省工業制造業中27個行業的分析可知,部分貿易競爭力較強的行業其出口傾向較低。具體的,云南省工業制造業產業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出口傾向指數較低,而且該3個行業出口規模相對于經濟規模而言偏小,出口未能達到與其經濟規模相稱的水平。所以以上3個行業的出口增長仍有很大的潛力,不斷提升這3個行業的出口水平是優化云南省外向型經濟結構的路徑之一。
對本文所構建的3個指數分析發現,云南省工業制造業產業中部分行業出口競爭力指數較高,出口傾向和貿易競爭力指數較低。因此,應該緊緊關注國外市場需求變化,不斷提升本地區的生產技術能力,積極迎合國外市場需求,持續提升這部分行業的競爭力。具體的,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這3個行業應該繼續發展本地區的產品優勢,生產面向國外主要目標市場的差異化產品,爭取更大的國外市場份額,擴大國外市場對本地產品的進口需求,這是優化云南省外向型經濟結構的路徑之一。
[1] 何平,文淑惠.云南省對外開放度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貿,2012(20).
[2] 李欽,許云霞.我國沿邊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比較[J].開放導報,2009(06).
[3] 施曉春,曾憲慧.吉林省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4] 謝守紅.中國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經緯,2008(02).
[5] 傅鈞文,崔大滬,吳雪明.上海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現狀與風險評估[J].上海經濟研究,2005(06).